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附記:

文中章君者,知青同窗郭容章兄也。回城後他先後為代課教師,為劇團編劇,為文化館輔導幹部,為報社編輯記者;後辭職下海創辦創演團……

郭兄影響廣泛的代表作乃文革期間冒名為xxxx親王詞曲的歌曲《洋菊花》。前若干年,《華西都市報》曾發過尋找歌曲《洋菊花》作者的文章。他創作《洋菊花》的過程,有我和知友李興華在場見證,創作地點是在現西南劇場(戰旗文工團)街對面——正通順街99號他的家裡(老宅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流沙河題寫校名的——雙眼井小學)。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附記:

文中章君者,知青同窗郭容章兄也。回城後他先後為代課教師,為劇團編劇,為文化館輔導幹部,為報社編輯記者;後辭職下海創辦創演團……

郭兄影響廣泛的代表作乃文革期間冒名為xxxx親王詞曲的歌曲《洋菊花》。前若干年,《華西都市報》曾發過尋找歌曲《洋菊花》作者的文章。他創作《洋菊花》的過程,有我和知友李興華在場見證,創作地點是在現西南劇場(戰旗文工團)街對面——正通順街99號他的家裡(老宅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流沙河題寫校名的——雙眼井小學)。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附記:

文中章君者,知青同窗郭容章兄也。回城後他先後為代課教師,為劇團編劇,為文化館輔導幹部,為報社編輯記者;後辭職下海創辦創演團……

郭兄影響廣泛的代表作乃文革期間冒名為xxxx親王詞曲的歌曲《洋菊花》。前若干年,《華西都市報》曾發過尋找歌曲《洋菊花》作者的文章。他創作《洋菊花》的過程,有我和知友李興華在場見證,創作地點是在現西南劇場(戰旗文工團)街對面——正通順街99號他的家裡(老宅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流沙河題寫校名的——雙眼井小學)。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附記:

文中章君者,知青同窗郭容章兄也。回城後他先後為代課教師,為劇團編劇,為文化館輔導幹部,為報社編輯記者;後辭職下海創辦創演團……

郭兄影響廣泛的代表作乃文革期間冒名為xxxx親王詞曲的歌曲《洋菊花》。前若干年,《華西都市報》曾發過尋找歌曲《洋菊花》作者的文章。他創作《洋菊花》的過程,有我和知友李興華在場見證,創作地點是在現西南劇場(戰旗文工團)街對面——正通順街99號他的家裡(老宅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流沙河題寫校名的——雙眼井小學)。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

(原創首發)

山鄉讀書郎

文/徐建成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謹以此非虛構的文字,

獻給我和知友們半個多世紀前的耕讀歲月。

——首發題記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久居鬧市,擁有書刊逾千;忙忙碌碌,好些新購的書都來不及瀏覽。人到中年,時常懷舊,鋪開稿子凝思之際,那年在山鄉耕讀的情景又歷歷在目,使他又一次歎服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那時,他是一個16歲的少年,夢想成為作家,決心下鄉體驗生活,便在敲鑼打鼓的熱烈歡送聲中,胸戴金燦燦的“以農為榮”的碩大的徽章,朦朦朧朧半醒半醉地為了追求一種美麗的人生境界,乘車三日,行程千里,來到月城鄉下。

日浴豔陽,夜沐月光,栽秧,薅秧,開會,趕場,日子如安寧河一樣安寧地流淌著。

從家裡捎來的書已讀了又讀,知青間的互相借閱也已是山窮水盡。那時,望慣了青山綠水的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期望能從西昌城裡借來一疊厚書,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飽餐一頓回鍋肉。

希望是彼岸,現實是此岸,彼岸總是很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地誘惑著此岸的他。

一日,趕場時在公社得知一特大喜訊:知青憑大隊證明可到縣圖書館借書。歡喜得如同寒夜夢見爐火,頓感溫暖宜人;又如同飢漢聞到飯香,更覺垂涎欲滴。不負他朝思暮想,果然將天遂人願!與眾知友圍坐在茶鋪裡,耳聽弟兄們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時,他已神遊縣城,遐思暢想——全隊知青8人,平均每兩月借書8冊,全年便有48冊書可讀,讀它三年五載,也就不遜色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了……

歡喜儘管歡喜,暢想總歸暢想,願望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即使是已經望見了目的地,總不能懷揣飯糰去趕西昌吧?

