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讀書 資治通鑑 呂祖謙 十三經 靜讀經史 2019-08-19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當下開始

朱文公(即朱熹)有云:“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誠哉是言!予謂只“時習”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誤一生,極可猛醒。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當下開始

朱文公(即朱熹)有云:“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誠哉是言!予謂只“時習”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誤一生,極可猛醒。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專心致志

讀這一篇,就要把精神注意在這一篇上,切不可讀著這篇,又想著那篇。譬如一鍋水,煮許多時,自然滾熱,倘水尚未熱,又換水另煮,雖煮了許多水,到底不能滾熱。好勝務博者,往往犯此病。

持之以恆

讀書不怕少,不怕緩,只怕一曝十寒。譬如趕路的人,雖然緊走了些路,卻歇息了多時,反不如徐行緩步者,轉先到地頭了。諺雲:“不怕慢,只怕站。”信哉!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當下開始

朱文公(即朱熹)有云:“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誠哉是言!予謂只“時習”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誤一生,極可猛醒。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專心致志

讀這一篇,就要把精神注意在這一篇上,切不可讀著這篇,又想著那篇。譬如一鍋水,煮許多時,自然滾熱,倘水尚未熱,又換水另煮,雖煮了許多水,到底不能滾熱。好勝務博者,往往犯此病。

持之以恆

讀書不怕少,不怕緩,只怕一曝十寒。譬如趕路的人,雖然緊走了些路,卻歇息了多時,反不如徐行緩步者,轉先到地頭了。諺雲:“不怕慢,只怕站。”信哉!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切己體察

讀書原只為明白這個道理,須要句句體到自己身心,日用上力行,方為實在有益。若圖涉獵該博,專供談論,固非所宜;若藉此以騙科名取富貴的,一得出頭,便置書中道理於肚外,更是大錯。


左宗棠: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張九成:如看唐朝事,則若身預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何,當時在朝士大夫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其處事孰為當,孰為否,皆令胸次曉然可以口講。而指畫則機會圓熟,他日臨事必過人矣。


呂祖謙: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語,便能終身服膺。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大抵看史見治則以為治,見亂則以為亂,見一事則止知一事,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黃庭堅: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讀書務博,常不盡意,用心不純,訖無全功。治經之法,不獨玩其文章、談說義理而已;一言一句,皆以養心治性,事親處兄弟之間,接物在朋友之際,得失憂樂一考之於書,然後嘗古人之糟粕而知味矣。讀史之法,考當世之盛衰與君臣之離合,在朝之士觀其見危之大節,在野之士觀其奉身之大義,以其日力之餘玩其華藻。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當下開始

朱文公(即朱熹)有云:“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誠哉是言!予謂只“時習”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誤一生,極可猛醒。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專心致志

讀這一篇,就要把精神注意在這一篇上,切不可讀著這篇,又想著那篇。譬如一鍋水,煮許多時,自然滾熱,倘水尚未熱,又換水另煮,雖煮了許多水,到底不能滾熱。好勝務博者,往往犯此病。

持之以恆

讀書不怕少,不怕緩,只怕一曝十寒。譬如趕路的人,雖然緊走了些路,卻歇息了多時,反不如徐行緩步者,轉先到地頭了。諺雲:“不怕慢,只怕站。”信哉!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切己體察

讀書原只為明白這個道理,須要句句體到自己身心,日用上力行,方為實在有益。若圖涉獵該博,專供談論,固非所宜;若藉此以騙科名取富貴的,一得出頭,便置書中道理於肚外,更是大錯。


左宗棠: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張九成:如看唐朝事,則若身預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何,當時在朝士大夫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其處事孰為當,孰為否,皆令胸次曉然可以口講。而指畫則機會圓熟,他日臨事必過人矣。


呂祖謙: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語,便能終身服膺。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大抵看史見治則以為治,見亂則以為亂,見一事則止知一事,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黃庭堅: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讀書務博,常不盡意,用心不純,訖無全功。治經之法,不獨玩其文章、談說義理而已;一言一句,皆以養心治性,事親處兄弟之間,接物在朋友之際,得失憂樂一考之於書,然後嘗古人之糟粕而知味矣。讀史之法,考當世之盛衰與君臣之離合,在朝之士觀其見危之大節,在野之士觀其奉身之大義,以其日力之餘玩其華藻。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勞逸結合

讀書雖不可停緩,亦不可過於急遽(jù)譬如善走路的人,每日走得百里,只走七八十里,則氣力有餘而筋骨不疲;若倚恃著氣力強健,走過百里之外,自然疾趨忙奔,必至疲倦,次日反不能行矣!讀書者往往讀出病來,皆由於此。予自六歲至十六歲,讀書十年,因賤性愚拙,隨讀隨忘,自恨空疏無成,乃發憤苦讀。未幾時,即患病年餘,竟至危篤,費盡調養醫治,始得痊可,書反由此而棄去,豈不可惜?後之急遽用功者,當以予為鑑也。


