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怎麼回事呢?春秋,本是一年中的兩個季節。但是,自從中國有了個孔子之後,春秋就有了不同的含義!據記載,魯哀公十四年的春天,有人在魯國都城曲阜城西狩獵的時候打到了一頭非常奇怪的動物,人們也不知道這是神馬東西,就請博學多識的孔老夫子看看。孔子定睛一看,原來被打死的是頭麒麟!看到麒麟的慘死,孔老夫子不僅潸然淚下,還不停地念叨著:“胡為乎來哉!胡為乎來哉!”

何謂《春秋》?

孔子為什麼這麼傷心呢?他是一個動物保護主義者嗎?當然不是,孔子自己也狩獵,還是個狩獵高手。只不過,他在感嘆麒麟的命運,麒麟本是祥瑞之獸,每當天平盛世的時候,麒麟、鳳凰等祥禽瑞獸就會出現。而魯哀公十四年是一個亂世,麒麟卻出現了,結果被人打死了。所以,孔子才感嘆道:“麒麟啊,你為什麼非要這個時候來呢?”

進而孔子想到了自己,自己何嘗不是人類之中的祥瑞呢?但是自己一生坎坷,到處碰壁,上天派自己來到世間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上天派自己到世間就是為了受罪的嗎?自己這輩子的使命到底是什麼呢?

何謂《春秋》?

就在這個時候,據一本叫做《演孔圖》的書記載:“得麟之後,天下血書魯端門曰:趨作法,孔聖沒,周姬亡,彗東出,秦政起,胡破術,書記散,孔不絕。子夏明日往視之,血書飛為赤鳥,化為白書,署曰《演孔圖》,中有作圖製法之狀。”也就是說,在麒麟被打死之後,魯國都城曲阜的東門之上出現了一份血書,上面寫了:“趨作法,孔聖沒,周姬亡,彗東出,秦政起,胡破術,書記散,孔不絕。”第二天,血書化為飛鳥而去。孔子終於明白,這份血書是上天親自書寫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孔子,我不是平白讓你來到世間的。我讓你來到世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為後聖製法”,也就是要為萬世指出如何才能達到太平的途徑。

何謂《春秋》?

於是,孔子不在猶豫,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為後世留下一個太平的藍圖。那麼,具體如何做呢?孔子決定從歷史入手。孔子在“西狩獲麟”之後就寫了一部史書,名曰《春秋》!這是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一部編年體的史書,孔子用了一萬六千字,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這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關於孔子修《春秋》,學術界主流觀點沒有異議。但是也有一些人並不認可,比如楊伯峻先生就認為《春秋》不是孔子所作。)那麼,這本書為什麼會被叫作《春秋》呢?有人說是因為,孔子春天開始動手寫,秋天完成了。也有人說,孔子用春秋兩季,就可以囊括一年四季了。總之,為什麼叫《春秋》,恐怕你只能期盼著哪天真能穿越了,去找孔子親自問問。

何謂《春秋》?

孔子是儒家的聖人,孔子親自作的《春秋》在儒家學派中更是具有無比神聖的地位。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的排列順序,據認為就是體現了儒家經典的難易程度,由易到難。《春秋》因“西狩獲麟”而作,《春秋》最後一條所記錄的也就是“西狩獲麟”這件事情。所以《春秋》又被稱為“麟經”。據說孔子在整理其他的經典的時候,他的學生們都幫了忙。但孔子在修《春秋》的時候,孔子自己“筆則筆,削則削”,他的學生子游、子夏等人根本幫不上一點兒忙,只能在旁邊幹看著。“遊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孔子用一萬六千字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其簡略可想而知。平均一年也就是用六七十個字而已。我曾經數過,《春秋》中最長的一條四十八個字,最短的一條只有一個字!孔子是天縱之聖,在《春秋》之中所使用的每一個字都不是隨隨便便的,肯定都有豐富的含義。後世產生了五本解釋《春秋》的書,分別是《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氏傳》《春秋郟氏傳》和《春秋鄒氏傳》。後面的兩部失傳了,流傳到今天的就只有《公羊傳》、《穀梁傳》和《左傳》。

何謂《春秋》?

