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的百姓法官

法律 農村 三農 農民 攀枝花新聞網 2017-06-19

□本報記者 徐楊

一位普通的人民法官,十年紮根基層,一心撲在解決百姓的矛盾和困難中,以出色的工作、嚴謹的作風,履行著人民法官的神聖職責,捍衛法律的尊嚴;懷著對司法事業的執著追求,抱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他時刻踐行著人民法官應有的責任感、正義感。

他就是仁和區人民法院金江人民法庭庭長,被人民群眾親切稱為社區庭長、百姓法官的樑炳洪。

紮根農村

無私奉獻只為群眾

樑炳洪曾經是一名優秀的中學數學教師。2007年10月,37歲的樑炳洪辭去教師工作來到仁和區人民法院大田法庭擔任法官。他周圍的朋友感到很不解:“老樑為什麼放棄城裡平穩的生活,甘願到農村去當法官?”

因為他骨子裡鍾愛審判事業,內心始終藏著一份對基層群眾的真摯感情。2007年到2017年,樑炳洪僅1年時間在城區法院裡任職,其餘9年紮根在仁和區大田鎮,奔走在村道田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樑炳洪將法庭搬到各個鄉村的田邊地角、農家小院,一心撲在解決當地老百姓的矛盾和困難中。

大田法庭是一個基層派出法庭,轄區包括大田、平地、啊喇、大龍潭4個鄉鎮28個社區,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今年1月,大田鎮一男子在為他人搭建彩鋼棚時不幸觸電身亡,家屬與承包方、業主發生了激烈矛盾衝突。樑炳洪得知情況後,提前介入這起糾紛,結合事件真相、充分聽取各方訴求,不厭其煩地多次做三方當事人工作,經過三天兩夜的調解,圓滿促成三方和解。

在大田法庭工作的9年裡,樑炳洪一直默默為群眾無私奉獻。期間,經他手辦理的民商事案件上千起,每年結案都超過百件,近4年來年均達200件以上。

訴前調解

努力建設無訟社區

“一代官司三代仇”,農村地區,村民只要因矛盾結怨,不僅難以調和,還極易引發民事訴訟案件。要在農村地區建設“無訟社區”,對於司法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樑炳洪做到了。

大田鎮小啊喇村有李、張兩戶村民,雖隔牆而居,卻因為上一輩積怨,兩家人15年不相往來。2014年的一天,李某家的羊吃了張某家的豆苗,張某隨後持鐵棒將李某打傷,兩家人爆發激烈衝突。得知事情後,樑炳洪與當地村組、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並介入處理。起初,李某和張某兩家人一口拒絕和解,雙方均不退讓,堅持要通過法院起訴來裁決最終結果。為調解雙方的糾紛,樑炳洪首先從法律角度劃分了這起衝突中雙方各自應承擔的責任,隨後又多方奔走了解雙方的矛盾根源。針對每一個環節,他仔細給雙方當事人講法、講理、講情,在他的堅持和不懈努力下,李、張兩家最終達成和解協調,笑泯恩仇。

結合轄區婚姻、贍養、鄰里、土地和合同等涉民生民商事案件突出、案多人少等特點,樑炳洪通過摸索,創新提出打造“無訟社區”工作模式,只有3人的大田法庭打造了23個“無訟社區”、2個“無訟鄉鎮”,實現“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的和諧局面。大田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從2008年的137件下降到2015年的32件,年均降幅達13.13%,連續3年結案率100%。樑炳洪因此被轄區群眾親切地稱為社區庭長、百姓法官。

一身正氣

秉公司法樹立形象

“公生明,廉生威”。工作中,樑炳洪把清正廉潔作為自己法官生涯中的鐵打戒律。

今年3月,樑炳洪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從仁和區人民法院大田人民法庭調至金江人民法庭任庭長。上任不久,他就接手了一件十分棘手的工礦產品買賣合同糾紛案。

根據該案件的事實及證據,法庭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但原告找了多位“關係人”出面,並請“關係人”給樑炳洪送來錢財等。在人情與司法公正面前,樑炳洪毅然選擇了後者,果斷拒絕了對方的錢財,並給上門的“關係人”詳細介紹案件事實、宣講法律法規,讓原告最終撤回了無理起訴。

從事法官工作十年間,樑炳洪多次獲得仁和區法院年度先進工作者稱號;2011年,獲得攀枝花市法院“化解疑難案件”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4年,獲得攀枝花市法院系統司法為民十大之星、司法為民先進個人。2014年,被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表彰為全省法院系統先進個人。

“只有把老百姓裝在心裡,才對得起共產黨員這一身份,才無愧於法官這一職業。”樑炳洪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