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蜂農告訴您關於蜜蜂的種種趣事

老蜂農告訴您關於蜜蜂的種種趣事

1. 蜜蜂與人類

如果蜜蜂太少了,人們將告別多少糧棉、油料、瓜果?

蜜蜂是自然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人類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1100多種需要蜜蜂授粉,否則這些植物將無法繁衍生息;

蜜蜂還是生態環境監測的最佳物選,蜜蜂的採集半徑在3000米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4-5萬隻以上的採集蜂,一個蜜蜂飼養場等於在其所覆蓋的周圍1800多畝範圍內分佈了數以萬計的義務採樣員,對環境進行動態取樣和檢測。(來自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資料)

美國200多萬群蜜蜂中,有100多萬群用於為農作物授粉;

蜜蜂授粉每年創造約200億美元的產值,它們為農作物授粉而產生的價值是蜂產品本身價值的143倍;

蜜蜂授粉給美國人提供了1/3的膳食。

2004年美國在發表蜜蜂基因組序列的評論中稱:“如果沒有蜜蜂,整個生態系統將會崩潰。”(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數據)

2. 花朵和蜜蜂的互利關係

體形稍大的蜜蜂總喜歡停留在一些溫度較高的花朵上以此來提高體溫,蜜蜂能夠通過識別花朵的顏色來尋找溫度更高的花朵。這是英國研究人員的新發現。

大約有80%的花朵表面細胞結構是圓錐形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花朵能夠吸收到更多的光從而使花朵的表面溫度更高,可以吸引更多像蜜蜂這樣的花粉傳播者。

據印度尼西亞《羅盤報》報道,以前,人們認為蜜蜂喜歡選擇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英國研究人員的這一新發現表明,如果周圍的溫度太低的話,蜜蜂需要將體溫提高到30攝氏度左右才可以飛行,呆在表面溫度較高的花朵上來提高自身的溫度,就可以不需要消耗自身儲存的能量。

3. 蜜蜂比我們想象中更聰明

行為方式複雜程度已經超過一些脊椎動物

蜜蜂的大腦實際上只含有不到一百萬個神經元。但是它們卻能把形狀分成對稱和不對稱的兩類。他們還可以根據“相同”和“不同”的特性來挑選物品。

蜜蜂和螞蟻一樣有著同樣令人驚歎的社會系統。跟其他的昆蟲一樣,它們可以用千萬種方式進行交流。就拿蜜蜂來說,蜜蜂可以做出攻擊、尋找食物、保護蜂窩和振動翅膀以通風等50餘種行為。實際上蜜蜂行為方式的複雜程度已經超過了一些脊椎動物。

4. 蜜蜂的記憶力

德國柏林神經生物學和動物學家蘭道夫·門策爾說,蜜蜂學東西很快,它擁有5個記憶階段。像其它動物一樣,蜜蜂學東西建立在回報模式的基礎上。

“如果蜜蜂因某一行為得到了一次酬勞,它會記住一個星期。如果因同一種行為得到過3次酬勞,它這輩子都不會忘了”。

憑著出色的記憶,蜜蜂可以區分許多顏色圖案和香味。實驗證明,蜜蜂可以從50種甚至更多的氣味中準確地嗅出要找的那一種。有趣的是,蜜蜂喜歡的氣味也是人們所喜歡的沁人心脾的芳香。

老蜂農告訴您關於蜜蜂的種種趣事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蜜蜂的大腦雖小,卻能識別人臉和其他景物的區別,這說明它們有一定的抽象記憶能力。

研究人員訓練蜜蜂識別人臉,如果蜜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那麼就將得到一滴甜水作為獎勵,結果發現,即使在比較複雜的人臉圖像前,蜜蜂也能“照認不誤”。

5. 釀蜜的艱辛

1公斤蜂蜜 = 接觸500萬朵鮮花 = 飛行12-15萬次 = 36-45萬公里 = 環繞地球9-11圈,一隻工蜂一生中能夠採蜜時間 = 20天左右 = 3克左右蜂蜜。蜜蜂要釀出1公斤蜂蜜,必須接觸鮮花500萬朵,飛行12-15萬次,約36-4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9-11圈,採回巢的花蜜中水分含量高,需要除去四分之三的水分才能製成蜜。負責採蜜的“外勤蜂”歸巢後把花蜜吐給“內勤蜂”,而“內勤蜂”又將其吐進蜂房裡。

白天的採集任務結束之後,蜜蜂們夜間便忙於加工蜂蜜,它們先把蜂房中的花蜜吸到蜜囊裡, 隨後再吐出,達100次-240次,在唾液和消化酶的作用下,蜂蜜漸漸地釀成了。為了使蜂蜜濃縮,蜜蜂們還得不停地擺動翅膀來扇風,促進水分蒸發。最後一道工序是用蜂蠟蓋起來,確保其無菌。一隻工蜂一生中能夠出來採蜜的時間僅僅20天左右,可以採集釀出的蜂蜜5-6克,減去消耗, 只有3克左右。

