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佛教 惠能 六祖壇經 平常新語 2019-04-08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六祖曾在《壇經》中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策勵我們應返觀自照、勤修自心,而不是一味看外在的過失。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到他人的錯誤而不懂得反省自己,只會增長內心的驕慢、嗔恨等惡業,難以進步。

“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意思並不是見不到他人的過失,而是內心不起排斥、厭惡、輕蔑等煩惱。修行上路的人,看到他人的錯誤或缺點,內心生起的是自勉的心、想去幫助他的心和自我成長的決心。

“觀過”不等於“看到別人的過失”,而是對別人的過失生起煩惱。自己內心有貪心、嗔心、慢心,遇到別人的問題時這些煩惱就生起來了;如果內心是同情愛護,看到別人的過失時生起來的就是“如何去幫助他”;如果很善於學習,看到別人的問題就會想“我是不是也這樣”。

不見他人過、不說他人過,是不要以煩惱心來面對他人的過失,說長論短,傳人是非。看到別人做錯事,好心勸勉,是應該做的,是善業(勸人要注意因緣時機、善巧方便,這是另一個問題)。大部分人對別人的缺點很敏感,卻對自己的過失視而不見;容易看不起、看不慣別人,卻不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為了對治這個毛病,所以強調“不見他人過”。

修行佛法的人並不等於就是佛,還會有很多煩惱、習氣,不要只盯著別人的過失,要反過來想想: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為什麼會煩惱?學佛的團隊,就要用佛法為標準去行事,佛法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而是要求自己的。在承擔中,每個人都會暴露出煩惱習氣,此時就要各自向內用功、淨化自己。

世間人所造的善業都難以圓滿,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佛弟子應有的心態和行為;若反過來,關注於其過失的方面,將逐漸廕庇其善的一面,落入觀過的陷阱,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

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對周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凡事都覺得自己對,別人愚不可及?這是初學者最常見的一個毛病,就是用佛法去看別人,而不是修自己。當我們闖過這一關,學會用法來對照自己、改變自己時,學佛就開始上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