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三教九流”

何謂“三教九流”

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

儒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仁”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後為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印度佛教、中國道教並稱為三教。“儒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 [1] ”,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儒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孔子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結合的優勢得以成為國教,儒教的神權與皇權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道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佛教(釋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指東漢時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印度人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入寂滅、斷盡一切煩惱。

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

三教九流新說

小說中,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老子化胡創立“佛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為“三教”。 備註:小說神話內容

九流,則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尊卑依次是: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三教”指的是中國儒、道、佛三大教派

“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

何謂“三教九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