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六一”前夕,我問兒子要什麼禮物。9歲的小夥子邊看書邊回我:“書。”然後再強調:“以後可以不用問我,直接送我書就好了。”

儘管我和他爸爸給他買了不少書,但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有點“落寞”地跟我們說:“我又沒書看了。”

其實,不是沒書看,而是我們買的某些書,不是他喜歡看的。他只挑有興趣的書看!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給兒子買買買的小說:他喜歡曹文軒和沈石溪的

有天晚上,兒子跟我聊天。說完他現在喜歡的書和作家,問我:“媽媽,你最喜歡的作家是哪位?”這個問題一下把我問住。想半天,我才告訴他,自己曾經喜歡過三毛,剛好家裡有她的《送你一匹馬》,我拿出來和兒子一起翻看,給他介紹了三毛的生平,兒子饒有興趣地聽我講……

以上是我家關於閱讀的親子交流掠影。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親子閱讀是最美妙的時光

提到閱讀,你可知道,2018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要求是:

增加小學生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並要求小學生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關於閱讀的重要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

法國哲學家法戈-拉爾若說:“閱讀是思想最早的義肢。”

關於閱讀的意義,我在網絡上看到的高贊問答是這樣的:

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答:“孩童時,吃過很多食物,已記不起吃過什麼,但它們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專注讀書的孩子

概括來說,閱讀對孩子的突出影響有3點:

第一,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

孩子對新知的掌握程度依賴於舊識的基礎。而閱讀,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讓他獲得超越課堂和日常生活範圍的見識,知識儲備越豐富,越容易吸收新知識,越能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有人針對這種學習新知識的最佳狀態,總結出一個公式:喜歡 = 熟悉 + 意外

孩子從閱讀中收穫的豐富知識積累就如同“腳手架”,有助於他進一步自主學習,還事倍功半。反之,不愛閱讀或者閱讀較少的孩子,知識背景的蒼白會使得他學習越來越吃力,特別是自主學習的能力會受阻,挫折感使他在自學這事上越來越沒自信,對學習也有可能日漸失去興趣。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閱讀的寬度決定孩子自覺能力的高低

第二,提升專注力

閱讀漸入佳境的孩子,在讀到一本喜愛的書時,你會發現,他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全心全意,彷彿天地間的一起都與他無關,他要做的就只有讀書這事。

注意力是人的本能,凡是新奇的東西都能短暫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只有動機才能延長注意力的時間,因為動機會影響大腦把更多的“資源”(注意力)分配到某個東西上。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比如蝸牛爬行、螞蟻搬家等,可以觀察很久。所以,閱讀,特別是看自己喜歡的書,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沉浸書中世界使孩子更易於專注

第三,提高共情力

共情是一項很重要的社交能力,指的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從而理解對方的感受。腦科學研究發現,閱讀一本好書時,大腦中原本處於靜息狀態的連接性會變得活躍起來,並且還會產生一種神經變化,這種神經變化和肌肉記憶類似,促使大腦左顳葉皮層的神經元產生一種名為“基礎認知”的現象。例如有共情能力的人想象跑步時,他的大腦能夠激活連接生理跑步功能的神經元。

閱讀時,孩子感同身受書中人物經歷的時候,他大腦中的感官和運動神經也會隨著角色的活動而不斷變化,增強聯結,進而在生理上改變大腦,形成“共情”。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閱讀使孩子更易共情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這麼多,但還是有不少家長抱怨自家孩子無法愛上閱讀,或是閱讀效果不好。這裡面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原因。

第一,從生理上說,閱讀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不愛閱讀,是正常的。腦科學家通過對照研究發現,文盲和閱讀者的大腦生理結構存在差異。閱讀者大腦左側的枕顳區會形成一小塊專門處理文字信息的“文字區” 。通俗點說,能對看到的文字信息進行理解處理,是需要具備一定能力的,這種能力不與生具備的。

這個“文字區”是經過不斷閱讀,刻意練習養成閱讀習慣後對大腦進行改造形成的。在沒有形成“文字區”之前,孩子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

越優秀的閱讀者,這個文字區對文字的反應也就越強烈、越迅速。也就是說,看書多了,人腦自然會形成一塊區域,專門處理文字信息,所謂一目十行就是這樣來的。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人腦的“文字區”需要經過鍛鍊形成

