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
"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

文|李唐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

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調查顯示: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

文|李唐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

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調查顯示: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

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

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實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應該是德國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

文|李唐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

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調查顯示: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

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

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實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應該是德國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

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

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留意觀察,就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可以免責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沒錢購買,但只要願意閱讀,就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不會有人因為只看不買而被驅趕。

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如果對讀書感興趣,同時喜歡淘一些已經不再發行的圖書,可以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是一些二手書店淘到一些不再發行或特別意義的圖書。

"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

文|李唐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

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調查顯示: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

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

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實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應該是德國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

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

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留意觀察,就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可以免責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沒錢購買,但只要願意閱讀,就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不會有人因為只看不買而被驅趕。

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如果對讀書感興趣,同時喜歡淘一些已經不再發行的圖書,可以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是一些二手書店淘到一些不再發行或特別意義的圖書。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外,每年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平臺,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裡參展。

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1.29億冊。每個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區裡也有各自的圖書館,而且一定是建設在當地最繁華的地段。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鎮裡往往也有圖書館。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會定期有流動圖書館,方便居民借閱圖書。只要花約10歐元辦一張年卡,就可到圖書館自由借閱圖書。在公立圖書館看書完全免費。

德國可以算是民富國強,背後一定是一種文化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閱讀的力量;中國人發明了造書的紙,但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中國人在不斷感嘆德國製造、感嘆德國強勢維持歐元區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德國的大學和圖書館一定是當地最經典的建築並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沒有注意到德國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閱讀者群,更沒有注意到德國人對知識的尊重和閱讀的態度。

今天,整個社會都表現的浮躁不安,在地鐵上,大家忙著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自然的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環境,心靈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為信息爆炸,中國人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閱讀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閱讀質量卻不一定能得到保證。所以,中國人應該真正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生活的書。而不再以所謂的“淺閱讀”為榮。

因為閱讀,德國人生活習慣也跟中國不同。德國成為一個比較講究禮節的國家,成為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誌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

因為閱讀,德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並且很守時。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準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準時赴約。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因為閱讀,對德國人的第一印象大都會給你一種很友善的感覺。無論你有什麼問題求助於同學或者剛認識的德國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會耐心的給你指點。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不要隨便送德國人很重的禮物,他對貴重禮物的第一個反應是戒心,小禮物比如一小閤中國茶葉,幾張剪紙等等都會很受歡迎。

因為閱讀,誠實成為與德國人打交道的一個原則。不要試圖欺騙德國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國朋友,或者失去你在這裡做人的尊嚴……


"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

文|李唐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裡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

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調查顯示: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

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

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實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應該是德國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

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

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留意觀察,就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可以免責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沒錢購買,但只要願意閱讀,就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不會有人因為只看不買而被驅趕。

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如果對讀書感興趣,同時喜歡淘一些已經不再發行的圖書,可以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是一些二手書店淘到一些不再發行或特別意義的圖書。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外,每年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平臺,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裡參展。

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1.29億冊。每個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區裡也有各自的圖書館,而且一定是建設在當地最繁華的地段。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鎮裡往往也有圖書館。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會定期有流動圖書館,方便居民借閱圖書。只要花約10歐元辦一張年卡,就可到圖書館自由借閱圖書。在公立圖書館看書完全免費。

德國可以算是民富國強,背後一定是一種文化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閱讀的力量;中國人發明了造書的紙,但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中國人在不斷感嘆德國製造、感嘆德國強勢維持歐元區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德國的大學和圖書館一定是當地最經典的建築並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沒有注意到德國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閱讀者群,更沒有注意到德國人對知識的尊重和閱讀的態度。

今天,整個社會都表現的浮躁不安,在地鐵上,大家忙著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自然的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環境,心靈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為信息爆炸,中國人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閱讀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閱讀質量卻不一定能得到保證。所以,中國人應該真正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生活的書。而不再以所謂的“淺閱讀”為榮。

因為閱讀,德國人生活習慣也跟中國不同。德國成為一個比較講究禮節的國家,成為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誌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

因為閱讀,德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並且很守時。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準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準時赴約。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因為閱讀,對德國人的第一印象大都會給你一種很友善的感覺。無論你有什麼問題求助於同學或者剛認識的德國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會耐心的給你指點。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不要隨便送德國人很重的禮物,他對貴重禮物的第一個反應是戒心,小禮物比如一小閤中國茶葉,幾張剪紙等等都會很受歡迎。

因為閱讀,誠實成為與德國人打交道的一個原則。不要試圖欺騙德國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國朋友,或者失去你在這裡做人的尊嚴……


德國為什麼能做到全民閱讀?發人深省的文章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中老年人蔘與到麻將,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

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都在玩遊戲,少部分在聊天。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這確實讓人擔憂。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

三是好書越來越少。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