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的統一事業

進入16世紀後半後,有力的戰國大名擴張了領地,其中也有想上京都統一全國的人。尾張的大名織田信長,在1560年(永祿三年)的桶狹間之戰打敗了侵入領內的今川義元。不久後滅掉美濃的齋藤氏,支配了肥沃的濃尾平原。1568年(永祿11年),信長接受13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的援助請求,送其上京,義昭成為15代將軍。

1570年(元龜元年)的姊川之戰,信長打敗了近江的淺井長政與越前的朝倉義景聯合軍。然後翌年,火燒比叡山延歷寺。1573年(天正元年),流放了起兵的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然後,滅掉了朝倉氏與淺井氏。滅掉了伊勢長島與越前的一向一揆。1575年(天正3年),用火槍巧妙的組成的集團戰術打敗了甲斐的武田勝賴(長筱之戰)。信長在近江的面朝琵琶湖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五層天守閣·華麗的安土城,作為全國統一的根據點。

信長把繁榮的貿易型自治城市·堺收為直轄地。還公佈了認證安土城下的商工業者們自由營業的樂市·樂座之令,以圖城市的繁榮。還有,把畿內的多數關卡給廢了,為了貨幣的順利流通而公佈了撰錢令,對商業發展下了很多力氣。這些政策,使至今為止靠徵收關卡稅錢與認證市、座而賺錢的寺社、公家遭到了經濟上的打擊,至此為此的支配秩序崩潰了。

1580年(天正8年),信長屈服了敵對十年並穿插中途講和的石山本願寺,支配了畿內全域。1582年(天正10年),進攻武田氏,並滅掉了前者,支配了甲斐、信濃、上野、駿河。然而在同年,遭到了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在京都的本能寺自殺了(本能寺之變)。

日本歷史教科書裡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的全國統一

與支配中國地方的毛利氏交戰中的信長家臣·羽柴秀吉,知道本能寺之變後,急速與毛利氏講和,率軍返回,在山崎之戰打敗了明智光秀。1583年(天正11年),在賤嶽之戰中,打敗了與自己敵對的信長重臣·柴田勝家,秀吉確立了信長後繼者地位。翌年,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信長次男織田信雄、德川家康的聯軍交戰,並屈服聯軍。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修築了大阪城,1585年(天正13年),被朝廷任命關白,翌年成為太政大臣。獲得了豐臣之姓。

秀吉降伏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後,以天皇之命向全國大名下令停止私戰。然後,降伏了不願服從指令的九州的島津義久。1590年(天正18年),進攻小田原的北條氏政,滅掉了北條氏。伊達政宗及東北地方的諸大名也降伏了。秀吉的全國統一完成了。

秀吉的全國統一,是因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也利用了朝廷的傳統的權威。豐臣政權的經濟基盤是征服之途中在全國設立的約200萬石的藏入地(直轄地),以及大阪、京都、堺、長崎等重要城市,還有相川(佐渡)、大森(石見)、生野(但馬)的金山銀山。以這些經濟力為背景,秀吉鑄造了天正大判等貨幣。

日本歷史教科書裡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檢地與刀狩

秀吉的功績,是最終解體了跨越中世一直存續的莊園制。至此為止的畿內周邊的土地,以本所等的莊園領主為頂點,處於複雜的權利關係之中,秀吉在1582年(天正10年)以後,對各地實施檢地,掌握了領地的生產力,以一地一耕作人的原則,將每個土地的耕作人的氏名記入檢地賬。另外,也對征服的領地、降伏的戰國大名的領地進行了檢地,土地的生產力用米量的石高來表示。

太閣檢地,統一了土地測量的基準。全國村落的每個土地、宅基地被定下了面積與等級,根據以此為基礎的石高來決定年貢。另外,大名的領地用其大概所領的村高的總計來表示(石高制),以此為基準負擔統一的軍役。

另外,1588年(天正16年),以鑄造大佛為藉口頒佈了刀狩令,從百姓們手裡取走了武器以奪去其武力。1591年(天正11年),家臣所僱傭的奉公人(侍)成為百姓、町人,公佈了禁止百姓從事商業的身份統制令,加速了身份的固定化。像這樣的把負擔軍役的軍人與刀被奪去專心耕地的百姓區分開來的政策被稱為兵農分離

