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第一站考點(三)——噁心嘔吐、發熱、頭痛

風溼熱 腫瘤 藥品 傷寒 文都醫考 文都醫考 2017-10-31

臨床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第一站考點(三)——噁心嘔吐、發熱、頭痛

  • 噁心與嘔吐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噁心、嘔吐最早出現的具體時間,是突然出現還是緩慢出現。清晨空腹時噁心嘔吐,多見於妊娠、尿毒症、慢性酒精性胃炎和顱內壓增高。餐後嘔吐並吐後上腹部脹痛消失,見於幽門梗阻、胃輕癱、食管裂孔疝等。

2.病因及誘因 詢問嘔吐有無確定的病因和誘因,起病的緩急,有無腹部手術、顱腦疾病或外傷。與體位、進食、藥物、精神因素等關係,有無咽部刺激等。

3.主要症狀特點 詢問嘔吐有無噁心先兆。精神性或中樞性嘔吐,噁心很輕,後者以噴射性嘔吐為其特點。反射性嘔吐常有噁心,隨之嘔吐。注意詢問嘔吐的頻率、嘔吐間隔時間的長短、嘔吐物的量和性狀。嘔吐物為隔夜食物殘渣,見於胃瀦留、幽門梗阻。嘔吐的食物殘渣不酸,表示嚴重賁門失弛緩、食管腫瘤等導致食管下段梗阻。嘔吐物有無膽汁,可區分十二指腸乳頭平面上、下的梗阻。嘔吐物含膽汁且有糞臭,表示有小腸梗阻、腸麻痺等。

4.病情發展與演變 詢問病情逐漸加重還是緩解,根據嘔吐的情況可判斷病情的發晨與演變。噁心、嘔吐頻率加大,甚至脫水、電解質紊亂等提示病情加重。

5.伴隨症狀

(1)嘔吐伴腹瀉 多見於急性胃腸道感染和各種原因的食物中毒。

(2)噴射性嘔吐伴頭痛 常見於顱內壓增高,如顱內炎症、水腫、出血、佔位性病變、腦膜粘連等。

(3)嘔吐伴眩暈、眼球震顫 見於前庭疾病。

(4)嘔吐伴上腹痛、發熱或黃疸 應考慮肝膽疾病等。

6.診治經過 就診前是否做過腹部超聲、腹部平片、消化道內鏡、血糖、尿素氮等檢查,結果如何。經過何種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劑量、療程及效果如何。

7.一般情況 起病以來飲食、睡眠及精神狀態如何。

8.其他病史 既往史、個人史、手術外傷、藥物過敏史可簡要詢問。

  • 發熱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發熱開始的具體時間,是急性起病還是緩慢起病。感染性發熱、抗原-抗體反應發熱、無菌性壞死物吸收發熱多為急性起病,但也可以是亞急性或慢性起病。

2.病因及誘因 發熱前有無明顯原因,如勞累、受涼;有無感染表現,如肺炎球菌性肺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感染性心內膜炎、腸炎或皮膚化膿性感染、輸血或輸液反應等;有無開放性外傷,包括頭部外傷等。

3.主要症狀特點

(1)應詢問發熱的高低,是低熱(37.3~38℃)、中等發熱(38.1~39℃)還是高熱(39.1~41℃)或超高熱(41℃以上);詢問發熱持續時間;是自行退熱還是藥物或物理退熱。

(2)儘可能瞭解是哪種熱型。

①稽留熱 體溫恆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24h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常見於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②弛張熱 體溫常在39℃以上,24h內波動範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於敗血症、風溼熱、重症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症等。

③間歇熱 體溫驟升達高峰後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覆交替出現。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④波狀熱 體溫逐漸上升至39℃或39℃以上,數天後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後又逐漸升高,如此反覆多次。常見於布氏菌病。

⑤迴歸熱 體溫急劇上升至39℃或39℃以上,持續數天後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后規律性地交替一次。見於迴歸熱、霍奇金病、週期熱等。

⑥不規則熱 發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可見於結核病、風溼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

4.病情發展與演變 瞭解發熱是否經過三個階段。

(1)體溫上升期 體溫上升有兩種方式。

①驟升型 體溫在幾小時內達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戰。小兒多伴有驚厥。見於瘧疾、大葉性肺炎、敗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腎盂腎炎、輸液反應或某些藥物反應等。

②緩升型 體溫逐漸上升,在數日內達高峰,多不伴寒戰。見於傷寒、結核病、布氏菌病。

(2)高熱期 指體溫上升達高峰之後保持一定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異,如瘧疾可持續數小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續數天,傷寒則可持續數週。

(3)體溫下降期 體溫下降有兩種方式。

①驟降 指體溫於數小時內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時可略低於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及輸液反應等。

