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法國 英國 建築 法蘭西人 歷史 香山 清朝 房山 東方出版社 2019-04-19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圖片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巴黎聖母院火災發生後,很多網友聯想到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說起圓明園的時候,很多人都這樣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了圓明園等皇家園林”,這個說法對不對?沒錯。但是很多人接著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一種口誤,隨便說說,沒有經過很認真的考慮。但搶劫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是英軍,沒有法軍。

圓明園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王開璽教授在他的《圓明園三百年祭》一書中做了詳細的論述:“法軍是反對燒圓明園的。法軍在侵略中國問題上和英國人是一致的,法國人說很快就可以同清政府簽訂條約,燒圓明園沒有意義。”

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等皇家御園後,首先進行了大肆搶劫,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肆意予以毀壞。其後,另一個叫作英吉利的強盜,為了嚴厲懲罰清朝皇帝,以使其對外國侵略者愈加馴服,更為野蠻地將東起現今清華大學,西至香山,綿延二十餘里的皇家與私家園林放火焚燬。

10月17日,“聯軍司令部正式下令可入園自由劫掠”,圓明園遭受了又一次大規模的野蠻劫掠。英軍上尉鄧恩記載說:“對圓明園和附近官員府邸的第二次搶劫,比第一次更有收穫。”

10月18日,英國的米啟耳將軍以正大光明殿為其臨時指揮部,向大約3500餘英軍下達了各自具體焚燒五園三山等園林的命令。

英國人Charles S. Leavenworth記載:“十月十八日,圓明園和附近所有的宮殿,都一齊架火燃燒起來。兩天兩夜,這些遭劫的避暑行宮,火光熊熊地燒著,彷彿一張幔子,罩著當時的行幸處所,並且隨著大風,煙霧吹過聯軍駐紮的營盤,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雲壓城,日光掩沒,看起來,彷彿一個長期的日蝕。”額爾金的私人祕書也記載說:“十九日(即星期五)的整天,圓明園仍然焚燒著。彷彿大霧似的濃煙,順著風勢吹去,好像一個很寬大的黑色幔子,罩在全北京城上。”

英軍的隨軍牧師R. J. L.M′Ghee的記載更為詳細:“命令發下之後,不久就看見重重煙霧,由樹木中蜿蜒曲折,升騰上來。這些樹木,掩蔭著一座年代古舊的,靠近此園中心的廣大的殿宇,屋頂鑲著黃色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閃爍。鱗鱗屋瓦,構造奇異的形狀,只有中國人的想象力才能構思出來的。頃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一縷一縷的濃煙密霧來,彷彿英國狩獵射擊的地方,隱藏在山邊樹林深處的獵人茅屋中升騰出來的炊煙似的。不久,這一縷一縷的煙,聚成一團一團的煙,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雲黑,虧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輪奐輝煌,舉國仰為神聖莊嚴之物和其中歷代收藏,富有皇家風味,精美華麗,足資紀念的物品,都一齊付之一炬,化為劫灰了。”

英軍翻譯R.Swinhoe也記載說:“不久,濃煙直冒,漸漸衝向天空,表明這件工作(指焚燬圓明園)已經開始了。當白天慢慢過去,煙霧逐漸加大,並且越來越濃密,飄飄蕩蕩,彷彿一片大的雲彩,罩蓋北京;並且又像一個可怕的大風雨,將要來臨。當我們走近行宮的時候,火聲噼啪噼啪地響著,很是使人震驚,並且穿過一重重的煙霧,太陽照耀中天,使一切花草樹木,都帶了一種憔悴的病色。殷紅的火焰,映在從事放火的軍隊們的面龐上,使他們看起來,彷彿惡魔一樣,雖是毀壞他們所不能恢復的東西,卻揚揚自得的,覺得很是光榮。”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英軍這一野蠻之火所騰起的濃煙,即使是遠在北京西南的房山縣城,亦可清楚地看到。暫時避居房山的翁心存在10月18日的日記中記載說:“未刻,東北方黑煙騰空。暮,城上望見火光燭天。不知何處,兀坐端憂,夜不能寐。”10月19日又記載說:“東北方尚見煙焰。縣中練局遣人偵探,雲昨萬壽、玉泉、香山皆被焚燬……暮,望北方尚有火光。”

