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麼,為何各地差距那麼大?

法律 農村 經濟 京師拆遷楊勇律師 2019-06-22

■點擊右上角【關注】“京師拆遷楊勇律師”頭條號,即可免費與律師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

徵地拆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集體土地以各種形式被徵收。我國各地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補償標準也因地而異, 面對如此情形,房屋的補償標準到底是什麼?參考依據是什麼?成為了被拆遷戶心中最大的疑問。

徵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麼,為何各地差距那麼大?

一、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第二十一條規定:“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因此,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有兩種補償方式,一種是貨幣補償,包括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補助和獎勵費。被徵收房屋市場價格參照周邊類似房地產市場價。另一種是產權置換,最低標準為相同地段按面積1:1進行置換。

二、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徵收

徵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麼,為何各地差距那麼大?

農村房屋拆遷,應當保障被拆遷人的原有生活水平。而具體的補償方式和標準有三種。

1、有條件的,優先選擇宅基地遷建安置,另補償房屋重建成本價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很多被拆遷人並不願意住進安置房,如果條件允許,

被拆遷人可以選擇宅基地遷建安置,在新劃的宅基地上再蓋一處房子。

2、純貨幣補償,補償標準為房屋重建成本價加上宅基地的地價

關於宅基地地價,有的地方制定了區位補償價,可以以此為依據,結合當地經濟水平,要求給予合理補償。如果是城中村的房子拆遷,可以參照周邊房子的市場價來作為拆遷補償的基準價。

3、產權置換,最低以相同地段按面積1:1的標準進行安置

如果選擇產權置換,為了不降低被拆遷人原有的生活水平,安置面積不能少於原合法房屋的實際面積,如果低於這個標準,補償就是不合理的。

徵地拆遷補償標準是什麼,為何各地差距那麼大?

因此,拆遷多少平方就補償多少平方的房子,實際上是指產權置換。對於貨幣補償或是產權置換的補償方式,被徵收人是有選擇權的。而選擇產權置換的補償方式,無論是在國有土地上還是集體土地上,只要是合法的房屋,最低標準都是相同地段按面積1:1。

所以當大家遇到徵地拆遷時,要諮詢專業的拆遷律師,來為自己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為獲得合理合法的補償價格來保駕護航。需要注意的還是,在徵收實施過程中,廣大被拆遷人一定要及時關注拆遷進程以及徵收方頒佈與張貼的各個徵收文件,多聽多看多瞭解,學會正確是收集證據,以防在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大家能及時的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爭取獲得合理的拆遷補償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