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你們兩個騙我,我錘死你

“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就是說陳平害怕呂后責怪,只好把樊噲用囚車押到長安,讓皇帝皇后自己定奪。

所幸還未到長安,劉邦就死了。呂后下令陳平先去邊關穩住陣腳,但陳平還是把樊噲押回了長安,在靈前向劉邦交旨。

“皇上啊,我把舞陽侯給你抓回來了,請你定奪。”這句話,明顯是說給活人說聽的。呂后一聽樊噲沒死,立即下令放了樊噲,樊噲從鬼門關也撿回了一條命。

樊噲能僥倖生還,是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

這可以從劉邦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中找到答案。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替代,曹參之後陳平王陵可共管。周勃文化不多,但國家危難時,他是定國神針。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你們兩個騙我,我錘死你

“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就是說陳平害怕呂后責怪,只好把樊噲用囚車押到長安,讓皇帝皇后自己定奪。

所幸還未到長安,劉邦就死了。呂后下令陳平先去邊關穩住陣腳,但陳平還是把樊噲押回了長安,在靈前向劉邦交旨。

“皇上啊,我把舞陽侯給你抓回來了,請你定奪。”這句話,明顯是說給活人說聽的。呂后一聽樊噲沒死,立即下令放了樊噲,樊噲從鬼門關也撿回了一條命。

樊噲能僥倖生還,是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

這可以從劉邦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中找到答案。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替代,曹參之後陳平王陵可共管。周勃文化不多,但國家危難時,他是定國神針。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誰敢傷我家主公

呂后專權亂政15年,從未改變這樣的政治格局。所以毛澤東在點評《史記》時說,“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會識人用人是劉邦最高明之處,劉邦臨終的人事安排,足以證明劉邦對這批人的重視和信任。他足夠相信這批人能讀懂自己的心思,能很好的貫徹自己的政治策略。

劉邦殺樊噲,其實不是本意。這件事其實體現了劉邦的高明之處。劉邦殺樊噲,有三種政治考量。

第一種考量,劉邦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樊噲生性耿直,恩怨分明,缺乏政治謀略,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樊噲戰場上可赤膊上陣,勇往直前。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你們兩個騙我,我錘死你

“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就是說陳平害怕呂后責怪,只好把樊噲用囚車押到長安,讓皇帝皇后自己定奪。

所幸還未到長安,劉邦就死了。呂后下令陳平先去邊關穩住陣腳,但陳平還是把樊噲押回了長安,在靈前向劉邦交旨。

“皇上啊,我把舞陽侯給你抓回來了,請你定奪。”這句話,明顯是說給活人說聽的。呂后一聽樊噲沒死,立即下令放了樊噲,樊噲從鬼門關也撿回了一條命。

樊噲能僥倖生還,是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

這可以從劉邦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中找到答案。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替代,曹參之後陳平王陵可共管。周勃文化不多,但國家危難時,他是定國神針。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誰敢傷我家主公

呂后專權亂政15年,從未改變這樣的政治格局。所以毛澤東在點評《史記》時說,“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會識人用人是劉邦最高明之處,劉邦臨終的人事安排,足以證明劉邦對這批人的重視和信任。他足夠相信這批人能讀懂自己的心思,能很好的貫徹自己的政治策略。

劉邦殺樊噲,其實不是本意。這件事其實體現了劉邦的高明之處。劉邦殺樊噲,有三種政治考量。

第一種考量,劉邦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樊噲生性耿直,恩怨分明,缺乏政治謀略,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樊噲戰場上可赤膊上陣,勇往直前。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戰場上誰是英雄

劉邦進咸陽,皇宮金銀如山,美女如雲,劉邦幾乎挪不動腳板。關鍵時刻樊噲一聲大吼:你是要江山還是要美人?幾句話吼醒了劉邦。劉邦知趣的退出,駐軍咸陽郊外,等待項羽。

黥布謀反時,高祖裝病,無人敢入見。只有樊噲帶頭闖入宮中,看到劉邦睡在一個太監身上,一副慵懶不理朝政的樣子。

樊噲大吼一聲:陛下難道沒有看到,秦朝宦官趙高專權亂政嗎?劉邦被樊噲一下就吼醒了“高帝笑而起。”

