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李蓮英(左)和李紹萍在一起繡花

彝家女子在彝繡紋樣上,有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她們不僅把本民族的崇拜物、圖騰、文字融進了刺繡裡,還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也繡上了衣裙,色彩豔麗,圖案精美、寓意深遠。她們用自己的慧心巧手裝點著平凡的生活,在服飾、圍腰、枕布、挎包、揹帶、桌布上,無處不是她們精緻的手藝活。不為展示,只為在平淡的生活裡調劑出一點滋味、一點情趣。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李蓮英(左)和李紹萍在一起繡花

彝家女子在彝繡紋樣上,有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她們不僅把本民族的崇拜物、圖騰、文字融進了刺繡裡,還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也繡上了衣裙,色彩豔麗,圖案精美、寓意深遠。她們用自己的慧心巧手裝點著平凡的生活,在服飾、圍腰、枕布、挎包、揹帶、桌布上,無處不是她們精緻的手藝活。不為展示,只為在平淡的生活裡調劑出一點滋味、一點情趣。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傳統服飾因為彝家女的一針一線密密縫,成為了彝文化傳承中最鮮活、最貼地氣的物件。只要生活一天在繼續,她們就會穿針引線,細細縫製甜美生活,讓日子永遠朝氣蓬勃。峨山彝族有納蘇、聶蘇、山蘇三個支系,每個支系的服飾刺繡又各有特色。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李蓮英(左)和李紹萍在一起繡花

彝家女子在彝繡紋樣上,有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她們不僅把本民族的崇拜物、圖騰、文字融進了刺繡裡,還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也繡上了衣裙,色彩豔麗,圖案精美、寓意深遠。她們用自己的慧心巧手裝點著平凡的生活,在服飾、圍腰、枕布、挎包、揹帶、桌布上,無處不是她們精緻的手藝活。不為展示,只為在平淡的生活裡調劑出一點滋味、一點情趣。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傳統服飾因為彝家女的一針一線密密縫,成為了彝文化傳承中最鮮活、最貼地氣的物件。只要生活一天在繼續,她們就會穿針引線,細細縫製甜美生活,讓日子永遠朝氣蓬勃。峨山彝族有納蘇、聶蘇、山蘇三個支系,每個支系的服飾刺繡又各有特色。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刺繡服飾雍容華貴。刺繡作品就是穿在身上的民族遷徙史和文明發展史。 羅涵 攝

納蘇服飾

由包頭、喜鵲帽、長褂、小褂、圍腰、褲子、繡花鞋及手帕等組成,繡有鮮豔逼真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飾有金銀線,活潑靈動、色彩斑斕。

山蘇服飾

以藍色為主,衣服分內外兩件,外衣無領、袖短寬大;內衣矮立領長及腰。外衣襟邊袖口大多繡有各種精美花邊,兩衣疊穿,顯露出層次分明的花邊圖案,結構簡單但樸素大方。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李蓮英(左)和李紹萍在一起繡花

彝家女子在彝繡紋樣上,有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她們不僅把本民族的崇拜物、圖騰、文字融進了刺繡裡,還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也繡上了衣裙,色彩豔麗,圖案精美、寓意深遠。她們用自己的慧心巧手裝點著平凡的生活,在服飾、圍腰、枕布、挎包、揹帶、桌布上,無處不是她們精緻的手藝活。不為展示,只為在平淡的生活裡調劑出一點滋味、一點情趣。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傳統服飾因為彝家女的一針一線密密縫,成為了彝文化傳承中最鮮活、最貼地氣的物件。只要生活一天在繼續,她們就會穿針引線,細細縫製甜美生活,讓日子永遠朝氣蓬勃。峨山彝族有納蘇、聶蘇、山蘇三個支系,每個支系的服飾刺繡又各有特色。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刺繡服飾雍容華貴。刺繡作品就是穿在身上的民族遷徙史和文明發展史。 羅涵 攝

納蘇服飾

由包頭、喜鵲帽、長褂、小褂、圍腰、褲子、繡花鞋及手帕等組成,繡有鮮豔逼真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飾有金銀線,活潑靈動、色彩斑斕。

山蘇服飾

以藍色為主,衣服分內外兩件,外衣無領、袖短寬大;內衣矮立領長及腰。外衣襟邊袖口大多繡有各種精美花邊,兩衣疊穿,顯露出層次分明的花邊圖案,結構簡單但樸素大方。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與其他兩個支系的彝族人相比,山蘇支系的服飾顯得素雅而大方。 羅涵 攝

聶蘇(花腰彝)服飾

以紅、黑兩色為主,由頭飾、長褂、小褂、腰帶、圍帶、兜肚、黑褲和繡花鞋,以及飾物煙包、手帕、銀飾等組成,繡有日、月、星、火以及花、鳥、魚、蝶等多種圖案,結構複雜、端莊典雅。

都說“花腰姑娘滿身花”,在花腰彝婦女服裝上,從頭飾、長褂、小褂、腰帶、圍帶、兜肚和繡花鞋上繡滿了各式彩色紋樣。馬纓花、火把花、虎頭花、牽牛花、玫瑰花也成為彝族刺繡的精彩圖案,紅綠相配,色彩對比強烈,平繡挑繡形成對比。彝家女子身著刺繡衣服,起舞勞作,動作輕盈秀美,服飾上的各種圖案隨風而動,飄搖而舞……