②漸降 指體溫在數天內逐漸降至正常,見於傷寒、風溼熱等。

5.伴隨症狀

(1)發熱伴有神經症狀,如頭痛、昏迷、驚厥、腦膜刺激徵等,應考慮各種腦膜炎、中暑、腦血管意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2)發熱伴咳嗽、胸痛、氣促、咯血、咳痰等呼吸道症狀,提示有支氣管、肺或胸膜疾病。

(3)發熱伴有肋脊角、腰肋部疼痛及尿頻、膿尿、血尿者,提示泌尿系統疾病。

(4)發熱伴有關節痛或關節炎者,提示有結締組織病。

(5)發熱伴腹痛、腹部包塊者,提示腹腔內疾病。

(6)發熱伴有皮疹,提示有細菌、結締組織病、病毒感染等。

(7)發熱伴淋巴結腫大者,提示結核病、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等。

6.診治經過

(1)就診前做過何種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血液、各種體液及分泌物等細菌學培養,各系統臟器血清學檢查,自身抗體檢查,各系統臟器的X線、CT、MRI及超聲檢查等。

(2)就診前用過何種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退熱藥物,各種藥物的劑量、療程、療效。

7.食慾及精神狀態 應詢問起病以後的飲食量、飲食習慣、吞嚥是否通暢、是否需要用水助吞等,睡眠及精神狀況如何。

8.其他病史 既往史、個人史、手術外傷、藥物過敏、家族史以及近段時間中傳染病接觸史、疫區旅行史等均要詳細詢問。

  • 頭痛

1.起病時間及發病情況 詢問頭痛出現的時間,是急性起病還是緩慢起病,是否為特定時間的頭痛,如顱內佔位性病變往往清晨加劇。鼻竇炎的頭痛也常發生於清晨或上午。叢集性頭痛常在夜間發生。急性起病見於感染性疾病、顱內血管性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慢性進行性頭痛並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體徵(如噁心、嘔吐、視盤水腫),見於顱內佔位性病變;青壯年慢性頭痛,常因焦慮、情緒緊張而發生,多為肌緊張性頭痛。

2.病因及誘因 詢問引起頭痛的原因,頭痛前有無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飲酒、頭部外傷、失眠或是否出現在月經期間。

3.主要症狀特點

(1)頭痛的部位 瞭解頭痛部位是單側、雙側、前額或枕部,如偏頭痛及叢集性頭痛多在一側,顱內病變的頭痛常為深在性且較彌散,顱內深部病變的頭痛部位不一定與病變部位相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脊髓膜炎除頭痛外尚有頸痛。眼源性頭痛常為淺在性且侷限於眼眶、前額或顳部。鼻源性或耳源性頭痛也多為淺表性疼痛。

(2)頭痛的程度和性質 頭痛的程度雖與病情的輕重並無一致關係,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偏頭痛及腦膜刺激性疼痛最為劇烈。腦腫瘤多為進行性加重性疼痛;高血壓、偏頭痛及發熱性疾病的頭痛常有搏動性;神經功能性頭痛以昏痛為主;肌肉收縮性頭痛多有重壓感、緊箍感或鉗夾樣痛;神經痛多呈電擊樣或針刺樣疼痛。

(3)頭痛持續的時間 器質性疾病所致頭痛常呈持續性,而功能障礙性疾病所致的頭痛常呈陣發性,反覆發作。

(4)頭痛加重或減輕的因素 咳嗽、搖頭、俯身使頭痛加重,常見於顱內高壓、血管性頭痛、顱內感染性頭痛;叢集性頭痛在直立時可緩解,低顱內壓頭痛站立時加重,而平臥時緩解;頸肌痙攣性頭痛可因活動或按摩後緩解。

4.病情發展與演變 詢問頭痛是加重還是緩解。頭痛程度加重,發作頻率增高,持續時間延長,都提示病情加重;原僅有頭痛,後出現發熱、神志不清等新症狀也預示病情加重。

5.伴隨症狀

(1)頭痛伴嘔吐提示顱內高壓;頭痛在嘔吐後減輕者可見於偏頭痛。

(2)頭痛伴眩暈常見於椎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小腦佔位性病變。

(3)頭痛伴發熱者常見於感染性疾病;慢性進行性頭痛伴精神症狀者應注意顱內佔位性病變;慢性頭痛突然加劇並有意識障礙者提示腦疝發生可能。

(4)頭痛伴視力障礙提示青光眼或腦瘤。

(5)頭痛伴腦膜刺激徵提示顱內感染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6)頭痛伴癲癇發作可見於腦血管畸形、腦寄生蟲病或腫瘤。

(7)頭痛伴睡眠障礙常提示神經功能性頭痛。

6.診治經過 詢問發病以來做過何種檢查,如顱腦CT或MRI、腰穿等檢查結果如何,服過何種藥物,藥物劑量、療程、效果如何。

7.飲食及精神 起病以來的精神、體力、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

8.其他病史 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