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有話說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巴鐵

法律 空調 環境保護 投資 《財經》新媒體 2017-04-18

2013年5月,“中巴經濟走廊”概念提出。在2016年5月份,《財經》雜誌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進行合作,並專門派遣調研組深入巴基斯坦,圍繞經濟走廊的兩個旗艦項目——瓜達爾港區及自由區和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進行了為期兩週的實地調研,回來之後形成了這份《中巴經濟走廊實地調研報告》。

《財經》有話說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巴鐵

以上算是一個背景介紹。因為接下來的內容也是圍繞這份調研報告展開的。

中國相當於巴基斯坦的救世主

中國民間常用“巴鐵”形容中巴之間的友誼,這種“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鐵硬”的全天候友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全球冷戰已經打響,美國為了組織反共產主義陣線,在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成立巴格達條約組織(後來發展成為“中央條約組織”)和東南亞條約組織,而巴基斯坦均在其中。

因此,巴基斯坦其實是我們對立陣營裡的國家,與中國並沒有共同語言。但是1965年和1971年的兩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面臨滅頂之災時,中國都幫了巴基斯坦的一把。中國相當於巴基斯坦的救世主,民眾對中國的這種感恩之心從那時起奠定了基礎。

舉一個例子。2010年,在巴基斯坦恐怖主義浪潮最高的時候,拉合爾當地有一個市場爆炸了,我們拍了很多照片。往回傳的時候發現當地網絡不好,那會兒凌晨四五點也沒有網吧營業,我們的大本營又遠在伊斯蘭堡,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我們的司機就帶著我們一家家敲門碰運氣,最後一個在當地上學的大學生,二話沒說就把我們帶到他的宿舍。那個宿舍裡除了幾本書,只有一張夠他們幾個人睡覺的地毯,可謂家徒四壁,而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把無線網卡貢獻出來,讓我們往回大概傳了好幾十兆的圖片,而且還沒找我們要錢。

不過,目前來講,這些感受都是單方面的。巴基斯坦對中國是這樣,回過頭來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則是把巴基斯坦放在了一個在遺忘的角落裡。這話從瓜達爾港說起。

巴基斯坦很早就提出過瓜達爾港開發計劃,中國也有意為之。在2002年到2005年,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在瓜達爾港進行了第一期開發建設。但是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工程師在瓜達爾港遇到一起嚴重的恐怖襲擊,3死4重傷,巴基斯坦警方至今沒有查到這起爆炸案的幕後主使,這也是中國工程人員第一次在海外遇襲。

爆炸發生後,所有中國工程師和工人集中到港區附近的一個營地居住,並加快了港口的建設速度,於2005年1月提前完成瓜達爾港的一期建設並交付給巴方。巴基斯坦政府本有意交由中國進行隨後的運營,但幾次徵詢中國意見無果後,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權進行國際公開招標。

之後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PSA)中標。等到2013年中國把瓜達爾港從新加坡手中接過來的時候,基本規模仍是2005年的樣子,這是一段長達八年的戰略空白期。

2013年,新的領導班子上臺後提出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構想,巴基斯坦再次成為了中國在歐亞大陸向西的戰略突破點,於是中國大量的技術人員和工程資金都流向巴基斯坦。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實現對巴基斯坦全盤的經濟復興。而且,當時巴基斯坦整個的安全形勢比2008-2010年那個期間有了極大的改善。從2001年8月份參加美國主導的全球反恐戰爭以來,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主義、地區代理人戰爭、民族衝突陷入一種死循環當中。2013年穆斯林聯盟的謝里夫上臺後,反恐形勢稍微緩和,國內發展重心放到了經濟上。因此當中國提出中巴友好合作後,雙方一拍即合,出現了中巴經濟走廊。

中巴經濟走廊問題頗多

現在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按說此前中國在危難時刻對巴基斯坦伸手相助,雪中送炭,我們在巴基斯坦投資應該一路順暢。但現實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樣,當中遇到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2013年中方把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從新加坡手中拿過來之後,新加坡與巴方簽署的港區共用協議,包括自由區23年的免費通行權,中方也照單全收。當時以為可以經營了,沒成想光是拆除老的機器,清理原來這些廢物,就花去了將近大概一年多的時間。而且後來中方發現,必須跟瓜達爾港港務局簽署免稅使用自由區的協議,但是直到2016年5月份,巴基斯坦才正式批准法律,對中方從國內運往巴達爾港的建設物資真正的實現免稅。

另外在瓜達爾當地經常性斷電。瓜達爾夏季氣溫經常保持在40攝氏度以上,高溫下炙烤的海水使空氣中的溼度維持在80%以上。基本上只要一出門,即使站在那不動,渾身上下就已經溼透了。但是為給當地省電,瓜達爾港務局的執行主任杜拉尼在我到訪前半個小時才打開了空調。在硬件設施最好的Pearl Continental酒店,房間內空調的電源要頻繁地在市政供電和酒店發電機之間來回切換,這對電器的使用壽命損耗極大。

因此,很難想象在如此缺電的情況下,中國在瓜達爾港大規模的建設以及使用大量工程機械會遇到多大的困難。

當然在投資開始之初,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協議中原本就有為瓜達爾港配套的300兆瓦火力發電站項目,全部由中方負責融資和建設。但當地官員認為300兆瓦的電廠,對瓜達爾市市民來說太多了,用不了。後來中方提出從伊朗買電是否可行,結果問題又來了,買多少算是夠用?

那麼中國反覆地就這些問題進行磋商,反正到了現在巴基斯坦的態度是,中國要建那你就來吧。

另外,我們還調研了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項目,中國為它提供海水淡化、廢水處理、脫硫除塵等一系列環保措施,這在巴基斯坦歷史上應該是前所未見的技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離我們這個電站項目不遠的地方,就是巴基斯坦自己的一個很老舊的電站,冒著黑煙,滿空氣的硫磺味。。然而現在出狀況了。電價都談好了,發電之後的電能如何併網出了問題。原有的方案被否定,巴方提出的新方案又遲遲不能實現,眼看著我們的第一臺機組2017年底就要開始運轉發電了,卻不知道送給誰。

到了巴基斯坦,我們會發現最初的想法,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要做好各種可能性的準備。不過巴基斯坦人他有一種特點,他從來不生氣,不給紅臉。所以基於這些經驗,我們一向認為到了巴基斯坦一天能辦成一件事,就不錯了。

(郝洲/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