第二,從心理上看,主要來自家庭環境影響

比如家長從不讀書,沒有好的示範作用;家長在找存在感心理作用下,對孩子閱讀的干預,如對孩子專注看書的突然打斷,或者是功利性地介入,要求孩子讀“有用的書”等等。

瞭解影響孩子閱讀效果的原因後,家長除了以身作則,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外,還要注意做好以下3點:

首先,根據孩子的生理結構循序漸進

閱讀需要眾多腦區合作才能完成,而不同腦區的聯合要依靠髄鞘。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表面的一層膠質細胞,用來報障信號傳遞的準確和迅速。正常的孩子要在5-7歲,髓鞘才基本形成,才有培養腦部“文字區”的基礎。有研究發現,不顧大腦生理成熟度超前識字看書的孩子,到小學三年級以後,閱讀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根據孩子的大腦的生理髮育特點,可以從親子共讀,唸書給孩子聽做起,再到教會孩子獨立看書。一般從繪本(圖多文字少)——橋樑書(有圖有文字)——文字書(圖少文字多)這樣的順序循序漸進,關於親子共讀的,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孩子的表達、審美、想象……你想要的,做好這件簡單的事就夠了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年幼的孩子更需要親子共讀

其次,讓孩子純粹地閱讀,享受樂趣

有人說,要讓一個孩子討厭閱讀,就讓他去寫讀後感。這說法雖然有點絕對,但確實,有不少孩子不喜歡寫讀後感。比如我兒子,他三年級的寒假作業是寫《格林童話》的讀後感,本來他挺喜歡看《格林童話》,但一說到要寫讀後感,他就沒來由地抗拒。

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看完一本書後聊聊心得體會,這種美好的期待很多時候會遭到孩子拒絕的冷水。如果抱著一定要說讀後感,寫讀書筆記的目的去讀書,多少會使閱讀這件事變得不純粹。而這種不純粹,會讓孩子望而止步,心生怯意。

有些家長還會規定孩子一週必須看多少本書,而且書還是家長精心挑選的“良書”,這樣一來,孩子會感受到被操縱,不被尊重,影響閱讀的興致。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和喜好來看書,你能收穫到不一樣的驚喜,比如我兒子一開始對寫讀後感是抗拒的,但後來,他讀到很入心的小說,會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有天晚上,他讀完沈石溪的《悲情雪豹》,心潮澎湃,忍不住拉著我講了小說的大概,還說了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而我,看《追風箏的人》後,感動於裡面的“為你,千千萬萬遍”,也會和兒子分享。

閱讀後的親子交流使我們都意識到:閱讀本身就是樂趣,並不需要用讀書達到額外的目的。不必功利,只為喜歡。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兒子看完《狼王夢》後給我講述故事並分享最打動自己的語句

最後,不要禁止孩子看小說

小說不是“會耽誤學習的閒書”。腦科學家通過實驗確定,閱讀小說最能引起“心流(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發生。

家長不用刻意安排書單,讓孩子自己選擇讀什麼。當他們開始明顯挑某一類書看時,就能逐漸摸索出閱讀興趣,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了。

要相信孩子。即使在你看來孩子讀的書不那麼正經,也不用過多幹預。看多了,他們自然能摸索出鑑別的能力,我兒子上一、二年級時,學校曾流行過老師們不建議看的漫畫類書籍,孩子很痴迷,我也給他買了。等到熱度過去,孩子發現這類書其實沒什麼意思,又有新的選擇。孩子摸索閱讀興趣的過程,就是一種自然的優勝劣汰和自我成長。

斯坦福博士諸葛越提到“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就特別強調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介紹她家二寶,“喜歡閱讀是從讀金庸開始的。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最關鍵的是,他從閱讀當中享受樂趣,覺得有意思,而且形成了閱讀習慣,那麼自然而然也會去讀別的書了。”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如果你希望孩子的世界變得很大,瞭解生活有無限種打開方式,那就幫孩子點燃閱讀的火種吧。閱讀是必須堅持的“刻意練習”,日積月累,一年、三年,五年下來,當有一天,孩子目光灼灼,感謝你陪伴讀書的日子,你就知道,你做到了!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