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我嘗試著從本篇開始,在描寫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時,把現代眾多文化因素糅合其中,如當地特色飲食文化、現代事件發生、名勝古蹟等等。單純的只是敘述離我們很遙遠的歷史,感覺文章的趣味性,現代性不足。更無法吸引年輕一代,有閱讀的衝動。只是一種嘗試,若是各位有更好的建議,敬請不吝賜教!

陝西省鳳翔縣,秦漢時名為“雍城”,曾經作為秦國國都近300多年;漢朝建立後作為國家祭天大典地,從劉邦始,各代皇帝一年中要多次前往,尤其是迷信鬼神的漢武帝,去的次數最多。這點從《史記》、《漢書》中都能統計出來,但我沒有去統計。

秦國王家陵園、秦景公大幕的發現,更是在全民關注歷史的現代氣氛中,令鳳翔名聲在外。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2016年發現的“血池祭天台”更是佐證了《史記》、《漢書》所言無虛。為了大家瞭解這個知識點,我引用了《三秦都市報》2016年12月6日的一則新聞,相信讀過後就大家就能悉數盡知。

12月5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取得重要收穫,該遺址是首次在雍城郊外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較為明確、持續時間最長且功能結構趨於完整的“雍畤”遺存,是由秦國國君和西漢多位皇帝親臨主祭的國家大型祭天固定場所。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城西北的柳林鎮血池村東至溝南村之間的山樑與山前臺地上,東南距秦雍城大遺址15公里,這裡溝壑縱橫,植被豐茂,且處在秦漢時期重要的水陸交通要道上。“目前共確認相關遺蹟包括各類建築、場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餘處,都取得了重要收穫。此次發掘了兩處遺蹟性質不同的‘夯土臺’和‘祭祀坑’。”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考古部主任田亞岐說,“夯土臺”在一處山樑上,高5.2米,基座直徑23.5米。從出土的建築遺蹟判斷,秦漢時期在“夯土臺”上很可能有小型建築。圍繞“夯土臺”的是一個圜狀“壝”,在“壝”的外側有三重臺階平地。

在距離“夯土臺”一公里的東南方向,考古人員同時還發掘了一處“祭祀坑”遺址,在這個遺址內密集的分佈著各種類型的祭祀坑,出土了2109件(組)文物,主要有玉器,如玉人、玉璜、玉琮、玉璋、玉璧殘片、青銅車馬器。也有一些祭祀坑是“空坑”,考古人員分析這可能就是文獻中記載的“血祭坑”。

“根據文獻的記載,當時這些坑都是作為祭品埋葬的,埋葬的都有什麼東西呢,第一是車馬,第二是玉、貝,第三就是三牲的祭祀坑,就是馬牛羊這些肉坑。另外空坑的話很可能是血祭坑,血祭坑就是說當時在祭天的時候除過這些東西以外,還有小量動物的血,採集在一起後最後用血來做一些祭天的儀式。”田亞岐說。據瞭解,遺址所在的血池村為古地名,據村裡的老人們說,村名與古代的祭祀有關。”

為了尋找昔日的秦都“雍城”,我前往鳳翔縣城一帶的次數,連我自己都數不清楚了。幾乎是各個季節都去過,但去的最多的當屬宋代蘇東坡主修的東湖公園。樓臺庭榭,古意昂然。夏季去時,雍城遺址上的田野中,金燦燦的麥浪滾滾,聯合收割機來回作業,甚是壯觀。

