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擠掉百度,從最新市值看,中國互聯網公司江湖地位要重新排了。由此引發的,還有互聯網富豪身價排行變動。

中國互聯網江湖地位又要洗牌

北京時間8月31日美股收盤,中概股漲跌參半,拼多多收盤跌2.5%至32.77美元/股,股價從歷史高點回撤,總市值達到380億美元。

可以看到,截至本週五(北京時間8月31日)美股收盤,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互聯網公司為阿里巴巴集團,週五漲1.28%至175.03美元/股,總市值達到4557.03億美元;其次是騰訊,市值3.1萬億港元(約合3951億美元);美團點評市值4307.41億港元(約合549.3億美元),排名第三;京東市值444.96億美元,排名第四;拼多多市值380億美元,排名第五;百度收盤微跌市值364.12億美元,排名第六。

此外,其他幾家上市互聯網公司還有小米集團、網易、360和騰訊音樂。

在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榜單上,拼多多繼一度超過京東後又“擠掉”百度,居於前五。不過,隨著股價調整,最新市值相差京東還是少了60多億美元。

近年以來,百度市值已先後被美團、京東、網易等超越。近期拼多多股價持續大漲帶動市值上揚,得益於該公司8月21日發佈了超市場預期的季度財報,自發布財報至本週五收盤,拼多多股價的累計漲幅已超過26%。。

相比之下,百度第一季度經歷了虧損和高層迭代後,第二季度儘管實現扭虧為盈,但淨利潤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幅度高達62%。百度解釋稱,淨利下滑主要受愛奇藝、智能硬件成本上升、雲業務投入以及流量獲取成本等多重疊加影響。

拼多多2018年7月在美股上市,從上線到上市,這個備受質疑的平臺僅用了3年時間。而上市僅1年後,拼多多的市值反超百度,躋身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市值前六。

可以看到,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公司中,平臺經濟優勢明顯,涉電商業務企業佔了三席。在行業人士看來,中國人口基數大、消費層次結構多元、消費需求剛性,消費也正推動著中國經濟發展,而新興互聯網消費型公司憑藉效率革新、提供更好體驗、更高性價比服務,切中廣大用戶群體需求快速崛起;相比之下,一些技術型公司,比如百度這類公司,儘管在投入研發AI、無人駕駛等,但真正釋放出經濟價值還有待時間。

黃崢躍居互聯網富豪榜前三

在拼多多效益和市值迅猛飛漲之際,創始人黃崢也備受關注。雖然行事作風格外低調,但黃崢仍有諸多事蹟為外界流傳。

18歲從家鄉杭州的外國語學校被保送至浙江大學計算機實驗班,期間幫助網易丁磊解決過技術難題;24歲獲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碩士,在徵詢中國電子消費品創業界、投資界傳奇人物段永平的意見,並和他一起參加了巴菲特午餐之後,加入美國谷歌。2006年,26歲的黃崢回國,與李開復一起參與了谷歌中國辦公室創立;2007年從谷歌離職、創業、已實現財務自由。

這之後,黃崢先後在杭州創立電商代運營公司和遊戲公司;2015年4月創立拼好貨,開創社交電商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貨、拼多多宣佈合併,黃崢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8年7月,拼多多在美股上市。上市前兩個月,拼多多拿到了騰訊的投資。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黃崢持有拼多多44.6%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從福布斯實時數據來看,黃錚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2018年,黃崢以90億美元身價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2。截至8月30日晚間,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黃崢財富達到17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63位,中國互聯網富豪中排名第三,馬雲和馬化騰分別以379億美元、368億美元居第一、二名。

榜單顯示,中國大陸十大富豪依次是,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集團的馬化騰、恆大集團的許家印、美的集團的何享健、碧桂園集團的楊惠妍、萬達集團王健林、拼多多的黃崢、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網易的丁磊、順豐控股的王衛(143億美元)。這之中,房地產企業掌門人佔三席,互聯網巨頭公司創始人有5席。

拼多多要做中國“線上版Costco”?

