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心理重建」未來世界是心的世界

佛教 文章 學誠 卡爾·榮格 北京龍泉寺 2017-05-17

本週導讀:人的生命非常珍貴,也非常脆弱。“5·12”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值逢“汶川大地震”九週年之際,本週推出“災後心理重建”專題,讓我們在經歷災難之後更加懂得珍惜看似平凡的生活與生命,開啟內心佛性的光明。

「災後心理重建」未來世界是心的世界

佛言祖語: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虛雲大師

學誠法師開示:如果我們啟發內心佛性的光明,則能剋制煩惱習性的滋生,從根本上削弱乃至消除以自我中心為基礎的人我對立、物我對立、自我對立,這將使人類重歸自然的懷抱,獲得一次脫胎換骨般的重生。


文章:未來世界是心的世界

人道為六道之一,以善業居多,故屬善道。地球的自然環境是由人類雜染的善惡共業所感,總體上是善多於惡。所以,大自然本身具有善性,故能與內心的善性相應。一乘圓教便有“無情說法”、“非情成佛”的說法。

實際上,內心的佛性無處不在自然中顯現,只要我們靜心體會。蘇軾曾言:“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虛雲大師在開悟當下亦說:“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災後心理重建」未來世界是心的世界

人與自然的鬥爭,折射出人類無意識中兩種情結的消長,一方是煩惱的習性,另一方是佛性的光明。煩惱的根源是自我中心,也就是我執——對我和我所的執著。佛教把“我”看作是一種心理作用的組合,而不是一種實有,名之為第七末那識。

榮格亦認為:“自我是一種情結。當然,我們所珍愛的最親近的情結就是我們的自我。自我總是處於我們的注意和慾望的中心,並且是意識的絕對撇不開的中心。”

無意識中的煩惱習性不為意識覺察,當其在內心深處不斷髮酵增生的時候,佛性的光明就被纏縛掩蓋住了,當投射到心靈的外部,就表現為人類祭起物質文明的大旗,征服曾經孕育自己的自然。

如果我們啟發內心佛性的光明,則能剋制煩惱習性的滋生,從根本上削弱乃至消除以自我中心為基礎的人我對立、物我對立、自我對立。這將使人類重歸自然的懷抱,獲得一次脫胎換骨般的重生。

「災後心理重建」未來世界是心的世界

我們相信,未來的世界必將是心之世界,非物之世界,非我之世界。人類應當共同攜手建立一個匯聚眾人之善心、愛心、慈心、良心的嶄新世界。

在新的世界裡,我們擁有新的意識,開創新的文明。那將是:

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運行,不是劃分人與人之間的鴻溝,而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包容!

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不是加劇人與自然的對立,而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文化的繁榮,藝術的復興,不是製造人與自我的分裂,而是達成人與自我的統一!

——摘自學誠法師文章《自然災害後的心靈救助——在第十六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上的基調發言》(《法音》2013年第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