《福建蘇氏人物誌》永春蘇一道


《福建蘇氏人物誌》永春蘇一道

蘇登科

【作者按】福建蘇氏,是由眾多家族組成的。《福建蘇氏人物誌(古代部分)》就是展現福建蘇氏先民們光彩的一章,祖先的功德應該受到後世的緬懷和頌揚。

本書主要依據現存志書所收錄的福建籍蘇氏人物進行編寫,總計820人。其中,福建蘇氏歷代進士(含特奏名、武進士)達100人之多,舉人(含武舉人)124人,貢生(含五貢)145人。可謂人傑地靈,棟材輩出。

本書所收錄的唐以前蘇姓入閩定居先祖,計9人:南朝蘇清(侯官),隋蘇惟忠(福安)、蘇惟智(福安)、蘇惟信(福安)三兄弟,唐蘇道(漳州)、蘇發(晉江)、蘇諒(晉江)、蘇義(南安)、蘇益(同安)。

五代以後蘇姓入閩定居者,計12人:五代蘇猛(漳州)、蘇省權(永春),北宋蘇唐卿(德化),南宋蘇興甫(福州)、蘇紹成(德化)、蘇展(晉江)、蘇巍(晉江)、蘇一道(永春)、蘇宋傑(漳州),元代蘇文叔(長泰)、蘇寶(漳州)、蘇唐舍(晉江)。

本文將專題介紹永春蘇一道生平史料,以饗諸位。

《福建蘇氏人物誌》永春蘇一道

永春縣,古稱桃源,位於福建省西南部,是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東鄰仙遊,南接南安、安溪,西連漳平,北與德化、大田交界。

永春最早的行政建制為桃林場,於隋開皇九年(589年)析南安縣西北二鄉置之。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桃源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改為永春縣。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直隸州,轄德化、大田二縣。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復改為縣,屬廈門道。1950年至今,仍隸屬泉州。

現存永春州縣誌有四種:一是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鄭功勳修《永春縣誌》10卷,二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杜昌丁修《永春州志》35卷,三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鄭一崧修《永春州志》16卷,四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鄭翹鬆纂《永春縣誌》28卷。

按州縣誌所載,永春蘇氏有進士2人(南宋2人),特奏名1人(北宋1人),舉人2人(清2人),貢生5人(明1人,清4人),義勇5人(明5人),其他7人(五代1人,北宋1人,南宋3人,明1人,清1人)。

蘇一道,號真法。祖籍陝西省武功縣,移居江南。生於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十一月初六日。10歲持齋,15歲成道。政和元年(1111年)18歲入閩,在永春普濟寺拜音淨法師為師,修學佛法。政和四年(1114年)定居永春東平許阪,為人耕田牧牛。同年十一月坐化於雲峰山,民眾建大山庵供奉。

清乾隆《永春州志》卷十一《人物誌·仙釋》載:

“武功祖師,姓蘇,名一道,字真法,南宋時人。祖籍陝西武功縣,家江南,年十八始入閩,居永春十五都許阪鄉。修道成佛,委蛻於大山絕頂。時人結茅其地,金裝靈骨為像祀之。至萬曆時(1573-1620年),里人李一崐,更宏拓祠宇,題其山曰:“雲峰巖。” 鄉之人,每逢歲旱,禱雨必應。”

雲峰巖武功祖師廟大殿兩邊分別立有三塊石碑。左邊一為《雲峰巖武功祖師乩題緣敘》,是康熙年間雲峰巖住持若雲抄錄的武功祖師生平軼事;一為《雲峰巖祀田田租實錄》,因碑刻風化剝蝕,字跡已經模糊難以辨認。右邊為《武功祖師廟碑記》,是清朝道光年間永春知州陳銑所立,稱頌武功祖師“惠濟黎民,御大災,捍大患,有功德於民”。

《雲峰巖武功祖師乩題緣敘》載:

萬曆年間,予姓蘇諱一道,字真法,祖籍陝西武功縣,家居江南蘇甫坊,生宋紹聖元年,甲戌十一月初六日子時,十歲持齋,十五歲成道。政和元年,辛卯歲,十八始入閩,桃源普濟巖,依淨師叔。師叔何氏,諱通乘字本覺。音淨其號也。一見謁子曰,向當登隴而望,佛子來矣,指坐禪處。名蘇佛隴。因予姓也。嗣是師叔去沙尤縣。望雲景山上修行。予亦時過泛。迨坐石漈寺,乃歸隴上,敝盧風雨,飄飄矣。爰尋高頂四方,回抱五雲。時興結茅居之。後人謗予門曰云峰巖。是予曾為誼母。許耕田牧牛,田乏水予咒水而泉湧。牛在山予畫山而牛歸。他如茗植巖畔,利裔人間。後人銘之有以也,置鰕雲峰澗,放鳥普濟山。經魚沙尤縣。其生生不窮,猶在政和四年。甲午予二十一歲,誕後一月日時同洞觀大化了,無所礙乘雲披霞,異香縹緲,蔥蘢間辭。六月之誼母,離三千之塵田,而真蛻存焉,時林球適至觸犯修悔為予塑像。建剎逾六年。宣和二年己亥,誼母卒於十月之望申時,葬彩漱珍。陳家無艮,將墓墾田,貧七世絕嗣,宜哉但球建剎,非出寔心,故予付之。回祿靖康元年,丙午秋林壽募捐復建,繼邱長真。王遂林保等,施修廢建,建炎元年丁未許壽林佑等,落之揪隘。英聚僧徒元。至正元年有揚普攜眷。胃僧程雲淨室,更非所淹,卒遭賊大風雷變。現明洪武廿一年戊辰溫陵「即泉州」大學士李延機之始祖李承重修。永樂間李賓紹,乃祖大成。復同佑母,許誼母鄭妻誼母林修焉又李賓景泰四年,癸酉修上座,順天癸未七年修下座。若正德三年戊辰則陳佰成修也。隆慶元年,丁邜則林祖修也。雖中有永春柴鑣嘉靖間毀諸祠涉及予。予捍災御患三次,阻以大雨溪漲,剎因不廢予當往太平寺求雨,彼扇指予曰。朽骨刻期不雨,將夢而行。未及治風飄興,蓋雨降淹沱而悔之。遂以金花。說予雲自是。以本鄉貢元應元更大棟建宇萬曆九年辛巳修,子四十三年乙邜男大僕鄉李開芳曰五家香火,修其梵宇,神當世世是吾也可為樂善者勸。

因附四韻聊當一偈:苾舊隨地可安禪,錫杖飛來契風緣。萬里月溪風湧水,千里雲岫樹連天。色空空色空誰寄,心印印心印自傳。若問慈悲何處是,作霖濟旱是豐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花月(農曆二月)穀旦 住僧 若雲 謹錄

雲峰巖初名為大山庵,明萬曆九年(1581年)由明進士李一昆易名雲峰巖。該巖處於雲天林海之中,四周古木參天,濃蔭密林。1995年雲峰巖獲永春縣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的佛教合法活動場所,2002年列入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縣政府將東平鎮太平村雲峰巖列為永春縣第一批歷史建築。近年來,省內外各地善信及港澳臺“三胞”與海外僑親,紛紛前來瞻仰拜謁、旅遊與觀光

《福建蘇氏人物誌》永春蘇一道

清乾隆《永春州志》蘇一道

聲 明

作者蘇登科先生重申,對稿件內容及表述的正確性承擔責任的一種制度。即署名發表的著作、文章或報道,如出現政治、學術、技術性錯誤或史實情況,由原作者本人承擔責任。

(本平臺已獲得原作者授權展示,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或本平臺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福建蘇氏人物誌》永春蘇一道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下蘇氏信息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