面對著這一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被徹底焚燬,有些英法侵略者感到十分開心,幸災樂禍,因為這一野蠻行為滿足了他們的破壞慾、報復欲。例如,英國的皇家炮隊隊長曾說,英軍將圓明園內“鱗次櫛比的建築物,架火燃燒起來”的景象,“很燦爛輝煌”。但同時他又假裝慈悲地表示,“目睹如許古舊而且偉大的離宮被毀,我不禁也慼慼然憂愁起來,並且感覺著這是一件不文明的行為”。

當然,也有一些良心尚未完全泯滅的人,多多少少地感到有些不忍與惋惜,甚至有些負罪感。如英軍的隨軍牧師眼看圓明園被焚的慘景時說:“當你目睹此種情況,一腔蕩氣迴腸的情感,自不勝悲從中來,不能自已。從今以往,數千百年為人所愛慕的崇構傑制,不復能觸到人類的眼簾了。這些建築,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術和風格,唯一無二,世上沒有什麼東西可和它們比擬。你們曾經看過一次,就永遠不能重睹,它們消滅無形,人類不能重新建造。”隨後,他又特別記載說,圓明園被毀後,“我不知道如何方能恝然忘懷。總是依依回憶,此心時常想象園中景色……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家、美術品鑑定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給你些微的概念,所恨這種才具我卻一點也沒有。我這一生中,無論何時,想到美麗風雅,或技術和古舊的時候,心目之中,便覺園中的幾幅景色和宮殿,歷歷不忘;而且懊悔當日不當用此嚴厲公正的處罰,使它們都化為灰燼了”。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面對圓明園被徹底焚燬,還有一部分英法侵略者更為可惡、可憎。他們明明知道這是在極其野蠻地毀滅傑出的人類物質文明,就是他們所信奉的天主基督也不會饒恕這一罪行的。可是,他們竟然睜著眼睛說瞎話,肆意貶低圓明園的建築成就及園內所收藏各種珍寶、字畫的價值。例如,額爾金的私人祕書稱:“根據確實可靠的消息,圓明園內並沒有收存書籍或鈔寫本的唯一無二的孤本,而且,在焚燬以前,對於這兩種東西,曾經搜查過了,所找到的,卻是很少,並且確實沒有任何稀奇罕有的珍品。”對於圓明園的園林建築藝術,他也信口雌黃地隨意貶抑說,圓明園內只有幾所大殿,“算是宏麗精緻,頗壯觀瞻”,而其他的宮殿樓閣等,“很少有什麼建築美,而且所有的殿宇樓臺,幾乎都是一東一西,互相隔離著的,僅靠著花園、院落和廊廡等,聯絡其間”。這些不值一駁的謬論,顯然是在為其所犯罪責進行開脫。

/End.

本文節選自王開璽著《圓明園三百年祭》,更多內容請查閱原著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圓明園三百年祭》(上下冊)

看圓明園的前世與今生,瞭解三百年的輝煌與恥辱

內容簡介

圓明園既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巨大寶庫。自1860年慘遭英法聯軍劫掠、焚燬後,圓明園即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成為民族屈辱的象徵。 本書是以歷史學的視角、理論與方法為主幹,全面介紹了北京西北郊五園三山等皇家與私家園林建築,澄清了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中的許多史實失誤,並就我國向英法等國依法追討被掠文物等問題,進行了法理與歷史事實方面的分析。以力爭修正以往有關圓明園研究中的某些錯誤觀點,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作者簡介

王開璽,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圓明園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代表作品《晚清南國》、《晚清的四張面孔:晚清人物的思想與事功》、《晚清政治史: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上、下卷)等。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法國不背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