在儒家看起來,孔子修《春秋》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偉大歷史事件!孟子曾經把孔子修《春秋》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那麼《春秋》裡邊都寫了點兒什麼呢?司馬遷曾經說過:“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眀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在儒生看起來,孔子修《春秋》就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和辨析,起到對善和賢進行表彰,對惡和不肖進行討伐,進而達到“補敝起廢”的效果,使得社會重新迴歸到王道社會之中。

《春秋》所記載的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不管歷史學家如何稱讚這個時代,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都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是個亂世。既然這樣,孔子所修的《春秋》之中,少不了大量對現實進行批判的內容。我們還來看司馬遷的總結:“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可見,孔子在進行批判的時候,上至天子,下至大夫,都在討伐之列!

何謂《春秋》?

孔廟裡的孔子塑像

這是司馬遷的想象之辭嗎?當然不是,《春秋》之中對天子的批評所在多有。對魯國的十二個國君,無一例外都有或多或少的批判。至於卿大夫們,孔子更是不會客氣!用眼下我們一句比較流行的語言來說,孔子所修的《春秋》裡充滿了負能量!看《春秋》你很難找到看《新聞聯播》的感覺,總覺著假如孔子那個時代裡就有網絡的話,孔子絕對是一個公知大V,一天到晚罵政府,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沒有他不罵的!他不僅罵現任政府,而且還往上倒騰,一下子把二百多年來的政府都給罵了!

何謂《春秋》?

孔子一生,唯一的作品就是《春秋》。(《論語》並不是孔子所作,那是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們記錄的孔子言行。)《春秋》的神聖性不容否定!儒家認為孔子是有資格成為王的,但是從天時上講,孔子沒有機會成為王。所以孔子是“素王”。孔子寫《春秋》,就和現實中的王治國理民是一樣的。孟子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孟子還特意強調,“《春秋》王者之事”。因為孔子畢竟是一介布衣,卻做了王者之事,所以孔子說:“知我者以《春秋》,罪我者以《春秋》。”

剛才說了,孔子修《春秋》本來是為了上承天命,為後世制定一部王道社會的藍圖。他為什麼最後修了這麼一部充滿了負能量的作品呢?孔子就是通過對歷史的記錄,進而對社會醜惡現象進行批判,最後告訴人們真正的王道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就這樣,《春秋》雖然是一本史書,但它已經突破了史書的侷限。孔子說:“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之矣!”在孔子看起來,批判或者說批評,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途徑!

何謂《春秋》?

孔子自己非常重視自己唯一的作品,他所與其空洞地說教,不如直接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更為真切。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根據《孝經緯》的記載,孔子在完成了《春秋》之後,還曾經鄭重的祭祀上蒼,向老天彙報工作,你安排我做的事情,我完成了!

孔子的這部《春秋》對於炎黃兒女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神聖意義。這樣一部偉大作品的誕生,對社會醜惡現象是一個巨大的震懾。孟子說:“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正是因為《春秋》的存在,才促使了炎黃子孫不斷進步。

何謂《春秋》?

這不能不引起權貴階層對《春秋》的憎恨。早在先秦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諸侯皆去其籍”的事件,對書籍進行焚燒禁燬。到了後世,統治者雖然把《春秋》捧為聖經,但是卻對現實中任何試圖依據《春秋》來批評時政的人充滿了警惕。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聽說了司馬遷在寫一部類似《春秋》的東西,非常重視,立即派人去看個究竟。司馬遷跟進向皇帝解釋,孔子修《春秋》是因為他所處的是一個亂世,所以他才批評的多。而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在為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歌唱!漢武帝要司馬遷把寫的東西拿來看看,漢武帝一看大怒,你就是這麼歌頌的?不僅把《今上本紀》等銷燬,而且還找了個藉口把司馬遷的命根子給割掉了!

何謂《春秋》?

“頭如雞,割復鳴”,何況頭還沒割。不要以為割掉了命根子,司馬遷就會成為俯首帖耳的奴才。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奴才,不在於他是否還保留著胯下的物件。正是漢武帝閹掉了司馬遷,司馬遷才開始以更為冷靜的眼光來審視自己所處的時代,反觀人類的歷史。最終,司馬遷在給朋友任安所寫的那封著名的信《報任安書》中,還是將自己寫《史記》與“仲尼厄而修《春秋》”相提並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