這周以來,Costco在中國上海閔行開設第一家店、引來消費者搶購商品的消息刷屏。

Costco的付費會員制、走低價路線、嚴選良品、嚴控利潤率、無理由退貨等增值服務,被認為將會革新中國零售業的業態,引發熱議。

有意思的是,Costco及其模式在中國也不乏擁躉。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毫不諱言稱把Costco當作“導師”。此外,小米創始人雷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對Costco讚譽有加。在接受採訪時,黃崢直言,拼多多的終級定位就是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被外界定義為“五環外”的拼多多,今年二季度上攻一二線城市收效明顯,2019 Q2拼多多MAU同比增長87.7%至3.66億,環比淨增7630萬戶,創下單季度用戶淨增最高值。根據QuestMobile數據,過去一年拼多多的用戶增量主要來自於二線城市(新一線+二線城市),用戶佔比從24.2%提升至34.7%,2019年6月相較2018年8月增長114.4%。黃崢在業績電話會議上介紹,一二線城市用戶對GMV的貢獻在持續提升(由1月的37%提升至6月的48%)。

移動電商帶來的第三波消費人口增量,或許並不簡單來自下沉至四五線城市及鄉鎮人群這麼簡單,和消費人群所處地域無關,和消費效率及更高性價比的消費體驗有關。

此前的受訪中,黃崢提到做電商要尋找一種商業模型,改變生產側的滯後性和高度的剛性計劃性。黃崢認為,拼多多模式和淘寶有著本質的不同,淘寶是流量邏輯、用戶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滿足長尾需求;拼多多是算法匹配、推薦給消費者,SKU有限但滿足商品結構豐富性;因此相比於前者千人千面、個性化搜索,黃崢認為,拼多多可以把海量流量(用戶)集中到有限商品裡,而這些商品成規模之後,可以反向訂製,即C2M(用戶直連工廠)模式,這也是沃爾瑪和Costco的區別。

解碼Costco,兩者確實有諸多類似之處。不過,從它們提供的商品可以看出,Costco瞄準的是中高收入群體,而拼多多儘管逐步向一二線城市用戶滲透,但從年人均客單價來看,截至2019年Q1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增長至1467.5元,儘管較去年同期的762.8元增長了92%,不僅相比阿里天貓還有較大差距,和Costco用戶相差更遠,拼多多客群中低收入群體特徵明顯。

Costco新零售帶來的啟示

從年度活躍買家數的增長情況看,2019Q2,拼多多、阿里巴巴、京東分別新增了3990萬、2000萬、1080萬戶,仍維持正增長。不過,從環比增速來看,已有所放緩。

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速在2017年3月下降到7%後,又逐漸回升到20%左右,得益於阿里生態內產品的其他渠道開發及導流,新用戶獲取策略效果明顯,但近來增速又放慢下來。京東2018年Q3活躍買家數甚至環比下降了2.7%;拼多多活躍買家數環比增速從2018Q4的9%,下降到2019Q1的6%。

中信建投研報顯示,中國電商活躍買家人數即將接近天花板,用戶增速明顯放緩;不考慮幾大電商平臺用戶重疊開發,從新增用戶數來看,電商主要都是通過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以及拓展年齡更大的用戶來繼續擴張用戶。

數據顯示,淘寶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佔比從2017年6月的31.3%提升到了2018年3月的34.3%;京東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的佔比從2017年6月的17.1%提升到2018年3月的26.6%;拼多多的四線及以下城市佔比從2018年3月的38.4%提升到2018年8月的43.2%。

年齡方面,淘寶31-35歲用戶以及36歲以上用戶的佔比分別從2017年6月的14.9%和6.6%上升到2018年8月的16.4%和9.3%;京東的用戶年齡分佈結構比較穩定;拼多多的31-35歲用戶的佔比從2018年3月的14.2%上升到2018年8月的23.7%。

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退,基於MAU及活躍買家數高速增長來獲取高的GMV增速的時代或許即將過去。下一步將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平臺型電商如何穩住用戶和商家,得學習Costco,從中尋找啟示。

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在致敬Costco的文章中稱,Costco的成功除了它的會員制、供應鏈、選品、定價,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讀懂了人性的本質,也抓住了零售的本質。

具體來看,Costco堅持無原則退貨、從世界各地採購商品,普遍以“量販裝”出售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產品的性價比,給消費“不買就吃虧”的極致體驗:

“美國零售業平均SKU約為1.4萬個,沃爾瑪的SKU數量超過10萬個,Costco的SKU只有3700個左右。比如薯片這個商品,沃爾瑪的貨架上琳琅滿目,各個品牌應有盡有;Costco一般只有2-3個品牌,而且都是直接向廠家定製的大包裝。SKU少,價格帶窄,既節約了顧客挑選比價的時間,也便於庫存管理,再加上大規模採購可以壓縮進貨價,最後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

沃爾瑪的毛利潤大約在25%,Costco不到它的一半,庫存週期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二。Costco與沃爾瑪門店面積相當,它的坪效約為1.3萬美元,相當於沃爾瑪的2倍。沃爾瑪每一千平方米大約用到20-24名員工,而Costco只需要12-14人,Costco的人效是沃爾瑪的六倍。”

因此,葉國富認為,用更少的人手、更快的週轉、更低的毛利、為消費者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是Costco的效率,也是新零售的本質。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