這樣耿直的人,玩不轉政治。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說壞話的事兒,傳到樊噲耳朵裡,樊噲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暴跳如雷,帶兵找那人理論。這不正是謀反的證據嗎?那樣樊噲將死無葬身之地。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你們兩個騙我,我錘死你

“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就是說陳平害怕呂后責怪,只好把樊噲用囚車押到長安,讓皇帝皇后自己定奪。

所幸還未到長安,劉邦就死了。呂后下令陳平先去邊關穩住陣腳,但陳平還是把樊噲押回了長安,在靈前向劉邦交旨。

“皇上啊,我把舞陽侯給你抓回來了,請你定奪。”這句話,明顯是說給活人說聽的。呂后一聽樊噲沒死,立即下令放了樊噲,樊噲從鬼門關也撿回了一條命。

樊噲能僥倖生還,是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

這可以從劉邦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中找到答案。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替代,曹參之後陳平王陵可共管。周勃文化不多,但國家危難時,他是定國神針。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誰敢傷我家主公

呂后專權亂政15年,從未改變這樣的政治格局。所以毛澤東在點評《史記》時說,“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會識人用人是劉邦最高明之處,劉邦臨終的人事安排,足以證明劉邦對這批人的重視和信任。他足夠相信這批人能讀懂自己的心思,能很好的貫徹自己的政治策略。

劉邦殺樊噲,其實不是本意。這件事其實體現了劉邦的高明之處。劉邦殺樊噲,有三種政治考量。

第一種考量,劉邦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樊噲生性耿直,恩怨分明,缺乏政治謀略,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樊噲戰場上可赤膊上陣,勇往直前。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戰場上誰是英雄

劉邦進咸陽,皇宮金銀如山,美女如雲,劉邦幾乎挪不動腳板。關鍵時刻樊噲一聲大吼:你是要江山還是要美人?幾句話吼醒了劉邦。劉邦知趣的退出,駐軍咸陽郊外,等待項羽。

黥布謀反時,高祖裝病,無人敢入見。只有樊噲帶頭闖入宮中,看到劉邦睡在一個太監身上,一副慵懶不理朝政的樣子。

樊噲大吼一聲:陛下難道沒有看到,秦朝宦官趙高專權亂政嗎?劉邦被樊噲一下就吼醒了“高帝笑而起。”

這樣耿直的人,玩不轉政治。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說壞話的事兒,傳到樊噲耳朵裡,樊噲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暴跳如雷,帶兵找那人理論。這不正是謀反的證據嗎?那樣樊噲將死無葬身之地。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兄弟患難與共

劉邦深知陳平,周勃的政治智慧,能讀懂自己的心思,也深知陳平周勃與樊噲是好朋友。他們還要考慮呂后關係,就貿然下不了手。

所以,劉邦派他們去其實是把樊噲控制起來,解除了兵權,樊噲就無法“作亂”了。

劉邦下令殺樊噲,真心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第二種考量,劉邦要警告樊噲別跟著呂后亂政。

事實證明,劉邦早就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呂后必然亂政。他怕自己的鐵哥們兒樊噲被人當槍使,無端捲入政治漩渦之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而實際是樊噲的兒子樊伉,在呂后死後的誅呂運動中遭難。而其他兒子得以保全,由此可見,劉邦多麼有遠見。

"

劉邦死前,下令誅殺樊噲。陳平周勃左右為難,只好把樊噲押回長安交旨。樊噲逃過一劫,劉邦難道真想殺樊噲嗎?細思量,你會驚歎於劉邦的高明之處。

劉邦一生有兩個死心塌地的同鄉發小,一個盧綰,一個樊噲,三人關係非同尋常。盧綰是劉邦當了皇帝后,仍可以自由出入後宮的人。後來盧綰謀反,劉邦大失所望。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樊噲呢?樊噲多次在戰場上救過劉邦的命,特別是鴻門宴上,樊噲硬是冒著生命危險,憑著一股子的虎勁,救下了劉邦,才有了後來的漢高祖。

