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構建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法律 時政 中國法院網 2017-05-23

包頭市九原區人民法院 (2017年5月)

2015年4月,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啟動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九原區法院成為三個改革試點基層法院之一。兩年多來,我院按照試點先行、敢於擔當、於法有據、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積極構建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不斷推動司法責任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兩個方案、一個抓手、六項制度”,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兩個方案、一個抓手、六項制度”從空間、操作、制度等三個維度真正構建起了相對科學嚴密、操作性強、實踐效果好的司法責任制改革體系,為司法改革的全面推進和落實鋪平了道路。

——以“兩個方案”為改革推進提供根本保障。按照上級法院改革試點的要求和院內實際情況,先後制定了《關於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和《九原區法院關於落實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實施辦法》兩個方案,對改革推進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作出了總領性部署,對審判權運行機制、審判管理機制、審判監督機制、各類人員職責與權限、審判責任追究、法官履職保障等內容進行了詳盡規定和具體闡釋。

——以審判團隊組建為抓手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根據《九原區人民法院審判團隊配置方案》,按照1+1+1和1+1團隊模式共組建了27個獨任制和13個合議制審判團隊,入額法官(包括院長、副院長)全部編入審判團隊辦理案件。明確了審判團隊配置的原則、功能定位和組建方式,建立起了以法官為中心,以審判工作為重心的審判庭、合議庭、審判團隊三位一體的新型審判組織模式和審判單元,優化資源配置,減少管理層級,基本實現了審判團隊組建的科學化、合理化和管理的扁平化、高效化。

——以“六項制度”充分保證權力放得開管的住。先後制定和修改了《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院庭長辦理案件工作制度》《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審判委員會議事規則》《審判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等六項主要制度,從審判監督管理層面確保審判權放得開管的住。明確了除法律規定由院長簽發的裁判文書外,其他均由審判長或承辦法官簽發,並對承辦案件質量負責;院長、副院長應親自參與或審理重大疑難案件,且院長承辦案件數不得低於法官平均辦案數的5%,副院長不得低於30%,庭長、副庭長與其他法官一律以隨機為主、人工為輔的分案方式辦理案件;成立了三個專業法官聯席會議,充分發揮專業法官聯席會議“過濾器”作用,進一步縮限了審委會討論案件範圍,突出發揮其審判指導和監督管理的作用;從審判流程的每個節點完善審判監督管理的程序和內容,加強案件評查和紀檢信訪監督;建立考評與獎勵“雙軌運行”機制,對審判單元各類人員的工作進行量化並實行績效考評,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以每個審執結案件260元為基數,在突出法官主體地位的同時對三類人員進行全員激勵獎勵,現獎金已全部發放到位。

二、敢於放權、勇於擔當、善於總結,全面保證司法責任制改革認識統一到位

——思想統一到位,讓改革推的開。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能否快速推開,法院領導幹部是關鍵。我院在改革中緊緊抓住院領導這個關鍵少數,針對如何放權、放權後如何監督管理等問題,多次召開黨組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最終達成共識,即全面還權於法官、合議庭,強化審判監督管理,做到放權不放任,讓改革迅速推開。

——責任落實到位,讓改革走的順。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組書記、院長為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並指定一名副院長專門負責改革具體工作。明確線路圖、排定時間表、層層抓落實,將前期調研、方案制定、配套制度完善等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將確定的改革內容,指定專門領導和部門落實,保證改革試點任務順利推進。

——方案制定到位,讓改革落的實。改革方案是改革成功的基礎,我院在制定改革實施方案時,認真學習和借鑑先進法院的經驗做法,廣泛徵求全院幹警的意見和建議,經反覆修改最終形成了既符合改革要求又切合我院實際的權力和責任清單化的改革方案,保證了改革的每一步都紮實有效。

三、大數據呈現審判質效雙提升,全面檢驗司法責任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實施以來,我院基本實現了誰審理誰裁判,誰裁判誰負責,縮短了辦案週期,增強了各類人員特別是法官的工作責任心,案件質效明顯提升。2016年,我院共受理各類案件3958件,審執結3660件,同比分別上升23.65%和41.59%,未結案件298件,同比下降52%,結案率為92.5%,同比上升14.9個百分點,位列全市第二;上訴率下降4.13%,二審改判和發回重審率指標在年終考核中均得滿分。今年一季度,共受理各類案件1498件,新收案件同比增長45%,審結658件,結案率44%,位列全市第一。

審判委員會改革有效地縮減了審委會討論案件的範圍和數量,2016年召開審委會僅7次,研究討論案件13件,同比分別下降了37%和54%,討論案件數量僅佔全院審結案件數的0.36%;今年一季度,召開審委會2次,研究討論案件1件,研究出臺審判工作制度2個,討論案件數量僅佔全院結案數的0.15%,改革有效地轉變了審委會職能。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建立以來,共召開會議3次,統一裁判尺度,有效地解決了“同案不同判”問題,促進審判質效提升,同時也搭建起了院庭長審判監督和法官業務交流的平臺。院庭長辦案制度實施以來,院長辦案已經常態化、制度化,今年一季度,院庭長結案數比例已達到全院訴訟案件結案數的59%,院長、副院長作為承辦人的平均結案數已達到全院入額法官平均結案數18%,實現了審判精英力量的有效下沉。考評與獎勵“雙軌”運行機制,極大地提高了幹警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和職業尊榮感。

兩年來,九原法院始終把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提高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成績也有不足。今後,我院將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