6. 蜜蜂怎樣過冬

一隻蜜蜂無法度過嚴寒的冬天,一群蜜蜂則不同。據說蜂箱中的蜜蜂要過冬的時候,往往要抱成一團。 只要外界氣溫下降,蜂巢裡的蜜蜂就會以蜂王為中心抱成“團”,不停歇地爬來爬去,形成一個由蜜蜂的血肉之軀構築的球體。臨近蜂王的蜜蜂享用大量高熱值的蜂蜜,並釋放大量的熱能,使球體外層的蜜蜂不致於受凍。

最外的一層是工蜂,它們拼命地煽動著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樣阻隔著外面的寒冷。外層與裡層的蜜蜂之間會循環往復地互換位置,從一定程度上也調節了蜂團的溫度。蜜蜂正是依靠這種團隊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來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7. 搬家

通過舞姿傳達信息,好消息跳的起勁,沒信心跳一會兒就停

每年在需要搬家的時候,“蜂王”就會命令偵察蜂外出尋找新家。起初,偵察蜂們會分頭行動尋找地方,偵察結束後,它們各自飛回蜂巢,並分別跳起“搖擺舞”,通過不同的舞姿向同伴傳達有關新家的詳細信息,包括它們發現的那個地方有多遠,在哪兒,那裡的情況怎麼樣。比如說,那些對新家非常滿意的偵察蜂跳得非常起勁,有時能跳上100多圈甚至更多;而對於新家沒有什麼信心的偵察蜂跳著跳著就停了下來。

那些認為自己發現的地方不夠理想的偵察蜂會繼續外出尋找。當它再次回來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新的收穫和發現,它就不再跳舞或略微跳幾下;如果發現了一個“好地方”,而且這個地方是自己同伴曾經發現並向大家“描繪”過的某個地方,它就會和那位同伴結伴跳起歡快的、圈數較多的舞蹈來,表明自己也認為同伴發現的那個地方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新家選擇地址的過程就這樣一直持續著,直到至少15只偵察蜂聚在一起跳舞為止,這表明某個地點至少得到了15只偵察蜂的認可。然後,至少150只其他偵察蜂將一起前往那個得到15只偵察蜂認可的地方進行最後的考察。如果這150名偵察蜂也對這個新家表示滿意,那麼整個蜂群都將搬到這個地方去住。

8.蜜蜂的殺敵方式

蜜蜂有3種殺敵方式:

等同於自殺式攻擊的蜇刺;

形成蜂團圍裹以體溫將目標熱死;

形成蜂團圍裹悶死天敵。

9 . 有潔癖的蜜蜂

蜜蜂的確有“潔癖”,堅決不在蜂箱裡面排洩。“潔癖”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比如一隻蜜蜂覺得自己要死了,它會提前爬出蜂箱,避免死在蜂箱內汙染環境。

在冬季,一天當中溫度最高的中午就成了蜜蜂們上廁所的時間,“感覺冷了,再趕緊飛回去抱團睡覺。”

四川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說:蜜蜂的腹部末端有一個袋子,用於儲存排洩物,所以越冬時不會排便。初春時節後的幾天,蜜蜂會到外面痛快一下。

10. 它們也會煩躁

雖說一般情況下,蜜蜂不會主動攻擊人。但福建仙農養蜂場負責人黃元農說,下雨前天氣變化或氣溫悶熱時,蜜蜂一煩躁,就有危險了。蜜蜂是很愛乾淨,這個時候,人身上的汗臭味會使它狂躁,很可能會蟄人。另外,頭髮蓬鬆濃密的人也有危險。“蜜蜂怕狗熊偷蜜,看到黑乎乎、毛茸茸的東西,會主動攻擊。”

11. 還能預兆天氣

蜜蜂能預兆晴雨。它外出採蜜時,如果是出去早回來遲,那就預示著第二天將是一個晴天。如果早上蜜蜂遲遲不肯離巢,或者離巢晚,歸來早,那就是預兆不久將會有陰雨。當蜜蜂冒著細雨去採蜜時,則預兆著天氣將會由陰轉晴。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晴天的時候,花蕊分泌出的甜汁多,香味也濃郁,蜜蜂很容易嗅到,於是便早早出去採蜜了。而每逢天陰下雨前,空氣的溼度就會變大,花蕊分泌的甜汁少,香味不易散發,不易嗅到,因此它就遲遲不出蜂房了。當它出窩後,由於翅膀上沾滿了溼度和水分,飛行比較困難,所以也就常會提早回巢了。

