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其實你不懂領導的心

范增 項羽 劉邦 張良 碼農讀歷史 碼農讀歷史 2017-10-26

范增:其實你不懂領導的心

  項羽的謀士范增下場極慘。他在70歲高齡加入反秦義軍,卻落得個“疽發背而死”的下場。也許有人質疑,項羽都烏江自刎了,范增還能有好日子過?但范增死時,項羽在滎陽打得劉邦大敗求和,項氏集團的股票正在步步升值。享有“亞父”尊稱的范增卻沒能坐享公司紅利,反被掃地出門,這隻能說明範增在項總心目中可有可無,這就是范增最大的失敗之處。

  范增與項羽,其實屢屢“犯衝”。范增好奇計;項羽卻迷信武力。范增敢下毒手;項羽卻有不忍之心。范增認為劉邦是勁敵,因為劉總平時喜歡財色,而“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項羽卻在劉邦封閉宮室、還軍霸上後,消除了對其的忌恨。項羽愛面子,自許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天地間唯一大英雄;范增卻在鴻門宴後罵他“豎子,不足與謀”—這話自然會一字不漏甚至添油加醋傳回項總耳朵裡。

范增:其實你不懂領導的心

  領導與謀士之間有分歧是難免的。劉邦就曾對陳平受賄、盜嫂的品行和作風問題有意見,但陳平通過巧加解說,讓劉邦接受了他。范增與項羽性格不合,又不肯好好研究領導的喜好,想辦法磨合關係,卻想讓領導遷就自己,以致矛盾越鬧越大,最後不得抱上私人物品走人。

  就本職工作來說,范增做得也不到家。《史記》說他好奇計,卻沒有具體實例。而勸項羽殺掉前來道歉的劉邦,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不要說是高級謀士,就是街頭小混混也想得出來。

  可范增卻以為此計只應天上有,屢屢暗示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雖然項羽一生殺人無數,但他出身貴族,講氣派,殺人是講究動機和方式的。項羽會除掉對自己有切實威脅的人,從而奪取兵權或政權,截殺義帝就是典型例子。其次,他會為洩憤而殺人,比如把那個諷刺他是“沐猴而冠”的門客扔到鼎中煮了。其三,殺人是要體現自己的一貫正確。後來垓下突圍,項羽誤入大澤,在東城被漢軍追上,當場親自斬殺百餘名漢軍。項羽臨死還肯幹如此於大局無補的重體力活,就是為了表明失敗的責任不在自己,而在於老天要跟他過不去。

范增:其實你不懂領導的心

  而在鴻門宴上,這三種動機都不存在。劉邦已封閉宮室、退居霸上,又通過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並親自到鴻門楚軍駐地賠罪。此時項羽怒火已退,已經沒有為奪權和洩恨而殺劉邦的心思了。況且在項羽眼裡,劉邦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劉邦軍隊不過10萬,而楚軍兵力有40萬,且兩軍距離不過40裡。要堂堂正正地全殲劉邦的部隊,對於攻無不克的項羽來說,不過像踩死一隻臭蟲那麼簡單。在酒席上殺掉劉邦,不但體現不了他的英雄氣概,反而會讓他很沒面子。

  其實項羽不想當皇帝,只是想當諸侯的領導—霸王。你們當你們的小領導,只要對我這個大領導服軟就行。而劉邦也不知對項羽服過多少次軟。服了軟,還殺人家,難道你要人家都對俺硬碰硬不成?

范增:其實你不懂領導的心

  然而范增卻始終不明白項總的心思,見自己的計謀不成,便憤而罵領導是“不足與謀”的臭小子,一張烏鴉嘴進而說出“奪項王天下,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的晦氣話。心高氣傲的項總能聽得進這些牢騷嗎?事先未與領導通氣,就擅作主張,事後又罵領導不聽話,這樣讓領導沒面子的謀士誰受得了?

  同樣身為謀士,人家張良和陳平是怎麼待領導的?張良設過多條讓劉邦轉危為安的妙計,卻從來不在人前賣弄;當劉邦因韓信乘自己被圍公然索要代理齊王的待遇,一時心火難抑,做出“大怒而罵”的衝動行為時,陳平也不過暗暗踩了一下劉邦的腳,既提醒了劉邦,又不至於讓領導沒面子。由此可見,年紀比范增小得多的後輩張良和陳平,才老奸巨猾得多。

  設的計謀未必高明,對待領導的方式又簡單粗暴,范增除了回老家病死,似乎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