徜徉在鳳翔街頭,會看到各種當地有名的小吃。早餐有豆花泡饃;鳳翔鍋盔涼皮也是名聲在外。我尤其喜歡鳳翔鍋盔,加了調味料的鍋盔,除過面香外還有種特殊的味道。當然,這些也改變不了我對那塊大隕石的著迷。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當我看到東湖邊上的大隕石,其實我對隕石既不瞭解,之前也從未親眼見過。看到如同鏤空出來的佈滿密麻小孔洞的隕石,我甚至懷疑它真是從天而降的?會是2100多年前的天降隕石?但翻看《漢書》、《資治通鑑》都是如此記述,不過,古籍中說是“黑色”,而現在看到的卻是土黃色,難道是因在東湖水中浸泡了千多年的緣故?就這樣,將信將疑至今糾纏著我。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以至於神經質般的,每次到鳳翔必去東湖,去東湖必去看古飲鳳池門前的那顆碩大隕石。司馬遷的《史記》中沒有記述,也許隕石落雍城中是他死後發生的天文事件?否則以司馬遷對天文學的造詣,他不會忽視這個在當時是非常重大的天象事件。

對於司馬遷死於哪年?好像史學界缺乏明確的共識,有些描述是“不詳”,有些文獻則是肯定的說“公元前90年”,通過《史記》記述的時間推理,公元前90年也許是對的。根據《漢書》“司馬遷傳”《史記》的截稿時間是公元前97年?如果真如此,他即使有機會再修改書稿,也無可能把此事件加上去,因為這是發生在8年後的事件。且,關於司馬遷老先生的仙逝時間就不多說了,以後會專文寫司馬遷老夫子。

本篇的重點是考證鳳翔東湖的隕石,但說是考證,其實除過《漢書》有權威記述以外,也沒有多少可引用的資料。前邊已經略說,隕石最早出現在班固的《漢書》中,秦漢史的研究,最為權威的古籍也就《史記》、《漢書》。

《漢書》中如是說: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四年春正月,行幸東萊,臨大海。二月丁酉,隕石於雍,二,聲聞四百里。”。

現代漢語: (徵和)四年初春正月,(漢武帝)出遊東萊,到了大海邊。二月初三日,二塊隕石落在雍地,其聲遠在四百里外都可聽見。

《漢書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後五年,上覆修封於泰山。東遊東萊,臨大海。是歲,雍縣無雲如雷者三,或如虹氣蒼黃,若飛鳥集木櫟陽宮南,聲聞四百里。隕石二,黑如鱟(hou),有司以為美祥,以薦宗廟。而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萊者終無驗,公孫卿猶以大人之跡為解。天子猶羈縻不絕,幾遇其真。

現代漢語:又過了五年,皇上重新在泰山修整封土。東遊東萊,到達大海邊上。就在這年,雍縣沒有烏雲卻有三次打雷一樣的聲音,有如彩虹樣的雲氣,呈蒼黃色,如同飛鳥聚集在櫟陽宮南面的樹木上,聲音傳到四百里開外。自天而降二塊隕石,顏色黑如鱟(hòu),當地官員認為是吉祥物,就把它獻給宗廟。但入海訪求蓬萊的方士始終沒有應驗,公孫卿仍然用巨人的足跡作為託詞。天子仍不斷留戀於此,希望遇到真正的神人。(此段話中“顏色黑如鱟”《白話漢書》的翻譯者可能沒有弄清“鱟(hòu)”為何物?翻譯成黑色玉石,錯。)

現代網絡上多引用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記述,來描述鳳翔東湖的隕石,而且有的文章互相轉抄,還把漢武帝徵和元年錯解為公元前89年,實際上徵和四年才對應公元前89年才對,徵和元年應該為公元前92年。不過,《資治通鑑》中的年代並沒有錯誤。

我也是仔細比對古籍記載時發現這個錯誤,看來網絡上的信息引用要小心謹慎,只有看過原文才能相信,否則是以訛傳訛。

從《漢書》對隕石的描述看,我們只能知道它顏色黑如鱟,但究竟有多大?並不清楚。如果從響聲傳到200公里開外推斷,應該是個頭不小。但如果個頭不小,又沒有對地面物、人造成傷害的歷史記述?多少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以前我也相信網絡上的說法,由於掉落在了飲鳳池中,到了1000多年後,蘇軾修造東湖清淤時,發現隕石並挖出。但是《漢書》中的“有司以為美祥,以薦宗廟。”該做何解?也許可以這樣來推理:自天降下了二塊隕石,大的落入了飲鳳池中無法打撈出?但小的並未落入水中?當然,這僅僅是我的推測。

