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四,樊噲受誣的幾點思考'

"

當初,高帝病重時,有人誣諂樊噲“與呂姓結黨,只要有一天皇上過世,就要興兵誅殺趙王如意及其從屬”。高帝大怒,採納陳平建議,召來絳侯周勃在床前接受詔令:“陳平立刻乘驛車,載著周勃,讓周勃代樊噲為將軍;陳平一到軍中,就砍下樊噲的頭!”兩人接受命令後,乘驛車前往,還未到軍中,在路上商議道:“樊噲是皇上的舊人,功勞很大,而且是呂后妹妹呂的丈夫,有皇親關係又是尊貴之人,皇上因為一時動怒所以想殺他,恐怕日後會反悔。我們不如抓起他來送到皇上那裡,讓皇上自己去殺。”他們還沒到軍中,就築了壇,用符節召樊噲前來。樊噲接受詔令後,立即將手放到背後叫人把他反綁起來,用木欄囚車押送到長安;而讓絳侯周勃代他為將軍,率軍征討燕國謀反的諸縣。

陳平一行走到中途,聽到高帝駕崩消息。陳平怕呂太后的妹妹呂在呂太后面前說他的壞話,便驅馳驛車先行回都。路上他又遇到朝廷使者,傳詔命令陳平與灌嬰屯守滎陽。陳平接受詔書後,立即又疾馳到宮中,哭得十分悲哀,又堅決要求親自守衛內宮。呂太后於是任命他為掌管宮殿門戶的郎中令,還讓他輔導漢惠帝劉盈。此後,呂便無法說陳平的壞話。樊噲到長安,便被赦免,恢復原來的爵位和封地。

一、是誰誣陷?那要看如果這種誣陷成功了誰會得益,一個是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因為如果呂姓強勢,必定會對他們不利,這種誣陷是假借皇帝的手把樊噲除掉,並削弱呂姓的實力,再通過提高自己一方的實力,能力爭達到與呂后勢力的平衡,不至於高帝死後會立即受到呂后的打擊。但這個時候採用這種辦法,已經晚了,高帝快去世了,這種做法十分的冒險。二是可能代替樊噲掌兵的人,可能就是周勃,為什麼?因為高帝死後呂姓掌權是必然的,趙王如意沒有自己的實力,毫不具備與呂姓抗衡的實力,那麼高帝死後只能面臨呂姓一家獨大的局面,如果能在外圍有一箇中立的大將,可稍微對呂姓有所抗衡,從而約束呂姓在朝中不要太為所欲為,有所顧及。

二、陳平的態度。高帝病重,陳平一直跟隨高帝打天下,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了感情(起碼先要保證不像韓信那樣被懷疑謀反),而對於高帝去世後的新政權,如果呂后相信自己還好,如果一旦對自己的忠心稍有懷疑,必定不會讓自己為相,因為自己的威信高,能力強,不忠心於自己的這樣的人就是對自己的威脅。所以陳平想要自己安全必須馬上向呂后表忠心,所以也這是後文中他的表現。但有一點,如果自己的實力夠強,能夠不顯露自己佈局的情況下能與呂后制衡,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所以每一條所說讓周勃代替樊噲為將軍應為陳平的意思。

三、高帝一直擔心自己死後,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安全,雖然讓周昌輔佐如意,但是無計於事,呂后還是非常強勢的把如意進行打壓,所以如果按現在的形勢進行不做任何改變的話,戚夫人和如意的下場顯而易見,所以應當是高帝故意授意人說樊噲與呂姓的結合,在自己臨終前為平衡下面的勢力,他的目的是想讓陳平帶頭,周勃在外圍,形成與呂姓諸侯的抗衡,但最終天算不如人算,自己死的太快。

所以面對權力更替,必須及時站隊,如果認為自己威信高、有計謀,對一些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事情看不慣,想主持正義,那是自取滅亡的節奏。

你還從此文得到什麼啟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