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知名投資人點評兩大超級互聯網巨頭:誰將搶佔先機

風投 投資 餓了麼 電子商務 馬雲 聰明投資者 2018-11-22

“騰訊的戰略非常非常清楚,它的核心根據地就是社區,就是QQ和微信,做人的聯結。它以這個為根據地,然後不斷地往外畫同心圓。”

“騰訊現在正在開打兩場重大的戰爭,其中一場是和阿里(當然,和阿里開打的戰爭遠不止這一場),在新零售領域。”

“當你的資源量極大時,可以對公司產生一些重要的影響。當能夠產生這些影響時,戰略性會越來越明顯。”

“能產生業務價值的投資我們才認為是好的投資。”

以上是知名天使投資人朱嘯虎、價值投資者李國飛,以及來自騰訊投資和阿里投資的內部投資人林海峰與謝鷹近期對騰訊和阿里的戰略和投資的看法。

昨天,阿里巴巴在美股發佈最新財報,騰訊、阿里——目前中國互聯網兩大超級巨頭最新季度的表現均已浮出水面。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增長61%,達到809.20億元人民幣,超出市場預期。但該季度淨利潤下滑41%,至86.9億元,低於市場預期。

截至收盤,阿里股價報172.23美元/每股,總市值4430億美元(約摺合人民幣3.04萬億)。

8月15日,騰訊在港股發佈2018年二季度業績,二季度騰訊收入737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30%,是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最慢的季度增長,不及市場預期;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為人民幣197.16億元,同比增長20%,高於分析師預期。

截至今天收盤,騰訊股價報354.0港元/股,總市值3.37萬億港元(約摺合人民幣2.94萬億)。

相信聰明的投資者看完,對騰訊和阿里會有自己新的認識與思考,歡迎留言討論。

朱嘯虎對比阿里和騰訊的戰略

今年4月,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在一場演講中對比了阿里和騰訊的戰略:

騰訊和阿里是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個互聯網企業,他們都是有非常清晰的戰略。

它們為什麼能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有很明顯的道理。

騰訊的戰略非常非常清楚,它的核心根據地就是社區,就是QQ和微信,做人的聯結。它以這個為根據地,然後不斷地往外畫同心圓。

騰訊是中國當前最大的遊戲公司,也是中國當前最大的視頻公司,而且騰訊做這些東西都是慢慢的,根本不急,它有自己的根據地,非常穩固。

它的視頻就是不斷在後面跟,從老三跟到老二,然後做成老大。騰訊有今天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公司——閱文集團,QQ音樂也是中國最大的音樂平臺,包括動漫,騰訊現在也是老大。

它現在的戰略是從人的聯結不斷做線下店的聯結。它要做新零售,然後做成萬物互聯。做物聯網,做智能設備的聯結,從人的聯結往外繼續擴,攻擊力也是進一步擴大。

所以騰訊是今天中國互聯網戰略最清晰的一個公司。

阿里同樣是戰略非常清晰的公司,它的核心是交易。阿里從B2B平臺開始,切到C2C平臺,然後從淘寶切到天貓做B2C,然後跨境阿里的速賣通。

然後它為了支撐交易,做了支付寶,做了芝麻信用,然後做了物流,還有云服務,都是為了支撐它的交易,它的核心是怎樣讓交易更有效率。

但是阿里和騰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騰訊是天然的流量溢出,它是一個社區平臺,流量是根本用不完。

阿里是以交易為核心,天然的需要流量,所以阿里的投資和收購基本上都是以流量為核心點。它為什麼收購優酷,因為視頻網站是流量的產生點。

李國飛:阿里和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戰爭

最近,知名價值投資人李國飛在一篇反思騰訊戰略的文章中寫到:

騰訊現在正在開打兩場重大的戰爭,其中一場是和阿里(當然,和阿里開打的戰爭遠不止這一場),在新零售領域。

阿里近兩年推出了一個新的業務叫“盒馬”,引起了商業社會很大的轟動,它既是一家生鮮超市,也是便利店,也是餐飲店,也能直接從線上選購送貨到家,而且送貨最快只需半小時,用創始人侯毅的說法是“四不像”。

如此驚豔的盒馬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呢?這種進化與阿里積累多年的數據以及相應的算法密切相關。

首先是選址,淘寶天貓積累了大量的購買及快遞地址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能給正確選址提供很大的幫助。

其次,一個店裡該上架什麼樣的商品,對提高坪效意義巨大,例如在深圳華僑城開的一家盒馬與在深圳坪山開的一家盒馬,所上架的商品一定會有很大的差異,怎麼決定呢?分析這一區顧客在淘寶和天貓的購物數據,會很有幫助。

第三,盒馬店裡有不少餐飲店,如何選擇呢?分析餓了麼的送餐數據,會很有幫助。

第四,超市業態競爭中,倉庫和物流效率是至關重要的,阿里的菜鳥積累多年的相關設施、數據,以及各種調度算法,能給盒馬提供很大幫助。

第五,半小時送貨上門,對最後三公里配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餓了麼所積累的能力、數據和調度算法,能給盒馬提供很大幫助。

第六,打開盒馬app,每個人看到的推送內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分析你在淘寶天貓的消費記錄以及在盒馬的消費記錄,並調用之前已經完善的算法,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盒馬並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是在阿里系淘寶、天貓、餓了麼、菜鳥等所積累了多年的大數據以及相應算法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不但需要擁有足夠多的數據,同時所擁有的數據的維度還要足夠多,同時各種算法還要足夠好,盒馬才有機會進化而來。

現在也有一些公司如家樂福、永輝在做相似的嘗試,看店裡的佈局還挺像的,騰訊也給予很多支持,但騰訊所支持的只是一些技術上的,如人臉識別、雲服務、小程序等,而這些公司進行商業決策時所非常需要的很多大數據以及相應算法,公司本身積累得還很不夠,同時騰訊也無法提供,因此與盒馬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所有的公司本質都是數據公司,公司的業務就是在生產數據,所生產的數據數量越多,維度越豐富,公司就越有價值,同時進化的潛力也越大。

馬雲幾年來反覆強調說阿里是數據公司,而不是電商公司,17年底他接受一個採訪時說:“九年前,當阿里巴巴從電商公司轉型為數據公司時,我們內部有過巨大的爭議,最終才決定轉型。數據對於人類社會發展來說太重要了,就像上世紀的石油一樣珍貴,所以我們必須著眼於數據。”

阿里這幾年的企業運作看起來眼花繚亂,但其實是有非常清晰的脈絡,那就是瘋狂獲取商業各個維度的數據,光擁有數據還遠遠不夠,還必須不斷完善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的算法。

騰訊雖然號稱擁有的數據的量和維度都很多,但是,客觀來說,泛娛樂的數據是主要的,搜索數據、電商數據、線下數據少得可憐,難道不需要補充嗎?

在獲取數據的飢渴性方面,阿里遠遠超過騰訊,客戶通過淘寶天貓交易,阿里不但知道交易的金額,而且還可知道商品的種類、價格等更重要的數據,含金量應該比只知道總金額的微信支付數據高得多。

但是阿里並不滿足於此,而是繼續通過創立螞蟻金服獲取金融數據,創立菜鳥獲取倉儲物流數據,收購餓了麼獲取餐飲數據,創立盒馬直接獲取線下經營的各種數據等,經過幾年努力,已有大成,為未來持續失控性進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這個時代已經高速進化到數據時代,分析數據的算法成了一個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我覺得騰訊似乎還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它的競爭力正面臨嚴重的挑戰。

在零售領域,騰訊和阿里在打一場大戰,都說給零售企業“賦能”,騰訊賦能是指提供微信支付、雲、小程序、Ai等的能力,但不涉及雙方數據與算法的融合,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技術賦能”。

