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唯一讓我心存慰藉的是,1.8L混動的油耗幾乎是1.2T的1/3。我在德國開車算是比較激烈的類型,但表顯平均油耗也就在5.5L/100km上下,換做是1.2T,可能要7.5-8L了。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唯一讓我心存慰藉的是,1.8L混動的油耗幾乎是1.2T的1/3。我在德國開車算是比較激烈的類型,但表顯平均油耗也就在5.5L/100km上下,換做是1.2T,可能要7.5-8L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也是豐田在德國汽車市場的殺手鐗,因為10輛豐田有8輛都是混動版。至於中國人所追求的“豐田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德國人眼裡不值一提,因為即使像法系、意大利車的可靠性不怎麼樣,也不會三天兩頭就壞,而且大多是小毛病,對大多數比較閒的、動手能力強的德國老百姓來說都能輕鬆解決的。德國人認為車是用來開的,若在動力和操控兩方面都沒有優勢,那就難得到他們的青睞。很遺憾,豐田在操控方面依然不盡人意。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唯一讓我心存慰藉的是,1.8L混動的油耗幾乎是1.2T的1/3。我在德國開車算是比較激烈的類型,但表顯平均油耗也就在5.5L/100km上下,換做是1.2T,可能要7.5-8L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也是豐田在德國汽車市場的殺手鐗,因為10輛豐田有8輛都是混動版。至於中國人所追求的“豐田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德國人眼裡不值一提,因為即使像法系、意大利車的可靠性不怎麼樣,也不會三天兩頭就壞,而且大多是小毛病,對大多數比較閒的、動手能力強的德國老百姓來說都能輕鬆解決的。德國人認為車是用來開的,若在動力和操控兩方面都沒有優勢,那就難得到他們的青睞。很遺憾,豐田在操控方面依然不盡人意。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上了高速,豐田的操控劣勢就凸顯出來了,首先,快速變道或過彎時車身還是有明顯的側傾,給人帶來的自信感比較弱。對於經常跑無限速高速公路的德國人來說,這種操控只能達到65分的水平。

此外,車速超過140km/h時,踏板和地板開始無規律的顫抖,彷彿它已經接近極限,正想以這種方式作抗議。如果速度升至160km/h,抖動變得更明顯……算了,我不敢往下踩了,眼看著大眾高爾夫、雷諾梅甘娜、歐寶雅特等以更快的速度從我身邊超過,我深感力不從心,也明白為什麼豐田在德國銷量沒那麼好的原因。在一個星期的自駕遊中,我看到德國路上很難看到豐田,據2017年數據顯示,卡羅拉在德國一年的掛牌量僅僅為297輛,即使是最暢銷的雅力士也僅為20737輛,被228227輛的大眾高爾夫按在地上全方位摩擦和蹂躪。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唯一讓我心存慰藉的是,1.8L混動的油耗幾乎是1.2T的1/3。我在德國開車算是比較激烈的類型,但表顯平均油耗也就在5.5L/100km上下,換做是1.2T,可能要7.5-8L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也是豐田在德國汽車市場的殺手鐗,因為10輛豐田有8輛都是混動版。至於中國人所追求的“豐田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德國人眼裡不值一提,因為即使像法系、意大利車的可靠性不怎麼樣,也不會三天兩頭就壞,而且大多是小毛病,對大多數比較閒的、動手能力強的德國老百姓來說都能輕鬆解決的。德國人認為車是用來開的,若在動力和操控兩方面都沒有優勢,那就難得到他們的青睞。很遺憾,豐田在操控方面依然不盡人意。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上了高速,豐田的操控劣勢就凸顯出來了,首先,快速變道或過彎時車身還是有明顯的側傾,給人帶來的自信感比較弱。對於經常跑無限速高速公路的德國人來說,這種操控只能達到65分的水平。

此外,車速超過140km/h時,踏板和地板開始無規律的顫抖,彷彿它已經接近極限,正想以這種方式作抗議。如果速度升至160km/h,抖動變得更明顯……算了,我不敢往下踩了,眼看著大眾高爾夫、雷諾梅甘娜、歐寶雅特等以更快的速度從我身邊超過,我深感力不從心,也明白為什麼豐田在德國銷量沒那麼好的原因。在一個星期的自駕遊中,我看到德國路上很難看到豐田,據2017年數據顯示,卡羅拉在德國一年的掛牌量僅僅為297輛,即使是最暢銷的雅力士也僅為20737輛,被228227輛的大眾高爾夫按在地上全方位摩擦和蹂躪。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豐田征服了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唯獨征服不了歐洲,因為歐洲是一片熱愛駕駛的土地,豐田不適合當地人的口味。

