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爸爸很有錢,兒子很自豪。

子:爸爸,你有錢嗎?

父:對的,我很有錢,我也不想騙你。

子:那我是你兒子,是不是我也很有錢?

父: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子:那我為什麼還能花你的錢,你還要給我買玩具,買衣服,我想買什麼你都會滿足我呢?

父:在你沒有能力掙錢時,我是盡責任照顧你,等你獨立了,就要自己掙錢;到時候你掙多掙少跟我沒關係,正如我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兒子終於知道,爸爸的錢不是白來的,想要有錢需要自己去掙。

感悟:不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窮,更不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給他錢很容易,但教他正確認識錢卻很難。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爸爸很有錢,兒子很自豪。

子:爸爸,你有錢嗎?

父:對的,我很有錢,我也不想騙你。

子:那我是你兒子,是不是我也很有錢?

父: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子:那我為什麼還能花你的錢,你還要給我買玩具,買衣服,我想買什麼你都會滿足我呢?

父:在你沒有能力掙錢時,我是盡責任照顧你,等你獨立了,就要自己掙錢;到時候你掙多掙少跟我沒關係,正如我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兒子終於知道,爸爸的錢不是白來的,想要有錢需要自己去掙。

感悟:不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窮,更不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給他錢很容易,但教他正確認識錢卻很難。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開學,爸爸送兒子去上學,兒子滿臉的不情願。

子: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有很多不讀書的人照樣過得很好啊。

父:讀書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子:不太明白,你能仔細說說嗎?

父:小學畢業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術。

初中畢業的可以做一些機械性的操作。

高中畢業的可以學習一些機械修理的操作,知識接受的更多。

大學畢業的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所以努力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無限可能。

自此,兒子心裡開始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有了更深的認識。

感悟:孩子都會有厭學情緒,如何讓他們明白讀書的道理,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如講個具體的例子,更讓他印象深刻。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爸爸很有錢,兒子很自豪。

子:爸爸,你有錢嗎?

父:對的,我很有錢,我也不想騙你。

子:那我是你兒子,是不是我也很有錢?

父: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子:那我為什麼還能花你的錢,你還要給我買玩具,買衣服,我想買什麼你都會滿足我呢?

父:在你沒有能力掙錢時,我是盡責任照顧你,等你獨立了,就要自己掙錢;到時候你掙多掙少跟我沒關係,正如我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兒子終於知道,爸爸的錢不是白來的,想要有錢需要自己去掙。

感悟:不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窮,更不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給他錢很容易,但教他正確認識錢卻很難。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開學,爸爸送兒子去上學,兒子滿臉的不情願。

子: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有很多不讀書的人照樣過得很好啊。

父:讀書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子:不太明白,你能仔細說說嗎?

父:小學畢業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術。

初中畢業的可以做一些機械性的操作。

高中畢業的可以學習一些機械修理的操作,知識接受的更多。

大學畢業的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所以努力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無限可能。

自此,兒子心裡開始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有了更深的認識。

感悟:孩子都會有厭學情緒,如何讓他們明白讀書的道理,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如講個具體的例子,更讓他印象深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父親習慣每天工作前,到酒館喝上一杯酒。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

剛走到門口,發現兒子在後面。

父:你怎麼來了?而且你怎麼知道我來這了?

子:你看那腳印,我踩著你的腳印來的。

兒子的話使他為之一震,從那天起,他再也沒去喝酒了,也改掉了其他的壞習慣。

生活中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更能教育父母,

感悟:我們能發現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記住,當你形成一個壞習慣時,想想你的孩子會不會學你。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爸爸很有錢,兒子很自豪。

子:爸爸,你有錢嗎?

父:對的,我很有錢,我也不想騙你。

子:那我是你兒子,是不是我也很有錢?

父: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子:那我為什麼還能花你的錢,你還要給我買玩具,買衣服,我想買什麼你都會滿足我呢?

父:在你沒有能力掙錢時,我是盡責任照顧你,等你獨立了,就要自己掙錢;到時候你掙多掙少跟我沒關係,正如我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兒子終於知道,爸爸的錢不是白來的,想要有錢需要自己去掙。

感悟:不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窮,更不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給他錢很容易,但教他正確認識錢卻很難。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開學,爸爸送兒子去上學,兒子滿臉的不情願。

子: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有很多不讀書的人照樣過得很好啊。

父:讀書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子:不太明白,你能仔細說說嗎?

父:小學畢業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術。

初中畢業的可以做一些機械性的操作。

高中畢業的可以學習一些機械修理的操作,知識接受的更多。

大學畢業的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所以努力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無限可能。

自此,兒子心裡開始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有了更深的認識。

感悟:孩子都會有厭學情緒,如何讓他們明白讀書的道理,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如講個具體的例子,更讓他印象深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父親習慣每天工作前,到酒館喝上一杯酒。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

剛走到門口,發現兒子在後面。

父:你怎麼來了?而且你怎麼知道我來這了?