而阿里不僅可以提供類似的“技術賦能”(當然提供的技術方面並不完全相同,例如它沒有騰訊非常強調的小程序,但是阿里最近已經在公測阿里版小程序了)。

更重要的是,它要求雙方數據的高度融合,以大潤發為例,它的商品、支付、會員等數據,已經與天貓、支付寶、盒馬等完全打通,同時提供了諸如懸掛鏈、倉儲、三公里配送等的算法及相關能力,我們可以簡單總結阿里還給零售企業進行了“數據與算法賦能”。

由於雙方對零售企業賦能改造的時間還不長,現在斷定勝負還為時過早,但是我相信,在流量2.0時代,從長遠來說,“數據與算法賦能”會越來越強大,騰訊也要緊跟這一重大的趨勢。

最近一則消息引發了零售業的廣泛關注,星巴克在2016年11月和騰訊達成戰略合作,聲勢很大,但一年多來一直停留在接入微信支付以及在小程序裡發送禮品卡這些表皮上。

今年8月,隨著雙方排他協議即將到期,星巴克牽手阿里進行有相當深度的全面合作,最重要的是它居然同意把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中國區的全部會員與阿里打通,令人大吃一驚。

星巴克為什麼作出這種改變,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星巴克並沒有股權投資的關係,這樣一種合作模式,給數據獲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別人之所以願意與你交換自己手上非常值錢的數據,是因為你手裡擁有的數據也很值錢,交換之後,雙方擁有的數據都增加了,也都增值了。

你手頭擁有的有價值的數據越多,就越多人願意與你交換,即使不是控股甚至完全沒有股權關係。

對比騰訊、阿里的投資理念

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林海峰今年在一場小範圍演講中講到,騰訊多年投資總結下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我們要關注能夠影響長期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影響短期價值的東西。”

“從兩個角度出發,這是我經常提醒自己的兩句話。

一個是‘投資是多個因素的疊加效應在長期的效果呈現。’第二句話是,‘最好的投資機會產生於巨大的變化之中’。”

林海峰也講到,“我們的投資有多重目的,除了能夠產生很好的財務回報,還需要有各種對騰訊戰略和生態上面的支持。”

當被問到騰訊是財務投資人還是戰略投資人時,林海峰迴答,

“我一直都覺得這兩個概念沒什麼本質區別。或者這麼說,當你的資源有限時,可能更像一個財務投資人。當你的資源量極大時,可以對公司產生一些重要的影響。當能夠產生這些影響時,戰略性會越來越明顯。

在他看來,騰訊在做投資時,更關注的是行業和公司本身,他們投資的思考角度是要看被投行業是不是在高速發展、被投企業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當然我們會有一些更高層面的戰略思考,我們思考行業會發生怎麼樣的演進,思考我們怎麼樣去幫助公司在行業演進中獲得它的disproportional share(不對稱的紅利),它怎麼能夠在行業裡贏。”

“我們也有很多大家可以共贏的一些點。比如,我們會(和被投企業)一起去開發一個用戶場景。”

“能產生業務價值的投資我們才認為是好的投資。” 阿里戰略投資部總監謝鷹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說,“畢竟靠投資掙錢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要把精兵強將放在更需要的戰略上。”

在他看來,阿里的業務本質決定了投資風格。

“在阿里投資的視野中,評判一個併購案子成不成功只與投資的出發點有關。”

“騰訊是一家流量公司,即依靠流量來生存的公司。相比業務本質,它更在意怎樣能實現流量價值最大化。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高速公路上跑拖拉機,跑自行車,對它沒有任何區別,反正核心是有車要跑。”

“阿里是生意本質。商業公司是有上下游產業鏈的,所以我們希望做更多的融合和協同,選擇更合適的夥伴去做一件事。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四大知名投資人點評兩大超級互聯網巨頭:誰將搶佔先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