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豐田做電動車的速度真的太慢了!但是如果你們看完這篇文章,看看豐田在做電動車之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豐田是在怎麼樣的條件下才啟動純電動車的項目,我想大家對於豐田的“慢”,應該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吧。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這張圖是豐田在一年多前的規劃。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短短一年多之後,豐田就打算將電動化的目標提前五年達成。

在2019年6月7日,豐田在日本東京臺場Megaweb召開了一次面向全球媒體的豐田電動化戰略分享會,簡單來說,就是向媒體攤牌,豐田未來的電動化規劃:2025年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量達到100萬,HEV/PHEV銷量達到450萬!

這對於現在一款量產電動車都沒有,並且在產品投放風格上一向都偏保守的豐田來說,是不是一個過於激進的計劃呢?

其實,在豐田涉足純電動汽車之前,豐田在“電動化”這條路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其實這句話我自己都聽得耳朵起繭了)。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世界上第一款投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豐田於1997年發佈的普銳斯。到今天為止,豐田已經累計銷售出了13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車,是豐田的Mirai,雖然離市場化應用尚需時日(一是加氫站建站成本十倍於加油站,二是車型不符合日本私人用車場景),但是“量產化”本身(已賣出3700多輛)就已經是讓其他汽車廠商難以望其項背,更別說國內那一波蹭“氫燃料電池”熱點的裸泳“弄潮兒”了。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當然,電動車不是“混動車拿掉汽油機和油箱”這麼“分分鐘”的事情,但是對三電系統尤其是電控系統方面的技術積累,電動車對豐田來說,技術難度並沒有那麼大。

問題只是在於,豐田認為“誰需要電動車”,還有“豐田介入電動化社會之後,該擔任一個什麼角色”,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做,應該怎麼做”的問題。

豐田章男說過,”道路造就汽車“,應用在電動車這個話題,那就是,當這個社會需要電動車,豐田就會去生產電動車。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以日本為例吧,電動車的應用場景是多樣化的。輕型電動車,解決公共交通不發達的小地方的“空巢老人”出行問題。小型電動車,解決都市圈內商務拜訪、短途通勤問題。這些場景下,電動車的優勢,無一例外都是“零排放”,對環境不構成壓力。

無獨有偶,本田在近期也發表了Honda e這款小型電動車,並且也曾經表達過“電動車就是該用來短途出行,為了長途通勤而動不動大容量電池,那這樣的汽車,不就成為電池運輸車了嗎?”的觀點。看來在兩田看來,電動車無需要長續航?

電動車續航焦慮症的本質,並不是電池容量問題,而是能量補充的配套設施和耗時的問題。試想想,如果每個停車場都標配充電樁,大多數個人用家就不會糾結“多少續航夠用”了。

豐田意識到,電動化實質上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用電動車代替燃油車的問題。它的續航里程和能量補充方式,決定了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配套設施。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一個汽車企業在電動化社會裡面的角色,不應該只生產和銷售電動車,而更應該做好“善後”的角色。製造電動車並銷售只是第一環節,還要考慮電動車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後續問題。

電動車銷售出去,只是電動化社會鏈條的第一步,隨之而來的問題還有電動車怎麼補充電能的問題,以及電動車完成了它的生命週期,或者電池衰減到一定程度(一般業內標準是放電電量相當於標準電量80%)之後的回收、再利用、汙染物處理的問題。

這就好比為人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只是一切的開始,餵養、教育,這些才是父母更應該重視的環節。光生產和銷售電動車,對後續電池再利用和有害物質後處理不聞不問,不就是“管生不管教”麼?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豐田花費了很多年的時間,去構建電動車的全生命週期鏈條,從生產到使用到報廢再回收。要完成這條鏈條,單靠豐田一家企業不行,於是豐田也找到了很多相關的合作伙伴,去補齊自己電動化社會版圖的空缺。這些事情快不來,也只有以此為前提,豐田才終於準備推出自己的電動車……

這讓我想到了最近很熱門的一個話題,垃圾分類。日本對垃圾分類的執行超級嚴格,不僅分類細(甚至塑料飲料瓶的瓶蓋和瓶身需要分類投放),而且有非常多的規矩(每週有特定時間回收特定種類的垃圾,紙製品必須收納成扁平狀,不可循環垃圾需要付費購買垃圾袋裝,等等)。

日本是一個已經經歷過“先發展後治汙”的國家,所以可以深刻理解不能有效處理廢棄物的後果。而豐田對電動化社會的理解,也正是建立在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之上。

想想看,我們國家離一二線城市垃圾分類也不遠了。那麼電動車的汙染治理問題,隨著第一批次電動車即將(或已經)進入報廢週期,似乎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快到了鼓聲停止的時候了。那麼這些淘汰的電動車和電池,怎麼處理呢?

基於上面這一點,既然電動車不能“單獨追求銷售的勝利”,還要考慮電池回收造成的浪費,那麼自然需要思考如何延長電池性能衰減週期的問題。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此前豐田在HEV車型上使用的鎳氫電池,淺充淺放的工況,電池壽命問題還沒那麼突出。但是對於純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來說,大功率充放電、滿充滿放,這些工況對於電池壽命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所以豐田採用比較謹慎的策略,在沒有能夠研發出滿足豐田標準的衰減壽命的電池之前,豐田不會做純電動汽車。在電池選型上,豐田也一定是慢的。一方面,豐田需要大量的時間,對電池壽命做測試;另一方面,豐田也需要時間,等待一些電池供應商成熟起來。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為了開發出適合的電池,豐田在全球網羅技術合作夥伴。而比亞迪、寧德時代這兩家在國內有非常高業界地位的電池生產企業,也會成為豐田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這兩個中國商標(上圖最上方兩個)出現在豐田面向全球媒體的信息分享會上,顯得格外亮眼。

豐田電動化戰略中,中國市場的分量是非常重的。不僅豐田第一款純電動汽車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而且也積極地在中國尋求合作伙伴。你說限制汽油車發展造就了畸形汽車生態也好,你說“彎道超車”容易翻車也好,政策誘導行業發展的結果,固然有不少渾水摸魚之輩,但客觀上也給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我們國內電動車被政策推動著走,電動車產銷量早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這是積極的一面。然而靠著政策激勵野蠻生長的市場,必然導致很多方面的不完善。很多妖魔化電動車的聲音,不正是對市場“管生不管教”的反應麼?

車都沒造出來就敢“吹”,只有ta說的能信了……

電動化社會,我們宏觀上不缺動機,不缺政策,微觀上不缺技術,不缺好品牌,更不缺資金,希望有更多企業會像豐田這樣,把電動車當作社會問題通盤考慮的,把電動車“生老病死”都盤算好。這樣的電動化社會才是良性的、健康的、長久的。

豐田的電動車為什麼這麼慢?“既然要生孩子,就一定要給ta一個美好的將來”,我們不就是因為這個才晚婚晚育的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