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不花錢不請人,你的表達一樣能提高,這樣思考讓你當眾發言張口就來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去年10月,我當時主持一個『職場溝通』話題。有個網友求助說:

我的話很少,每次說話都會有多短就多短,比較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無形中傷害了別人。

有時跟客戶或經理說話時,感覺他們不是很明白我在說什麼。我已經儘量說得詳細,但總是覺得他們會誤解我的意思。

應該是我不善表達吧?!

有時候別人和我說話,我又不懂接話,結果冷場。

該怎樣提高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呢?請教教我吧。

看到他的提問,我不由得想起很多人存在這種觀念:話多的人就是表達能力強的人,這種人在社會競爭中有優勢。

於是乎,話少的人便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先天不足競爭乏力。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表達能力,並沒有這麼玄乎,我們完全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不用花錢,不用請人,照樣能把自己的能力提高。

職場人的說話能力,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想和說。

“說”指的是說話的套路或方法技巧;

“想”指的是講話的思路或思想脈絡。

我們很多人只注重表達的套路,比如會議發言的“三點論”,聊天話題的“上推下切”的技巧等。往往是學了很多套路,真正用的時候,卻總覺得力不從心!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如何“說”明白

要知道怎樣才能提高表達能力,讓我們先想一下,到底是什麼影響了自己的表達?

(一)影響表達方式的因素:

(1)語氣語調;(由你自己的心情好壞陰晴、態度誠懇認真好奇等等有關)

(2)節奏;(關聯詞的適當應用)

(3)音量;(音量要中等偏上,聲音要堅定。)

(4)清晰度;(這個需要練習,學好普通話,並且培養自信)

(5)說話的分寸感;(別人不感興趣的話、就果斷換話題)

(6)溝通方式;(體會他人的能力)

(7)迴應的技巧。(如何才是妥當的迴應,不傷害別人、如何有序地反駁別人)

(二)如何解決這些因素?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1)想清楚再說。

那問題來了,想清楚再說,到底要把什麼想清楚呢?

首先,聽的人是誰?從聽者的角度出發。

以前在公共場合到處貼著“禁止吸菸,違者罰款50元”、“禁止踩踏草坪,違者罰款”等等之類的標語,可是這些現象卻屢禁不止。

後來根據人們的心理研究,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有人喜歡做,

於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設計了以下標語“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吸菸”、“小草正在生長,請不要打擾”等柔和、人們心理易接受的標語。

這就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表達,對方更能接受。

(2)表達要簡練

表達觀點時,語句要儘可能精簡,挑重要的說,切忌廢話連篇

比如,在跟領導提意見時,你說:“基於以下5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最好的建議。現在我將詳細闡述建立在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進而對約翰•納什的分析基礎上的全部細節。”

這樣的表達既繁瑣又沒有重點。不如改成:“這是最好的建議,因為它不僅使我們的利潤增加32%,而且初始成本也最低。我有文件可以供你們查閱。”

我們在說出觀點時,沒必要說出思考的全過程,因為別人並不會像你一樣陶醉於每一個細節,直接表明簡單的要點才最重要。

(3)表達要具體

不要僅僅說出你的想法,還要給出一些簡短的理由來支持你的觀點。

比如你認為某篇文章篇幅太長,不要說:“這篇文章太長。”

而要說:“平均每篇文章1000到2000字,而這一篇有5000字,需要進行刪減,使之符合規定的平均字數。”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如何想清楚

想提升自己思考問題的深度,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內容,大家腦海裡第一件事肯定就是讀書。

其實在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到處都在提倡閱讀,好像只要不斷讀書,我們的思想就會越來越有深度。

可是大家發現了沒有,很多時候,現實情況往往是合上書,我們僅能想起來剛剛看過的那段。

等過了幾天,連自己看到那頁都沒什麼印象了。

或者看完書,感覺自己已經懂了作者的意思,而一旦要自己複述一下就會感覺很卡殼,沒辦法歸納出來。

其實讀書肯定沒錯,但是以這種讀書方法進行下去,即使每年看一百本書,都是沒用的。

那麼這是什麼問題呢?

其實本質的原因是,我們讀書的時候,沒有調動起自己的頭腦,

因為當我們讀書的時候,一旦文章調動起我們的感受系統,讓我們接受了它們,我們就再也沒必要開動腦筋思考。

最後只剩下“說得好”,“就是這樣”,“太有道理”這些片面的感覺,

至於得出這些感覺背後的邏輯推論,卻被放在了一邊。

這就是為什麼看了這麼多文章,我們好像學到了很多東西,其實回想一下,我們什麼都沒有掌握的原因。

而看書“有得著”的顯著特徵,就是你合上書本,隨便拿起書中的觀點論述,你都可以侃侃而談。

你不但能夠用書中的例子印證自己這個看法,還能夠透過自己現實生活當中的例子,去說明這個觀點。

如果你無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看法,你的表達能力,就無法得到顯著的提高。

所以看多少書並不是目的,你用什麼方法看才是。

而想要把書讀的有用,讓自己的思想不斷的提高,精進,前面已經說了,一定要在讀書的時候讓自己的大腦要參與進來

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想讓他有參與感,我們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讀書,主動的尋找書裡各個內容之間的聯繫,以及他們是如何構建起來的,這樣的讀書效果才好。

具體來說,其實在看書的時候,我們主要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就足夠我們提高我們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了。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1.這兩者的論證,是否合理?

這就是俗話說的批判性思考,也就是先懷疑,自己去判斷作者在文章中的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通過什麼方式得出來的,各種論據之間在邏輯上是否完整,是否充分

2.你能否找到文章以外的例證?

這個部分其實就是在進階的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

因為知識歸根結底還是要應用的,僅僅機械的記憶作者的東西,我們不僅容易忘記,也難以運用。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或者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去思考,進一步補充,

經過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已經很接近即使合上書,仍然能用自己的話把這本書的內容複述出來了。而這就是表達能力逐漸提升的表現。

3.這個觀點是否具有普遍性,連續性?

最後,這個問題是讓你的思考更加連貫,

因為知識之間是存在著普遍的聯繫的,即使像歷史和科學這種看似毫不相關的科目,他們都會有相通之處。

而尋找到知識的相通之處,就能慢慢把知識成體系化,系統化,

這樣在說話和表達這種考驗記性發揮的時候,你頭腦這些複雜的概念才能在最短的時間組織起來,幫你概括成一篇有邏輯,有內容的發言稿。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學會這三招,不請人不買課,照樣張口就來

最後,總結一下,表達這件事,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說的技巧,和思想上內容的組織兩個層面。

前者,涉及到的更多都是一些具體的技巧,只要勤加練習,總不會太差。

而後一個想的部分,需要我們長期持續的努力,投入。這才是決定人和人之間表達能力差異最大的層面。

那麼你現在學會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