秀吉的強硬外交

信長著眼於南蠻貿易的利益,還因為討厭佛教勢力,庇護路易斯·弗洛伊斯等傳教士,對傳教大開綠燈。秀吉也繼續積極的進行南蠻貿易,默認傳教。然後在1587年(天正15年),九州出兵時,秀吉知道了大村純忠把長崎贈送給耶穌會的事,將長崎收入了自己的直轄領地,同時在博多頒佈了伴天連(傳教士)追放令

秀吉對海外貿易很積極,獎勵京都、長崎、堺的商人去東南亞貿易,1588年(天正16年),頒佈了海賊取締令,禁止倭寇等海賊行為,以保貿易船的航行安全。統一日本後,對果阿的葡萄牙政廳、馬尼拉的西班牙政廳、高山國(臺灣)發出了朝貢要求。

朝鮮侵略

秀吉很早就表明了大陸出兵的方針。秀吉要求朝鮮對日本朝貢併為侵攻明朝帶路。朝鮮拒絕了,因此在1592年(文祿元年),秀吉派了15萬大軍去朝鮮,侵略戰爭開始了(文祿之役)。釜山登陸的日軍,向各地進軍,陷落了朝鮮的首都漢城(現首爾)。但是,從明朝而來的援軍到來後,各地的朝鮮民眾起義軍蜂起。另外,在海上,因為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而處於劣勢。戰局漸漸變得不利起來。

秀吉為了與明朝講和而休戰,但是談判破裂了。1597年(慶長2年),秀吉再次與朝鮮開戰(慶長之役),被迫陷入苦戰。翌年,秀吉病死後,五大老、五奉行命令全軍撤兵。

在這前後七年的侵略戰爭裡,諸大名從朝鮮帶回了陶工等很多人,也帶回了活字印刷術與大量書籍。朝鮮出現大量的犧牲者,國土也荒廢了。日本也因為搬運兵糧等而動員百姓,導致荒廢耕地面積增大。諸大名之間也出現了對立,成為加速豐臣政權沒落的原因。

李舜臣與龜甲船:

日本海軍向釜山渡去時,因為是大船集體組成的,剛開始朝鮮海軍連出手機會都沒有。但是不久後,李舜臣率領的海軍開始攻擊位於朝鮮南部沿海的日本海軍。

在這場戰爭中,朝鮮的被稱為龜甲船的新型船活躍其中。該船配備有優良的大炮,攻擊力也很優秀。清楚海岸地形與潮流的李舜臣海軍,經過幾次海戰後,打敗了日本海軍,奪回了制海權,使得日本的物資補給變得困難起來。

江戶幕府的成立

豐臣秀吉死後,因為兒子秀賴年幼,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擁有了巨大的勢力。對豐臣政權的將來抱有危機感的五奉行的石田三成,在1600年(慶長5年),趁著家康以會津的上杉景勝謀反為藉口率領諸大名向關東進軍之際,以五大老的毛利輝元為盟主起兵(西軍)。

家康得到隨軍的豐臣系的大名的支持後,率軍返回(東軍)。在關原之戰打敗了三成的軍隊,確立了在全國的支配權。三成在京都被處刑,輝元被從120萬石削減到37萬石。屬於西軍的多數大名受到了改易(領地沒收)、轉封(領地移動)、減封(領地削減)等處分。

1603年(慶長8年),家康被朝廷任命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設了幕府,被稱為江戶幕府,從這時開始到明治維新的260餘年間被稱為江戶時代。家康為了顯示政權的世襲,僅僅兩年就把將軍的位置讓給了兒子秀忠,身為大御所掌握政治上的實權。另一方面,豐臣秀賴仍然住在大阪城,作為秀吉遺子對大名、公家保持著權威。家康以京都的方廣寺的大佛殿鍾銘為藉口對豐臣起兵,經過1614年(慶長19年)到翌年的1615年(元和元年)的兩次戰爭(大阪冬、夏之陣),豐臣氏被滅掉。

日本歷史教科書裡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