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太三次剖腹產後,我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分娩 懷孕 創業 孕產 少年商學院 少年商學院 2017-09-10

陪太太三次剖腹產後,我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文 | Richard

學院君說:最近,陝西待產孕婦跳樓身亡事件引發巨大關注與爭議。女性權益問題值得反覆討論。今天我們從男性視角,分享來自北京的身為3個孩子爸爸的Richard先生,談陪太太經歷三次分娩後的思考與感悟。

從興奮,到心疼

我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三個孩子,三次都是剖腹產。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太太已經過了35歲,也就是國內所謂的“高齡產婦”的年齡了;到生老三的時候,她已經過40了。

網上很多朋友在討論順產好還是剖腹產好,年輕當然是能順產就順產,樑洛施20歲出頭給李澤楷生娃,跟沒事兒似的。這是事實。但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包括如果第一次剖腹產了,並不是說以後再生就必須得剖腹產,因人而異。多數情況下遵醫囑很重要。

我們生第一個的時候,醫生建議剖腹產,畢竟我們是“高齡”。等到生第二個的時候,真的不敢去冒險說再爭取順產。現在想想,其實第一個的時候,或許應該試著順產的。

這三次陪產的經歷,終身難忘。我還記得,她第一次被推進產房,是一大早。孩子出生是9:59。整個過程,我在產房外面,超級激動,超級興奮,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內心的小宇宙要爆炸了,爆炸之後,這些碎片炸向全世界,每個碎片上都附著一行信息:“我要當爸爸了!”因為是國內的醫院,不能進產房,又是第一次做爸爸,所以在門外的我根本沒有去想隔了一道門的裡面,正在做著怎樣的手術,可能有著怎樣的風險

那個時候,微博很流行,我就發了個微博說,“我要當爸爸了!”再然後呢?門打開了,小朋友被抱出來,黑不溜秋的,我第一反應依然是特興奮地去觸碰小傢伙柔軟的皮膚——這是我的呀,而沒有過問護士太太的身體狀況等等,現要回想起來,真是超級慚愧和內疚。

但是到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我進到了產房裡面,陪產,那種觸動,真的是刻骨銘心,絕對是100%的生命教育。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女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手術一開始的時候,我不敢看。我坐在她頭這端,握著她的手,等到孩子快出來的時候,醫生跟我說,OK,現在可以準備拍照或錄視頻了,我就站起來,視線越過她身上那塊隔離的布。

我一看……場面就不形容了。要這麼遭罪啊,鼻子一酸,正好醫生拖拽著寶寶“噗”地一聲出來了,血水噴濺的到處都是,肚子就像爆炸了一樣……那一瞬間,我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和第一次的時候,這個時候,小傢伙長什麼樣,以及護士在旁邊稱重,我都沒有急著去看。而是緊緊握著太太的手,手術要繼續,傷口要縫合。我沒有繼續看,但眼淚還在。真的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並不知道一個分娩的女人要經歷多少。就算她打了麻醉,但那是真真實實的刀鉗伺候啊。我不斷問她疼不疼,疼不疼……

陪太太三次剖腹產後,我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外人看起來不過爾爾

只有自己知道驚濤駭浪

到生第三個的時候,心境又完全不同了。

其實,懷上第三胎,是我們的一個意外,要?不要?我、我父母、我岳父岳母——我們5個人都強烈建議說不要,畢竟年齡大了,加了兩次剖宮了。但是她非常堅持要。我拗不過她,希望再考慮一下。兩週之後她依然堅持。她有些像西方人一樣,覺得生命是上天的恩賜,沒有特別的原因你選擇不要就是一種惡。再加上,她對自己的身體一直有自信(有些盲目自信),性格上也是特別無所畏懼。

整個過程我們都非常注意,到她第三次進產房,我依然可以進去陪產,一切看起來非常平靜,但我的內心一直都很忐忑,“千萬不要出意外”的這個念頭,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真心的,你只有一個念頭——一定不要出任何意外,一定要平安,不管怎麼樣,她一定要好好的。那種巨大的擔心甚至有些害怕,是難以名狀的。是的,不少事,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是多麼驚濤駭浪。

手術是成功的。母子平安。但後來才知道,當時的手術並不成功。

為什麼呢?第三次生產過後,一直到寶寶7個多月了,她的傷口還是疼,我們怕萬一是傷口感染了怎麼辦,就去找另一家醫院最好的醫生,這個醫生給我們說了兩個事情,第一個,需要做個外部的小手術,清理一下,然後定期回來複查。

第二個事情,現在想想都後怕,一身冷汗。醫生看了第三次生產的報告後告訴我們,第三次手術的時候,應該是大出血了,因為報告顯示血色素降到了差不多隻有一半。但最後沒有到不可控的地步。

怪不得!這個發現也印證了我當時的不解和擔心。因為生二胎的時候,我陪她手術結束後,我先離開,她在手術室呆了不到2個小時就回病房休息了。但三胎的時候,足足5個小時她才回到病房!我的忐忑在於,剛剛明明看到手術順利,為什麼她遲遲不回病房呢?難道又有什麼突發情況?我當時坐臥不安。非常不安。

