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債概況 :外債與晚清國權淪喪 (三)

2、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經過三大借款,遠東國際關係新格局形成,相對說,甲午前西方還沒有把瓜分中國當作主要目標,對華關係重點是商品輸出,由於英控制中國海關最富庶的長江流域,所以在西方各國對華的侵略掠奪中,英國一直佔有絕對優勢。

19 世紀 60 年代以後,英國的這種優勢逐漸削弱。俄國對華由北向南侵略的推進,對英國在華優勢進行挑戰。法國以雲南、兩廣為根據地,由南向北推進,與北方的俄國聯合,對佔據長江流域的英國形成了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俄法借款的成功,就是俄法同盟對英國在中國的侵略優勢發動進攻的第一炮,也是對英國在華優勢的一次有力衝擊。具體講,通過對華借款,俄法在遠東形成了金融聯盟,這也是俄法兩國在歐洲政治聯盟的繼續。反映了俄法兩國要把中國置於他們的政治、金融控制下的企圖。

晚清外債概況 :外債與晚清國權淪喪 (三)

在此基礎上,俄國致力於在中國創立一個以俄法投資為基礎的常設銀行,即“華俄道勝銀行”,以便利用法國金融資本的雄厚力量,推行“和平滲入”的計劃。1895 年 12月,俄法雙方在巴黎簽訂了華俄道勝銀行的章程。該銀行經沙皇授權不僅經營一般銀行業務,而且可擔任“中華帝國稅款的徵收,有關該國國庫的業務,在中國政府授權之下鑄造該國的貨幣,償付中國所締訂的借款的利息,獲取在中國境內修築鐵路的讓與權,和敷設電線。”正如列寧所指出的:“歐洲各國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國政府)已經開始瓜分中國了。不過它們在開始時不是公開瓜分的,而是象賊那樣偷偷摸摸進行的。他們盜竊中國,就象盜竊死人的財物一樣……。

這種“偷竊”就是打著銀行的招牌進行的。不僅如此,在中國海關的洋人行政部門中,俄法兩國海關人員取得了較重要的職權,打破了英國控制中國海關的獨佔權。俄國不僅插足了中國海關行政管理,而且還迫使清政府於 1896 年 6 月與之簽訂有關通商、開埠等“優惠專款五款,商約二十款” ,稱《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俄國可將其西伯利亞鐵路穿過我東北地區以接達海參崴,並允許沿鴨綠江以南修建支路,運兵過境,俄艦可於戰時駛入中國口岸。9 月 8 日,中俄又訂《合辦東省鐵路公司章程》,俄國取得了中東鐵路的土地佔有權、行政權、警權和經由該路進出口貨物的減稅特惠。北滿從此划進俄國勢力範圍。由於中俄雙方嚴守祕密,英國對此約一時竟不知曉。而法國,則強迫清政府與之簽訂新的有關中越分界通商條約,從清政府手中奪得雲南寧洱縣屬的猛烏、烏得等大片地區以及在雲南的通商貿易,滇、桂地區的礦藏開採權以及鐵路的修築權,並懇“總署面告法使,遇有商務機會,加意招呼,法外部必樂聞”。總之,“此約挾還遼歸地為日,中國受虧不小”。

俄法借款標誌清政府在財政上喪失獨立的開始和政治上對外依賴的加深。也是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性大借款的開端,此後西方各國在華爭奪權益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了。

甲午後,俄國在廢除農奴制後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美、德、日也正加速度發展,日本 1868 年明治維新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德國 70 年代初實現國家統一,30 年代後美德工業發展速度超過英法,各國在世界中的經濟、政治戰略地位發生很大變化。經濟勢力的變化給國際政治尤其是爭奪殖民地鬥爭重大影響。1899 年,英佔有殖民地面積是德國的 9 倍,法國是德國的 3.5倍,對此,德日美都不滿,強烈要求按照變化了的經濟軍事勢力重新分割世界。甲午後三大借款實際上是西方各國以中國為中心在遠東爭奪的結果。1899年,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是西方各國在華爭奪妥協的產物,也是各國在華勢力爭鬥告一段落的標誌,經過爭鬥,英國在華地位大大下降了,德日獲巨大權益,加入遠東角逐,以中國為中心的遠東格局在甲午戰後基本形成了俄德法和英美日兩大對立集團,這兩大集團的矛盾和鬥爭直接影響中國政局的發展變化,甲午賠款的三大借款不過是新的世界格局出現和鬥爭的一個表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