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洱海 農業 考古 文物 江河雜誌 2017-05-14

在亞洲文化的十字路口,在茶馬古道與南方絲綢古道的交會之地,在彩雲之南一片最為湛藍的天空之下,坐落著一塊風花雪月四絕四勝、山光水色千古明媚的熱土。她,就是大理,一座古老而充滿靈性的城市,孕育了一個古老而充滿靈性的民族——白族。

古老而充滿靈性的山水,孕育了一個古老而充滿靈性的民族——白族。

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白族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以前。據民族學家考證,白族與古代的羌人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文獻記載,白族先民是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族群融合形成的古老民族。元朝之前,部分白族先民、部分彝族先民、部分傣族先民都曾被稱作“白蠻”“烏蠻”“上方夷”“下方夷”“百夷”“僰夷”等帶有“蠻”和“夷”的稱呼;元朝以後,文化屬性較為接近漢族的人群被確認為一個族群,並稱之為“白人”。“白人”即當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統一族稱,明清以後稱為“民家”。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1月,根據廣大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以“白族”作為統一族稱。

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白族與洱海相依為命,和諧共榮,因而白族以水為尊、以水為貴的水崇拜傳統源遠流長。據專家考證,白族的水崇拜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早期。最早的水崇拜表現在白族先民對水體本身的崇拜。在大理的白羊村遺址和劍川海口遺址出土的罐、碗、缽、盆、缸、壺、杯、皿、紡輪、網墜等陶器上,有著大量的條紋、渦紋、水波紋、漩紋、漩渦紋、曲紋。這些紋飾,多為手工刻制,分別代表了洱海之水的繁雜而多變。

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白族對水體的崇拜,還表現在一些傳統節日和生活習俗中。白族世居的鄉村,至今仍保留著許多不許汙染自然環境的傳統習俗,例如:清潔的泉水旁不得殺豬宰羊,血汙滿地;不得在水井泉溪邊洗涮衣褲;不得將垃圾汙水倒入河溝之中;不得隨意吐痰入河,以及在河水溪流中撒尿排便等。這些習俗,無不表現出白族對水體的虔敬與尊崇。

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隨著歷史的演進,水崇拜已經成為白族農耕文化有機的組成部分。白族民間口頭文學中的有關洱海的傳說及故事題材豐富,浩如煙海,僅《龍神話傳說》一書所輯的龍神話就有50個,表明了洱海區域農耕文化的漫長,也表明了白族農耕文化與水崇拜之間的密切關係。

洱海岸邊崇拜的“小祕密”

本文作者:李智紅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2017年4月刊

文章轉載需註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劉曉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