"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不長的山不算山,

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

在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有一個以刺繡聞名的小村寨——擺依寨。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施玉平

擺依寨建村於清代,彝語“西莫得”,意為森林茂密的地方,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現居住著96戶371名彝族群眾,小村因刺繡而聞名,2015年雲南文博會上,擺依寨榮獲“雲南十大刺繡名村”稱號,成為玉溪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寨。擺依寨也成為峨山彝繡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亮麗名片。峨山彝族服飾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擺依寨

峨山彝家女子勤勞聰慧、潑辣直率,卻細心細意地在刺繡上表達著自己性格的另一面:溫柔細膩、情深意切。據說峨山彝繡發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彝家女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創新,刺繡技藝日新月異,納蘇堆繡、聶蘇挑繡、山蘇平繡、花腰貼繡等多種技法,形成了獨具峨山特色的彝繡風格。以省級刺繡工藝大師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為首的峨山刺繡藝人讓峨山刺繡聲名遠揚。小街街道柏麗芳的聶蘇背裳和富良棚鄉李紹萍的納蘇圍腰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峨山彝族花腰刺繡圖案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花鳥蟲魚

羅涵 攝

肖會玉是峨山縣小街街道棚租村委會大棚租村民小組人,自小勤勞好學、心靈手巧,14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刺繡,以剪紙技法精湛、刺繡技藝精細名揚鄉里鄉外,於1998年被雲南省民政廳、文化廳命名為“剪紙刺繡民間藝人”。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出自納蘇支系彝族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肖會玉之手的刺繡作品。羅涵 攝

峨山縣富良棚鄉大寨一組的李蓮英老人,13歲開始跟外婆學習繡花,14歲獨立縫製圍腰,一繡就繡了60年,因裁剪技藝精緻和繡工精細,十里八鄉的人都來找她設計花樣老人樂於傳授技藝,帶出了不少徒弟,而她自己也憑著手藝走上致富路。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李蓮英(左)和李紹萍在一起繡花

彝家女子在彝繡紋樣上,有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她們不僅把本民族的崇拜物、圖騰、文字融進了刺繡裡,還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也繡上了衣裙,色彩豔麗,圖案精美、寓意深遠。她們用自己的慧心巧手裝點著平凡的生活,在服飾、圍腰、枕布、挎包、揹帶、桌布上,無處不是她們精緻的手藝活。不為展示,只為在平淡的生活裡調劑出一點滋味、一點情趣。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傳統服飾因為彝家女的一針一線密密縫,成為了彝文化傳承中最鮮活、最貼地氣的物件。只要生活一天在繼續,她們就會穿針引線,細細縫製甜美生活,讓日子永遠朝氣蓬勃。峨山彝族有納蘇、聶蘇、山蘇三個支系,每個支系的服飾刺繡又各有特色。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彝族刺繡服飾雍容華貴。刺繡作品就是穿在身上的民族遷徙史和文明發展史。 羅涵 攝

納蘇服飾

由包頭、喜鵲帽、長褂、小褂、圍腰、褲子、繡花鞋及手帕等組成,繡有鮮豔逼真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飾有金銀線,活潑靈動、色彩斑斕。

山蘇服飾

以藍色為主,衣服分內外兩件,外衣無領、袖短寬大;內衣矮立領長及腰。外衣襟邊袖口大多繡有各種精美花邊,兩衣疊穿,顯露出層次分明的花邊圖案,結構簡單但樸素大方。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與其他兩個支系的彝族人相比,山蘇支系的服飾顯得素雅而大方。 羅涵 攝

聶蘇(花腰彝)服飾

以紅、黑兩色為主,由頭飾、長褂、小褂、腰帶、圍帶、兜肚、黑褲和繡花鞋,以及飾物煙包、手帕、銀飾等組成,繡有日、月、星、火以及花、鳥、魚、蝶等多種圖案,結構複雜、端莊典雅。

都說“花腰姑娘滿身花”,在花腰彝婦女服裝上,從頭飾、長褂、小褂、腰帶、圍帶、兜肚和繡花鞋上繡滿了各式彩色紋樣。馬纓花、火把花、虎頭花、牽牛花、玫瑰花也成為彝族刺繡的精彩圖案,紅綠相配,色彩對比強烈,平繡挑繡形成對比。彝家女子身著刺繡衣服,起舞勞作,動作輕盈秀美,服飾上的各種圖案隨風而動,飄搖而舞……

峨山民族刺繡 古老村寨裡的慢針細活

頗有詩意的褲腳與布鞋,本身就是藝術品。

羅涵 攝

近年來,肖會玉、李蓮英、李紹萍、鄧秀蓮等一大批刺繡能手,以其技法精湛、風格各異的手藝,引領峨山彝繡業走上了一條多元化、多樣化的精彩紛呈的道路。峨山縣通過組織實施小街街道棚租花腰彝服飾文化傳承暨“土風計劃”、雙江街道擺依寨刺繡產業發展、彝繡進校園等活動,使峨山彝族刺繡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編輯:納吉茲莫

來源:在玉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