子:你看那腳印,我踩著你的腳印來的。

兒子的話使他為之一震,從那天起,他再也沒去喝酒了,也改掉了其他的壞習慣。

生活中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更能教育父母,

感悟:我們能發現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記住,當你形成一個壞習慣時,想想你的孩子會不會學你。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兒子考了倒數第一,爸爸心裡有點著急。

子:爸爸,我這次考了倒數第一。

父:太好了,你不用擔心有人超過你了。

兒子對爸爸的不責怪充滿感激,心裡暗暗決定下次一定好好考。

第二次,考了倒數第十。

子:爸爸,我這次進步了,考了倒數第十。

父:哇,你太厲害了,現在只離第十名只差幾名而已。

受到爸爸鼓舞的兒子,信心滿滿。

第三次,兒子考進了前十。

子:爸爸,你看,我這次進了前十,很厲害吧。

父:我真沒想到你能考這麼好,你的付出終於有收穫了。

鼓勵比批評效果來的更好。

感悟:批評孩子很簡單,既讓自己發洩不滿,還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傷害也不可避免;唯有鼓勵,才對孩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

道理就藏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也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每一個細節,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們來看一對父子的8則幽默對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對父子在拐角處碰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子:爸爸,他是一個乞丐。

父:對的,他生活很貧困。

子:他看起來很可憐,我們能幫助他嗎?

父:你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像他一樣的弱勢群體。

兒子在那一刻感受前所未有的重擔,是責任,是自豪,原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幫助他人。

感悟: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一個乞丐,你會怎麼說呢?會不會說“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跟他一樣”。

看的角度不同,給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前者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後者會讓孩子沮喪。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2歲的兒子,走路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大哭。

父:寶貝怎麼了?

子哭著指著石頭,眼淚汪汪。

父:是不是你踩著石頭,沒踩穩摔了?

兒子點頭。

父:不哭,我們來幫石頭揉揉好嗎?它也很疼,你踩著它了。

兒子停止哭泣,摸摸石頭,就像在安撫一個小動物,動作輕柔。

從此,他知道了即使是一個石頭也會疼,他懂得了善良和包容。

感悟:大部分的家長會說“不哭,我幫你打它”,說完就把石頭踢的遠遠的,看似合理,但其實會讓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從此推卸責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晚上下班路上,身後一對父子。

子:一會兒我要吃炸醬麵。

父:炸醬麵好吃嗎?

子:好吃,特別好吃,要是再有1個雞蛋就更好了。

父:那要是2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好吃。

父:3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好吃。

父:4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好吃。

父:5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6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好吃。

父:7個雞蛋呢?

子:那就更更更更更更更好吃,哈哈,那我也撐著了。

不知不覺腳步都隨著他們放慢了,聽到最後自己都笑了。

原來快樂很簡單。

感悟:用心感受孩子的快樂,不加評判地順著孩子的想法,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初秋,一對父子經過一條小河,小河清澈無比,兒子想要游泳。

子:爸爸,我想游泳。

父:可以啊,但是我們得先回家換衣服,不然這衣服怎麼下水?

子:那我們趕緊回去換衣服吧。

回到家,兩人在換衣服。

父:你有沒有感覺有點冷。

子:是有點冷呢,天氣變涼了。

父:那你還想去游泳嗎?我有點怕冷。

子:那算了吧,下次天熱的時候去吧。

此後,孩子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做事不能一頭熱。

感悟:孩子是你越禁止他不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堵永遠不如疏的效果好,學習如此,遊戲更是如此。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爸爸很有錢,兒子很自豪。

子:爸爸,你有錢嗎?

父:對的,我很有錢,我也不想騙你。

子:那我是你兒子,是不是我也很有錢?

父: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子:那我為什麼還能花你的錢,你還要給我買玩具,買衣服,我想買什麼你都會滿足我呢?

父:在你沒有能力掙錢時,我是盡責任照顧你,等你獨立了,就要自己掙錢;到時候你掙多掙少跟我沒關係,正如我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兒子終於知道,爸爸的錢不是白來的,想要有錢需要自己去掙。

感悟:不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窮,更不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給他錢很容易,但教他正確認識錢卻很難。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開學,爸爸送兒子去上學,兒子滿臉的不情願。

子: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有很多不讀書的人照樣過得很好啊。

父:讀書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子:不太明白,你能仔細說說嗎?

父:小學畢業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術。

初中畢業的可以做一些機械性的操作。

高中畢業的可以學習一些機械修理的操作,知識接受的更多。

大學畢業的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所以努力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無限可能。

自此,兒子心裡開始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有了更深的認識。

感悟:孩子都會有厭學情緒,如何讓他們明白讀書的道理,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如講個具體的例子,更讓他印象深刻。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一位父親習慣每天工作前,到酒館喝上一杯酒。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

剛走到門口,發現兒子在後面。

父:你怎麼來了?而且你怎麼知道我來這了?

子:你看那腳印,我踩著你的腳印來的。

兒子的話使他為之一震,從那天起,他再也沒去喝酒了,也改掉了其他的壞習慣。

生活中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更能教育父母,

感悟:我們能發現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記住,當你形成一個壞習慣時,想想你的孩子會不會學你。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兒子考了倒數第一,爸爸心裡有點著急。

子:爸爸,我這次考了倒數第一。

父:太好了,你不用擔心有人超過你了。

兒子對爸爸的不責怪充滿感激,心裡暗暗決定下次一定好好考。

第二次,考了倒數第十。

子:爸爸,我這次進步了,考了倒數第十。

父:哇,你太厲害了,現在只離第十名只差幾名而已。

受到爸爸鼓舞的兒子,信心滿滿。

第三次,兒子考進了前十。

子:爸爸,你看,我這次進了前十,很厲害吧。

父:我真沒想到你能考這麼好,你的付出終於有收穫了。

鼓勵比批評效果來的更好。

感悟:批評孩子很簡單,既讓自己發洩不滿,還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傷害也不可避免;唯有鼓勵,才對孩子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對父子的經典對話,我看了很久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無處不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