天象在古代被視為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褒獎或警告,天降隕石意味何在?我們只能從當時的歷史事件來附會一下,因為沒有史書把天降隕石視為是不詳之兆。

徵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9年,漢武帝作為一代有為的皇帝,竟然向天下發布了有名的“輪臺罪己詔”,為了方便大家瞭解,更是由於“罪己詔”中的信息量極大,原本想全文引述在這裡。一開始打算引用古籍原文,可因用詞過於難懂,就想引用翻譯成現代漢語的,但試了試字數實在有點過多,不適合快讀,就不引用了。如果大家感興趣,不僅可從網絡上搜索,也可看《資治通鑑》之2冊中的“公元前89年”編年,司馬光全文引述了“輪臺詔”。

從文章內容可以看出,漢武帝在臨死前二年,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至此,我終於有點明白司馬遷在《史記》漢武帝傳中滿篇記述的,都是漢武帝的喜愛鬼神事件的緣由。如果司馬遷死在漢武帝之後,看到“罪己詔”,他也許會改變撰寫漢武帝傳的筆法?由於這種筆法,現代不少人在揣度司馬遷老先生小人之心,故意在“黑”漢武帝?以個人愚見,非也。看看漢武帝在“罪己詔”的記述,就知道其把國事、軍事等國家大事的決斷竟然託付於鬼神巫師,這是多麼的草率與荒唐。

漢武帝的長年出遊、征戰匈奴、迷信鬼神的勞民傷財已經使國力脆弱到了極致,有史學家說比秦國末年更嚴重,但是漢朝卻沒有像秦國那樣崩盤,是因漢武帝在老年及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即刻調整了治國方略,並能夠放下九五之尊向國人懺悔?這在封建時代是非常了不起的舉動。我作為一個無名小卒,無資格評點漢武帝,我們還是看看宋代大文豪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的評述:

臣司馬光曰:天下果然並非沒有人才。漢武帝先是喜歡征服四周蠻夷建功立業,便有許多武勇猛不怕死的人充滿朝廷,使其開疆拓土,無不如願。到後來休養百姓,重視農業生產,又有趙過等人教導百姓耕耘,使百姓們獲得很大的利益。同一位君王,前後的興趣愛好迥然不同,而總有人才相應。假如漢武帝兼有夏禹、商湯、周文王的器度,來複興商、周時期的太平盛世,難道會沒有夏、商、週三代的輔佐之臣嗎?“

此段話的另外一個表徵,就是腐儒們的理想國就是復古傳說中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夏、商、週三代盛世,如此的理想幻化下的國家能有發展進步嗎?對儒家的“法古”,我一直持負面的看法。

使漢王朝能夠持續存在的因素,當然不會全是因為漢武帝的“罪己詔”。但反思歷史,後來朝代的當權者鮮見能有當年漢武帝的胸襟,這恐怕就是偉大與平庸的差別?如果我們再看看後來,奪取劉漢天下的新莽朝王莽的“罪己詔”,自然就能區分出偉大與平庸。請看看我剛到頭條時寫的圖文王莽是歷史穿越者嗎?

隕石現在依然矗立在鳳翔東湖的湖畔,每每走過如畫的東湖邊時,不由得會想像公元前89年落下時的情形,可惜歷史敘述不是很詳細,我也無能力考證出所以然,也許很多未知的事件原委永遠是個迷。

偶爾,當夜晚,我站在膠東半島的家中院子裡抽菸時,抬頭看見滿天繁星,偶然就會想像那個大隕石滑落天際時的壯觀,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公元前89年,漢武帝朝天降隕石於陝西鳳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