12. 夜間還要採蜜嗎?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泰德博士發現,有的蜜蜂群能在夜間授粉採蜜。夜間活動的昆蟲採用的是“閃光語言”,即它們發出紫外線,花朵則回以“夜光”。蜜蜂本身不會發射紫外線,它們是否利用皎潔的月亮來作為定向標呢?泰德博士選擇月圓之夜,考察了蜜蜂飛舞方向與月亮的關係,結果表明蜜蜂不會以明亮的月光作為定向標。奇怪的是,蜜蜂在上半夜時間以太陽落山的位置為定向標,而在下半夜又以太陽即將升起的位置作為定向標,儘管夜間太陽是看不見的,難道蜜蜂與太陽有特殊的指向關係?看來,蜜蜂具有極為靈敏的鑑別太陽光的功能,因為夜間的太陽光是極為微弱的。

13. 蜜蜂怎麼在花朵上“站”穩?

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花卉植物的花瓣中含有錐狀的細胞,這種細胞在植物中絕無僅有。

這種微型的山巒就像尼龍搭扣的作用一樣,能讓蜜蜂緊緊抓住花瓣。這種特性尤其在風大時極為奏效。英格蘭劍橋大學植物學家和《新研究》(此書在功能生態學日報上刊登過)一書的作者Beverley Glover說“蜜蜂的腳上有小勾子,可以牢牢的勾住這些細胞的縫隙。”

14.是它們在“塑造”開花植物顏色

研究者發現花的顏色與蜜蜂的藍綠紫外光視覺感受體非常匹配。他們將花與蜜蜂最喜好的顏色類型進行了對比,研究者還將澳大利亞與之前已做過研究的北美洲的情況進行了對比。Adrian Dyer領導了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花的顏色與蜜蜂喜好之間存在緊密聯繫。

澳大利亞與北美洲的開花植物遵循著相同的進化路徑,這表明主要是蜜蜂在選擇花,而非花選擇蜜蜂。研究結果還表明開花植物也同樣遵循著蜜蜂的“口味”而進化,而非鳥類或蝴蝶,蜜蜂是花的主要傳粉昆蟲。因此,我們或許可以猜測,如果蜜蜂數量減少,開花植物或許也會減少,但顏色卻會變得更加豐富。

澳大利亞的雄黃蜂循著香味而來,圍著一朵王蛛蘭大獻殷勤。它們滿心以為這“紅脣”便是愛侶,對它磨來蹭去,花粉由此被帶走。每朵蘭花都有一個花瓣為方便傳粉而改變了形態,其精妙處有時讓人歎為觀止。

老蜂農告訴您關於蜜蜂的種種趣事

15. 能識別顏色進行選擇判斷

澳大利亞和法國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蜜蜂也懂得相似性和差別這些概念。科學家們用普通蜜蜂進行試驗,讓這些蜜蜂經過訓練後在Y形迷宮中識別顏色。它們從一個洞口進入迷宮,然後必須在兩條通道中選擇一條,才能找到它們所喜愛的糖。兩條通道一條是藍色的,一條是黃色的。只有在與入口處顏色相同的通道里才能找到糖,而蜜蜂們學會了識別顏色並找到糖。在科學家們改變了顏色後,蜜蜂還是能一次又一次地找到糖。

16. 會可以區分有害真菌和無害真菌

野生蜜蜂通常會在蜂巢中鋪上一層蜂膠,這是一種有抗真菌和抗細菌作用的植物樹脂和蠟的混合物。家養蜜蜂也會使用蜂膠來填補蜂巢中的縫隙。研究人員發現,當面對真菌威脅時,蜜蜂採集的蜂膠數量平均會急劇增長45%以上。與此同時,蜜蜂還會移走被真菌寄生感染將會成為真菌孢子的蜜蜂幼蟲。

當蜂巢感染上無害真菌時,蜂群的蜂膠採集量並沒有上漲,它們的處理辦法只是移走真菌孢子。因此很明顯,蜜蜂有時可以區分有害真菌和無害真菌。

17. 具備強烈的意志和冒險精神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昆蟲學家最近發現,尋求刺激並非人類或其他脊椎動物的專利,蜜蜂大腦的分子路徑中也顯示出明顯的基因活性模式,表現出強烈的意志和冒險精神。

人們過去一直認為,蜜蜂群體的管理非常嚴格,為了服務蜂后,蜜蜂有著明確的任務分工。

羅賓遜是伊利諾伊大學基因生物學研究所主任,負責此次研究,他和他的小組研究了蜜蜂的兩種行為——探索新巢地址和尋找食物,這兩種行為看起來都跟獵奇有聯繫。結果顯示,約5%的蜜蜂會為蜂巢尋覓新址,這些蜜蜂跟其他蜜蜂相比,執行尋找食物的任務的概率要高出3.4倍。羅賓遜認為,這兩種行為中的相同傾向,能夠被稱為“個性特質”。 這個研究發現,蜜蜂個體執行特定任務的慾望不盡相同,這些差異可能是由它們的“個性”所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