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讀書“讀傷了”'

"
"
家長要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讀書“讀傷了”

我們小時候,都有某種食物如果吃多了,會造成“吃傷了”(以後再也不吃了)的後果。而在孩子的閱讀上,如果一味追求閱讀的高大上,那麼,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讀傷了”(以後再也不想讀了)的後果。

讓孩子自由地讀書,快樂地讀書,這遠遠比看哪些書,看多少書,怎樣看書,重要得多。

普遍說來,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看書,有兩種比較極端的心態。

一是認為孩子以讀課本為主,不應該看太多的閒書,尤其是頁碼少字數少的圖畫書;

二是認為孩子的閱讀非常重要,每一本書都很重要,書不能隨意讀,要看閱讀指導,要聽專家意見。

老實說,以上這兩種態度,都是我所不取的。在我看來,書,就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玩具,也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僅此而已。

不要用成人的視角體會孩子對書的感覺

我曾去參加一個家長沙龍。一位媽媽說,有一次她帶著孩子去遊覽西湖。結果呢,自己感覺興致勃勃,孩子卻索然無味。

她就問孩子為什麼,孩子說,西湖一點也不好看不好玩,整天看到的,就是晃來晃去的屁股!

的確,家長的視角,其實是和孩子不一樣的。當你近看麴院風荷的時候,孩子看到的是屁股;當你遠眺三潭映月的時候,孩子看到的還是屁股。最後呢,就有了家長和孩子對西湖截然不同的評價。

我們經常說,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這樣才能有孩子的視角和心態。那麼,我們要不要也趴下來看書,獲得孩子把圖書當作玩具的心態呢?

我認為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

第一個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用成人的視角,給孩子選書。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去挑選。哪怕,只是兩三歲的孩子,挑的根本不是家長認為應該讀的書。

第二個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教孩子怎樣去讀。家長的讀法並不一定適合孩子對書的理解。你看到的是背後的教育意義,孩子就是單純地喜歡裡面幽默好玩的一面。

第三個非常必要,指的是不要賦予閱讀其他的意義。對於孩子,閱讀和玩玩具、過家家應該是一個層面上的意義,就是好玩。要讓孩子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其他。只有孩子真正覺得有趣,才有可能培養成為一種習慣。

不要把書供起來讓孩子自由地閱讀

認為“課外閱讀會耽誤孩子學習”的家長,現在是越來越少了。那麼,我們就藉著怎樣看待孩子的閱讀,來談一談怎樣培養孩子對書的態度。

我知道,很多家長很尊重書,很敬重書本所代表的知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書本身還代表著閱讀的快樂,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那麼,每一本書都是老師,都應該規規矩矩嚴肅認真地對待。

於是乎,你就看到很多家長,非常看不得孩子看書時的姿勢不對,看不得孩子把書弄髒,看不得孩子在書上寫字畫畫,看不得孩子折書頁,看不得孩子借書給別人,看不得孩子把書撕破……

那簡直既不尊敬圖書和知識,也浪費了父母的金錢和心血!但是,且慢,難道父母給孩子買書,真的就是為了把書給供起來,或者,當作老師一樣尊敬嗎?

的確,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圖書,尊重知識。但是,比保護好圖書更重要的,是享受讀書。

我經常反思,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麼?學習知識,打開思維,獲得享受……無論怎樣,我想閱讀最終還是要影響到人,這才是作者寫出來,出版者印刷出來的最終目的。

我去每個人家時,都會專門去看看他們的書櫃。其中,令我最為痛心的還不是家裡凌亂地擺放的圖書,而是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卻還沒有拆封的那些書。

我有一位好朋友,閱書無數,但從來不收藏任何一本書。他每看完一本書,寫下讀書筆記,記下重要的書摘,就轉送他人。我其實很欣賞這種讀書的方式。

不要給閱讀設置門檻,閱讀本來就是開始

很多閱讀專家認為,普通的家長和孩子,不會讀書。哪怕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繪本,哪怕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哪怕表達的是全人類都會體會到的親情。

他們要把一個繪本,拆開了,分解了,每一圖畫是怎樣構圖的,每一個字句是如何蘊含深意的,每一種顏色是如何搭配的,甚至是每一個螞蟻代表了什麼社會映射,每一個小草傾斜的角度是什麼寓言……

我把這叫作基於商業化和專業化的“過度關注”和“過度指導”。對於普通的家庭,根本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偽專業門檻”。把本來可以輕鬆做的事情,弄得神祕兮兮。

也就是說,在孩子閱讀的這件事上,那些認為“自己的父母沒有資格陪孩子讀書”的論調,請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去。

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看自己喜歡的書,這就足夠了!

閱讀本身,就是孩子自我認識、自我學習的過程。如果連這個也要設置門檻,難道不是一件最為可笑的事情嗎?

換句話說,就算一本書裡蘊藏有無數的知識寶藏,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而不是事先去告知和指導。

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當我們正在欣賞一部電影的時候,如果有人在旁邊隨時劇透,那豈不是很令人討厭的嗎?!

不要剝奪閱讀的快樂,喜歡的事才能持久

很多家長很擔心,如果放任孩子去自主閱讀,會不會他們只看那些粗淺的漫畫,學不到什麼知識呢?

我很理解,但從不擔心。為什麼呢?因為,閱讀是一個自我品味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就是說,根據人的認知,小時候看漫畫繪本,大一些看童話、青春文學,後來看科幻偵探,然後看經典文學名著,最後看思想專著、隨筆散文乃至宗教心靈典籍。

這是一個基本規律,其核心就是:每個階段的閱讀,都可以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所以呢,當一個孩子還對屎尿屁感興趣的時候,你非要他讀經史子集。那麼,就算他生硬地背誦了,也沒有享受到樂趣,也沒有理解其中的深意,沒有獲得相應的知識。最為可惜的,就是很有可能破壞了孩子奠定一生喜歡閱讀的習慣。

我們小時候,都有某種食物如果吃多了,會造成“吃傷了”(以後再也不吃了)的後果。而在孩子的閱讀上,如果一味追求閱讀的高大上,那麼,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讀傷了”(以後再也不想讀了)的後果。

所以呢,如果家長看到孩子看一本書,愁眉苦臉的時候,不妨勸孩子去玩一會(可惜的是,這種情況大多是在看課本)。

同樣的,當家長看到孩子看一本書,手舞足蹈、樂不可支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幹擾、阻止或教育他,那是他最好的時刻。

至於“孩子看到不好的書”的擔心,我認為也沒有必要。這麼說吧,現在只要是公開出版的,口碑不錯的,都是開卷有益的。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讓家長放鬆心態,讓孩子自由地讀書,快樂地讀書。這遠遠比看哪些書,看多少書,怎樣看書,重要的多得多。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獲授權轉自| 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