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拆遷變成“拆違”?據理力爭拿到97萬補償!

法律 建築 城市規劃 律問問 2019-04-04

違章建築早已不是鳳毛麟角了,隨著這些年國家拆遷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房子都被打上了這個烙印,但是這些違建房是不是就活該拿不到補償呢?違建房真的就沒有“房權”了嗎?讓我們看看今天律問問分享的案例。

當拆遷變成“拆違”?據理力爭拿到97萬補償!


案情回顧:

餘小姐是土生土長的安徽人,在當地有一套自己的房屋用於居住,卻因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平靜的生活——因當地政府建設高速公路的項目,餘小姐的房屋所在地劃入此次拆遷範圍內。

當拆遷變成“拆違”?據理力爭拿到97萬補償!

本也不算一件壞事,但在談補償時,餘小姐並沒有看到對方出示的任何徵收批文,而且補償標準非常低,談話時還有威脅的意思,全因為餘小姐的房屋屬於違法建築的性質,餘小姐也自知房屋屬於自建沒有得到批准,但還是因為覺得補償過低而並未簽訂文書。隨後有關部門送來行政處罰決定書,限期自行拆除。餘小姐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也不知如何是好,雖說是私自建設的房屋,但也絕對也不想就這樣不明不白的連補償都沒有,房屋就被拆掉,經人介紹,便找到了我們律問問律師尋求幫助。

當拆遷變成“拆違”?據理力爭拿到97萬補償!

辦案結果:

律師瞭解案情後,隨即便制定了詳細的維權方案:

首先,針對處罰決定書提出複議;

同時,啟動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程序,將幾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遞交到了相關機構及當地政府,經過信息公開調查,發現政府此次徵收沒有任何的徵收批文,建設項目也沒有任何立項及規劃許可的文件。

此時複議機關竟給出答覆稱當地政府有權對認定的違法建設進行處罰,其作出行政處罰的具體行政行為並無不當,予以維持。

到這一步,律師當機立斷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政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法並依法撤銷。

律師的步步緊逼,讓當地的機關部門也承受著巨大壓力,正在律師準備進一步的維權方案時,餘小姐說有關部門主動找到她商談補償問題,最終經過律師支招,餘小姐簽訂協議,並拿到了97萬元的補償!

當拆遷變成“拆違”?據理力爭拿到97萬補償!

案件解析:

在司法實踐中,違章建築在法律上定義為:違反城市規劃、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不依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建築物或構築物。對於違章建築行政部門可以採取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沒收、責令限期改正、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


而在拆遷案件中,拆遷方為了加快進度,以及降低補償,往往會將被拆遷人的房屋認定為違法建設,而被拆遷人面對這種處罰決定,往往不知所措,行政處罰作為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可訴性。被拆遷人在知道權益被侵害後,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專業的律師也顯得尤為重要。

【關注】律問問,瞭解更多的法律資訊,隨時免費諮詢法律問題!

【私信】右上角“關注”律問問頭條號,私信回覆“諮詢”,免費解答法律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