劉邦對樊噲絕對是感激一輩子,況且樊噲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與劉邦是連襟,也就是挑擔。這樣鐵的關係,劉邦一定會對他百稱照顧吧。其實不然!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平了英布,自己也受了箭傷,回到長安,病情加重,將不久於人世。有人就誣告,樊噲與呂后商量要在劉邦死後,除掉戚夫人母子。

劉邦一聽大怒,立即派陳平,周勃去樊噲軍中,斬殺樊噲。當時盧綰造反,樊噲正受命為將去平盧綰。

陳平周勃領命而去,樊噲很快到案,人抓到了。陳平,周勃卻左右為難了,樊噲何許人也,豈能隨便殺。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你們兩個騙我,我錘死你

“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就是說陳平害怕呂后責怪,只好把樊噲用囚車押到長安,讓皇帝皇后自己定奪。

所幸還未到長安,劉邦就死了。呂后下令陳平先去邊關穩住陣腳,但陳平還是把樊噲押回了長安,在靈前向劉邦交旨。

“皇上啊,我把舞陽侯給你抓回來了,請你定奪。”這句話,明顯是說給活人說聽的。呂后一聽樊噲沒死,立即下令放了樊噲,樊噲從鬼門關也撿回了一條命。

樊噲能僥倖生還,是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

這可以從劉邦臨死前的人事安排中找到答案。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說,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替代,曹參之後陳平王陵可共管。周勃文化不多,但國家危難時,他是定國神針。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誰敢傷我家主公

呂后專權亂政15年,從未改變這樣的政治格局。所以毛澤東在點評《史記》時說,“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會識人用人是劉邦最高明之處,劉邦臨終的人事安排,足以證明劉邦對這批人的重視和信任。他足夠相信這批人能讀懂自己的心思,能很好的貫徹自己的政治策略。

劉邦殺樊噲,其實不是本意。這件事其實體現了劉邦的高明之處。劉邦殺樊噲,有三種政治考量。

第一種考量,劉邦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樊噲生性耿直,恩怨分明,缺乏政治謀略,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樊噲戰場上可赤膊上陣,勇往直前。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戰場上誰是英雄

劉邦進咸陽,皇宮金銀如山,美女如雲,劉邦幾乎挪不動腳板。關鍵時刻樊噲一聲大吼:你是要江山還是要美人?幾句話吼醒了劉邦。劉邦知趣的退出,駐軍咸陽郊外,等待項羽。

黥布謀反時,高祖裝病,無人敢入見。只有樊噲帶頭闖入宮中,看到劉邦睡在一個太監身上,一副慵懶不理朝政的樣子。

樊噲大吼一聲:陛下難道沒有看到,秦朝宦官趙高專權亂政嗎?劉邦被樊噲一下就吼醒了“高帝笑而起。”

這樣耿直的人,玩不轉政治。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說壞話的事兒,傳到樊噲耳朵裡,樊噲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暴跳如雷,帶兵找那人理論。這不正是謀反的證據嗎?那樣樊噲將死無葬身之地。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兄弟患難與共

劉邦深知陳平,周勃的政治智慧,能讀懂自己的心思,也深知陳平周勃與樊噲是好朋友。他們還要考慮呂后關係,就貿然下不了手。

所以,劉邦派他們去其實是把樊噲控制起來,解除了兵權,樊噲就無法“作亂”了。

劉邦下令殺樊噲,真心是出於對樊噲的保護。

第二種考量,劉邦要警告樊噲別跟著呂后亂政。

事實證明,劉邦早就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呂后必然亂政。他怕自己的鐵哥們兒樊噲被人當槍使,無端捲入政治漩渦之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而實際是樊噲的兒子樊伉,在呂后死後的誅呂運動中遭難。而其他兒子得以保全,由此可見,劉邦多麼有遠見。

劉邦說樊噲該死,陳平左右為難,然而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我死之後怎麼辦

第三種考量,是劉邦敲山震虎。劉邦下令殺樊噲,這是劉邦臨死前,明白告訴呂后,別打戚夫人和趙王如意的主意,。

劉邦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呂后一定不會放過戚夫人母子。所以臨死前,借樊噲事件,再次警告呂后。然而這種警告蒼白無力,劉邦死後戚夫人母子便遭了呂后的毒手。

劉邦殺樊噲,看似無情,實則有義。這也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