儘管在動力和操控不盡人意,但從家用車的角度來說,卡羅拉是很稱職的。畢竟買這種車的人,大多不會把它當賽車開。只要空間大、配置好用,日常代步行駛舒適、轉向輕鬆、動力夠用,就行了,如果這麼看,每一方面卡羅拉都能做到80分以上。再加上它在業內優良的可靠耐用性口碑,綜合競爭力還是很強的。

"

前不久,國產新卡羅拉&雷凌的上市,不少媒體同行還試駕過。但今天,我為大家試駕一輛特別的卡羅拉,燈蹬蹬等,看下面~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其實,拿到這輛車還是挺驚喜的。源於前不久我在德國自駕遊,最初打算租一輛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無奈租車公司沒有,他們就給我換了一輛這車,才使我有機會接觸到它。

這款新卡羅拉於2018年巴黎車展首發,意味著上市不久。現在德國路上還很難見到它的身影,更幸運的是我拿到的這臺車剛出廠不久,總里程才600公里,簡直是廠家試駕車的待遇。

激進是外觀主基調

一說到國外的卡羅拉,大家下意識會跟國產版做比較。其實我試駕的這款,跟中國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它是一輛旅行版,其次,它的灰色漆在國內看不到。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我們知道,在歐洲旅行車是主流車型,許多品牌的車型都有旅行車衍生版。但卡羅拉旅行版卻不帶“station wagon”之類的尾綴,而叫“touring sport”。雖然那只是官方叫法,實際上還是歸到wagon一類,但從字面上“運動旅行車”的翻譯來看,豐田的確把它的造型做得很運動。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它是基於TNGA架構下的GA-C平臺打造的,這個平臺有個特點就是總佈置的位置下移,致使車架重心低,所以容易塑造出外觀很動感的車,比如新凱美瑞、CH-R等,包括國產新卡羅拉和雷凌都出自這個平臺。所以,卡羅拉旅行版看上去都比較運動,尤其側面看有一種Shooting brake的感覺。

如果光從前臉看,它的上半部分跟國產新雷凌是一模一樣的,唯獨下半部分的進氣口造型不同,歐版更加立體,若下脣塗成紅色的,視覺上將更加狂野。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尾燈和前燈的造型相呼應,這也是國產卡羅拉沒有的。在歐,旅行版和兩廂版的尾部設計幾乎一樣,同樣是鐮刀狀的尾燈看上去很犀利,如果保險槓底下再加上雙邊雙出的排氣管,可能更動感。可惜這是一臺1.8L混動版的卡羅拉,豐田比較務實,為了貼合環保的定位,就不弄假排氣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打開後備廂蓋看,儲物空間沒有驚喜,而且感覺不夠大,我想是因為被微微下斜的車頂削掉了一部分空間。的確,從數據上看,它沒有同級別的高爾夫旅行版大,前者為598升,後者是605升。不過,考慮到德國租車公司的車一般是沒有備胎的(通常配便攜式補胎機),所以這輛車的後備廂空間也還湊合。整個旅程,我們載了4個人,放了四個拉桿箱和揹包、零食之類都完全沒問題。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奇怪的配置搭配

歐版卡羅拉的內飾和國產版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配置上的差別。我們試駕的這輛是中配車型,有液晶儀表盤、帶電動調節腰託的主駕駛席座椅、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ACC、自動駐車、預剎車碰撞警告、變道輔助、語音控制、導航、倒車影像、自動遠光燈等功能,看起來比國內的高配還豐富。但卻只配備織物座椅,而且也沒有天窗,這放在國內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主要因兩國用車習慣不同所致,在德國,氣候接近中國的北方,夏天涼快冬天極冷。如果是真皮座椅就會凍屁股,所以人們就偏好織物座椅,並且很多廉價車都帶座椅加熱功能。而且織物座椅的材料更容易回收利用,在歐洲,一輛車的回收率多少也是車企的一個指標。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至於天窗,德國人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不帶天窗,要麼敞篷。帶天窗的硬頂車是比較少的。在德國,開敞篷車上路不是一種過分招搖的行為。何況德國是汽車比較早普及汽車的,而早期的汽車主要都是敞篷,硬頂還需要加錢呢。所以人們對敞篷車見怪不怪,既然你想享受陽光,就買一輛敞篷車好了。而硬頂車帶個天窗就很雞肋,而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後期維護成本。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總之,除了少許的區別,歐版卡羅拉內飾還是國人熟悉的味道。那麼開起來怎麼樣呢?