又是朝思暮想,又是望斷雲山。苦苦企盼了20多個月落日出,終於從省城郵來匯款10元。錢壯少年膽,進城有何難?約得本隊知青章君,匆匆在大隊開了證明,二人便甩手甩腳,說說笑笑趕西昌去了。

趕西昌城,聽說路有三條。走公路,過大橋,為45裡;走便道,過渡口,為35裡;先過河,再翻遙山,為25裡,章君與他商定,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不如走中間,走“中庸之道”,踏平它35裡。

走在鄉村大道上,兩排行道樹夾道相迎,分明是郭小川《鄉村大道》的意境:“鄉村大道呵,好像一座無始無終的長橋/從我們的腳下,通向遙遠的天地之交/那兩排翠玉欄杆般的高樹呀,望不盡綠野上的萬頃波濤……”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不需半日,走過建昌馬店,進得月城西昌。果然不愧 為地區所在地,街道縱橫,店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十字口“經濟小吃”熱氣升騰,香潤飢腸;正街上“忙裡閒”茶樓馬架橫陳,飲者悠然。從郵局取得一張“大團結”,二人笑咪咪進得“三六九”餐館:“一個燒肥腸、一個鹽煎肉、一斤飯、兩碗便湯……”

物質基礎下肚,又有了護心油,心裡好生舒坦!得隴便要望蜀,高聳的“上層建築”喲你在何處?

且問且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縣圖書館含笑相迎。聽說是成都知青,圖書館的同志客氣得很,要他二人在證明上填寫本隊知青姓名,每人辦證一個。 章君執筆,他在旁唸唸有詞,實實虛虛,虛實相間,共填寫了十二個人名,其中虛報人名4個,倘平均每兩月借書一次,全年即可借書72冊。如獲至寶,喜上眉梢,此時的心情,大約近似於“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打打夥夥,商商量量,古今中外,左挑右選,借得12冊書,中國科學院編的那套《中國文學史》便佔了三分之一。二人肩挎著書,懷抱著書,“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邁進了“忙裡閒”茶樓。茶過二巡,二人便換班守茶,交替去隔壁理髮店“美容”,不過一個時辰,均精神抖擻,滿面紅光,躺於馬架子上,隨意翻閱掌中書頁,俯首品飲桌上“三花”。當知青之樂事,此為最難忘者之一。其時為大“革”文化“命”悍然發動之前兩年。

次日,依依惜別縣招待所,發誓不出兩月還將再來睡它一宿兩宿。便走小路翻遙山過渡船歸去,山果然是好山,綠得濃密;水的確是好水,照得人影;挎包中更是好書,肩頭沉甸甸如挑有革命重擔。二人雄赳赳氣昂昂“我們年青人,有顆火熱的心”,就要望見插隊的那座堡子了,腳步稍微放慢之時,這才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昨日還是青青的稻田,經一日炎陽曝晒,今日已泛出一層層淡淡金黃,好風陣陣,有股股稻香撲鼻而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附記:

文中章君者,知青同窗郭容章兄也。回城後他先後為代課教師,為劇團編劇,為文化館輔導幹部,為報社編輯記者;後辭職下海創辦創演團……

郭兄影響廣泛的代表作乃文革期間冒名為xxxx親王詞曲的歌曲《洋菊花》。前若干年,《華西都市報》曾發過尋找歌曲《洋菊花》作者的文章。他創作《洋菊花》的過程,有我和知友李興華在場見證,創作地點是在現西南劇場(戰旗文工團)街對面——正通順街99號他的家裡(老宅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流沙河題寫校名的——雙眼井小學)。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山鄉讀書郎一一徐建成散文隨筆

作者簡介:

徐建成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任編輯,從上世紀八十代年初起在四川工人日報社等多家省級報刊負責和從事文學編輯工作二十年,89年至93年與師友自籌經費創辦過文學期刊《二十一世紀》,出刊24期;創作涉及文學、文藝多種體裁;出版作品多種,獲得獎項多種;現為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祕書長和會刊主編,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