讀書或完或歇,但無事時就將兩目垂閉,養我精神。若欲再看書或做事,不妨再睜開,則目力不傷,到老不昏。不可以神光施於無用之地。


每日到晚來燈下讀書,固大有精進之功,然亦止可更餘(一夜分為5更,每更約2小時)。若苦讀太過,則精神因之而捐耗,次日必加睏倦疲敗,反為不美。或勉強復又用功,氣弱者疾病生焉。但人若子時(23:00-1:00)不睡,則血不歸肝,在氣血壯旺時雖然不覺,異日致病,為害不小。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怎麼讀書”的書,比如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艾比·馬克斯·比爾的《如何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這些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閱讀技巧和方法,讓我們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實現高效閱讀。

其實,關於如何讀書,我國古人也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用心靜讀《資治通鑑》這部史學經典的過程中,若能仔細品味這些古人讀書心法,則無異於得到高人點撥,或許能少走彎路,多收實效。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當下開始

朱文公(即朱熹)有云:“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嗚呼老矣,是誰之愆?”誠哉是言!予謂只“時習”二字,便成就一生;只“姑待明日”四字,便耽誤一生,極可猛醒。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專心致志

讀這一篇,就要把精神注意在這一篇上,切不可讀著這篇,又想著那篇。譬如一鍋水,煮許多時,自然滾熱,倘水尚未熱,又換水另煮,雖煮了許多水,到底不能滾熱。好勝務博者,往往犯此病。

持之以恆

讀書不怕少,不怕緩,只怕一曝十寒。譬如趕路的人,雖然緊走了些路,卻歇息了多時,反不如徐行緩步者,轉先到地頭了。諺雲:“不怕慢,只怕站。”信哉!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切己體察

讀書原只為明白這個道理,須要句句體到自己身心,日用上力行,方為實在有益。若圖涉獵該博,專供談論,固非所宜;若藉此以騙科名取富貴的,一得出頭,便置書中道理於肚外,更是大錯。


左宗棠: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張九成:如看唐朝事,則若身預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何,當時在朝士大夫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其處事孰為當,孰為否,皆令胸次曉然可以口講。而指畫則機會圓熟,他日臨事必過人矣。


呂祖謙: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語,便能終身服膺。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大抵看史見治則以為治,見亂則以為亂,見一事則止知一事,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黃庭堅: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讀書務博,常不盡意,用心不純,訖無全功。治經之法,不獨玩其文章、談說義理而已;一言一句,皆以養心治性,事親處兄弟之間,接物在朋友之際,得失憂樂一考之於書,然後嘗古人之糟粕而知味矣。讀史之法,考當世之盛衰與君臣之離合,在朝之士觀其見危之大節,在野之士觀其奉身之大義,以其日力之餘玩其華藻。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勞逸結合

讀書雖不可停緩,亦不可過於急遽(jù)譬如善走路的人,每日走得百里,只走七八十里,則氣力有餘而筋骨不疲;若倚恃著氣力強健,走過百里之外,自然疾趨忙奔,必至疲倦,次日反不能行矣!讀書者往往讀出病來,皆由於此。予自六歲至十六歲,讀書十年,因賤性愚拙,隨讀隨忘,自恨空疏無成,乃發憤苦讀。未幾時,即患病年餘,竟至危篤,費盡調養醫治,始得痊可,書反由此而棄去,豈不可惜?後之急遽用功者,當以予為鑑也。


讀書或完或歇,但無事時就將兩目垂閉,養我精神。若欲再看書或做事,不妨再睜開,則目力不傷,到老不昏。不可以神光施於無用之地。


每日到晚來燈下讀書,固大有精進之功,然亦止可更餘(一夜分為5更,每更約2小時)。若苦讀太過,則精神因之而捐耗,次日必加睏倦疲敗,反為不美。或勉強復又用功,氣弱者疾病生焉。但人若子時(23:00-1:00)不睡,則血不歸肝,在氣血壯旺時雖然不覺,異日致病,為害不小。
古人讀書心法 | 讀書需要笨功夫,但也是一門技術活

讀書四要

最後,以明末清初文學家毛先舒提出的“讀書四要”小結:

一曰收,將心收在身子裡,將身收在書房裡是也;二曰簡,惟簡斯熟,若所治者多,則用力分,而奏功少,精神疲,歲月耗矣;三曰專置心一處,無事不辦,二三其心,必無成就;四曰恆,雖專心致志於一矣,而苟無恆,時作時輟,有初鮮終,亦無成也,故存恆尤要焉。

讀《資治通鑑》,閱千載春秋。歡迎關注公眾號“靜讀資治通鑑”,一起在千載春秋中對境煉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