歐版卡羅拉駕駛更像歐洲車嗎?

剛到德國,我就發現德國人的駕駛風格還是挺激進和自信的,那在他們國家銷售的豐田在調校上跟中國應該不一樣吧。但在沒開之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設。

但開過後,發現沒那麼多驚喜。首先在動力上,歐版卡羅拉1.8L混動跟國產雙擎版基本一樣,連數據上都很接近——90馬力、142牛·米,電機是72馬力。當你地板油起步時,就是一些網友所調侃的“幹吼不走”,你能感覺到它的發動機在撕著嗓門叫,但動力就是來得遲緩。好比軍隊裡的一些人,當隊長吹響號角讓大家迅速衝前線時,他們卻慢悠悠扛著槍在散步。有種讓人心急,恨不得揍它一頓的感覺。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據很多媒體測試,卡羅拉1.8L混動的百公里加速接近13秒,你簡直不相信這是一臺“大排量”混動車——它的加速成績和1.2T幾乎一樣。在德國,除了1.8L混動,還有1.2T汽油版、2.0L混動。其中1.2T也和國內的版本一樣,只有2.0L混動沒搭載到國產車型上,最大綜合功率達到180馬力。可惜,我這次沒機會體驗。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唯一讓我心存慰藉的是,1.8L混動的油耗幾乎是1.2T的1/3。我在德國開車算是比較激烈的類型,但表顯平均油耗也就在5.5L/100km上下,換做是1.2T,可能要7.5-8L了。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這也是豐田在德國汽車市場的殺手鐗,因為10輛豐田有8輛都是混動版。至於中國人所追求的“豐田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德國人眼裡不值一提,因為即使像法系、意大利車的可靠性不怎麼樣,也不會三天兩頭就壞,而且大多是小毛病,對大多數比較閒的、動手能力強的德國老百姓來說都能輕鬆解決的。德國人認為車是用來開的,若在動力和操控兩方面都沒有優勢,那就難得到他們的青睞。很遺憾,豐田在操控方面依然不盡人意。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上了高速,豐田的操控劣勢就凸顯出來了,首先,快速變道或過彎時車身還是有明顯的側傾,給人帶來的自信感比較弱。對於經常跑無限速高速公路的德國人來說,這種操控只能達到65分的水平。

此外,車速超過140km/h時,踏板和地板開始無規律的顫抖,彷彿它已經接近極限,正想以這種方式作抗議。如果速度升至160km/h,抖動變得更明顯……算了,我不敢往下踩了,眼看著大眾高爾夫、雷諾梅甘娜、歐寶雅特等以更快的速度從我身邊超過,我深感力不從心,也明白為什麼豐田在德國銷量沒那麼好的原因。在一個星期的自駕遊中,我看到德國路上很難看到豐田,據2017年數據顯示,卡羅拉在德國一年的掛牌量僅僅為297輛,即使是最暢銷的雅力士也僅為20737輛,被228227輛的大眾高爾夫按在地上全方位摩擦和蹂躪。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豐田征服了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唯獨征服不了歐洲,因為歐洲是一片熱愛駕駛的土地,豐田不適合當地人的口味。

儘管在動力和操控不盡人意,但從家用車的角度來說,卡羅拉是很稱職的。畢竟買這種車的人,大多不會把它當賽車開。只要空間大、配置好用,日常代步行駛舒適、轉向輕鬆、動力夠用,就行了,如果這麼看,每一方面卡羅拉都能做到80分以上。再加上它在業內優良的可靠耐用性口碑,綜合競爭力還是很強的。

歐洲人為什麼不喜歡開卡羅拉?

價格方面,豐田卡羅拉旅行版的歐洲定價中規中矩,在2.2-3.6萬歐元之間。我們這款1.8L混動是2.4萬歐元左右,只有2.0L混動的才超過3萬歐。我之所以沒報準確的價格,因為德國人買車就像中國人吃火鍋,喜歡個性化口味。一款車的基礎售價僅相當於“火鍋鍋底的價格”,至於最終成交價多少,要看你選裝了多少配置,相當於你選了多少碟“配菜”。

儘管我試駕的這輛卡羅拉旅行版,未來沒有進入中國的打算,但我們從中能看出德國人的用車、購車理念,也是一種很新鮮的體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