這個時候護士阻攔我又不能再進手術室。我又開始亂想了。那種感覺真的特別壓抑。到後來她終於從手術室出來了,護士輕描淡寫地對我說,有點出血,所以縫合花了點時間。現在你太太在輸血。我當時看著血液袋,心想,不是說一切正常嗎。但因為還算平安,就沒再多想。遵醫囑,輸血,休息,然後幾天後離開醫院。直到7個月後才知道當時並沒那麼簡單,不是“有點出血”,是大出血,是撿了一條命回來。

家裡人以及幾個摯友說,這是因禍得福。我說哪有什麼福。新生命的誕生固然值得慶賀,但是女人分娩這件事,真的是要受很多罪。最主要是有不少情況未知。特別是現在城市裡晚育的女性其實蠻多的。

我因為是半個親歷者,半個“旁觀者”,所以看到驚濤駭浪後心有餘悸。而我太太本人呢,仍然是一幅“這不好好的嘛”的無所謂的樣子。這裡面有她性格大大咧咧的成分,當然也有中國女性,覺得這種事情就是應該自己來受的成分。但越是這樣,越讓人心疼。

我看著我身邊的這個女人,以前那麼無憂無慮,單身的時候一度說自己這輩子都不要孩子,也不喜歡孩子,覺得好麻煩啊(事實證明,只是不喜歡別人家的小孩),但這些年,她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是那麼無微不至,甚至總有一種內疚,生老二的時候覺得當年哪裡哪裡對老大照顧不好,生老三的時候,說哪裡哪裡對老大老二的照顧也不夠。她已經40歲出頭了,還在堅母乳餵養,而且說能喂多久就喂多久,再好的奶粉也比不過母乳……

我一直對她說,你不必內疚,你不欠任何人的,不欠任何一個孩子的。是我們欠你的。

是啊,三堂生命教育課,一次至親的死裡逃生,和今天的她像變了一個人對孩子教養的事無鉅細。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陪太太三次剖腹產後,我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瞬間

我知道她只能靠我了

我想說的只是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並不是說剖腹產的危險程度就一定比順產大。完全不是這個意思。這些年,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還有一些在醫院看到的情況也好,有非常多順產的媽媽,同樣非常遭罪,特別是那些難產的,順不出來,又轉剖腹,更是讓人瞅心。

一個女人從準備懷孕,到生孩子過程本身,整個過程當中,要面對的情況蠻複雜的。首先身體變胖,行動不便,其實思維也有些遲緩,對一些原先職場女性,特別是“女強人”來說,可能要過一個心理坎;第二是情緒會時有波動,跟人溝通的時候,或許沒有過去那麼順暢了。但是今天的社會,運轉這麼快,可能包括自己家人在內,也未必每時每刻都能照顧到你的情緒;第三就是家庭關係。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婆媳之間,還是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之間,相處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難題。即使親媽照顧,也可能會吵架。

這樣的情形,加下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女性的權益本來就不足夠重視。所以分娩之痛,不僅僅是生孩子本身的痛,而是一種綜合的痛。生的那一會兒,如果還得不到體諒和照顧,有的人選擇繼續忍。有的可能因為狀態壞到了極點,加上有一些可能產前就有抑鬱什麼的,甚至會做一些瘋狂的事情出來。

其實,可能我們多問一些,多瞭解一些,積極和多方溝通一些,她們就能好受一些。當然最痛的是孕婦自己,不管怎樣的情況下,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但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一根救命稻草的話,那就是自己的男人。所以陝西榆林發生的悲劇,這位產婦的男人是個十足的混蛋。

我這樣說並不是說我自己做的多好。那是那句話。再問寒問暖,男人也代替不了生孩子這件事情。但一定應該做她最好的精神後盾。對我來說,假如我的父母對生孩子順產還是剖腹這件事情和她的意見衝突又堅持己見,我一定是不怕“得罪”父母。其實哪有什麼得罪,人的健康平安是最最根本的。

所謂夫妻,就是在最悲觀的局面當中,彼此能夠信任如初,並且互為救命稻草。特別對於女性來說,絕望當中如果這根稻草也抓不住,她就會真的掉下去了。

陪太太三次剖腹產後,我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

男人力所能及的任何一件小事

其實都不會白

經歷了這麼多,特別是太太在死神面前轉了一圈。對我的影響太大了。首先它讓你真正懂得了,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你在職場的位置高低,創業的賺錢多少,這些站在時間的長河來看,都是無足輕重的。

其次,我覺得做媽媽是一件偉大的事。這並不是說不生孩子就怎麼著,而是說,一個女人分娩所經歷的痛,是需要我們花一輩子時間去體會,去彌補。

於我而言,這些年來,我儘量去做一些小事,一如過情人節或七夕,以及她生日和紀念日送花或者製造儀式感,二是能在工作之餘做一些力所以及的為她分擔家務和照看孩子之事。雖然這些微不足道,但是聊勝於無吧。

就在剛才,我太太發了張照片過來,是三個孩子在鬧騰。我們家有個專門的微信群,我們倆還有我父母、她父母都在裡面,我們隨時隨地把三個孩子的有趣的瞬間的照片和短時間,發在這個群裡。她到現在其實身體也恢復的沒那麼好,但她從不說自己的傷、不說自己的痛,她最喜歡說的,是三個孩子每個小日子裡,一點一滴的成長和進步。

在生命面前,每個個體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可比性,但在女人生孩子這件事情上,我現在覺得,男人只要力所能及地做那麼一點點事情,都不會白費,因為無論你怎麼做,其實都不夠。更因為我們的文化裡有一種男權主義,叫做理所當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