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原因!大部分家長卻忽視了

讀書 大學 工作這一年 簡單好家長 2019-04-07
成就感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原因!大部分家長卻忽視了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不愛讀書?為什麼會離家出走?為什麼會嚴重依賴電視、手機等?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沒有成就感。

孩子的成就感是構建自信心的基礎,猶如一種內驅動力,使孩子在學習中有更高的追求,並且對於培養孩子快樂、健康的心態,完整的人格都有積極意義。

大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因為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

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如果總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基本得不到表揚和鼓勵的話,很容易挫傷其學習信心。

有個女孩和我說,媽媽給她報了五個興趣班,她只對其中的三個有點興趣,另外兩個一點興趣也沒有。三個之中,她最喜歡的是電子琴班,因為她爸爸媽媽都不會電子琴,每次她彈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誇她,她就特別高興;她最不喜歡的是數學班,因為她爸爸是數學老師,每次她做出難題同學們都說她棒,她爸爸卻說:“這麼簡單的題做出來了有什麼可沾沾自喜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老農民的孩子能考上了清華,而教授的孩子連大學也考不上的原因。因為老農民永遠對孩子滿足,孩子永遠是從成就中走來;教授看孩子怎麼看也不如他的學生,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笨。

總以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金子,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沙子

很多爸爸媽媽最常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瞧人家……”,似乎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金子,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一旦爸爸媽媽的標杆超越孩子的水平,就總會對孩子不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工作,他兒子在美國讀書,他說校園裡有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同時在操場上打籃球,中國孩子10個球進了9個,中國媽媽不滿意。美國孩子10個球進了1個,美國媽媽拼命鼓掌。中國孩子說美國媽媽有病,美國媽媽特別奇怪,因為她覺得進1個球就比沒進強。

最後的結果是,充滿自豪感的是進了1個球的美國孩子,充滿自卑感的是進了9個球的中國孩子。我們不為孩子得到的而欣慰,老為孩子失去的而遺憾,這就是今天中國孩子最大的悲哀。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信自強的品質

一個孩子願意做一件事,除了好奇心、責任感等,往往更由於以前有過良好的體驗。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到:學齡期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勤奮對自卑的衝突時期,如果他們能通過努力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他們就會形成自卑感。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作範文讀出來。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孩子要鼓勵,要給他們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肯定和鼓勵,因為他們在學習上很難找到自信。

因此,家長最好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信自強的品質,留心觀察孩子的點滴進步並給予鼓勵,多用類似下面的語言:

1. 雖然你那麼累了,但還是堅持完成了,真不容易!

2. 這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比以前短了一刻鐘,有進步!

3. 這個問題雖然你不會,但是你現在不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了,媽媽很高興!

......

學習固然有枯燥的一面,但還有發散思維的樂趣、解出難題的滿足以及收穫成績的愉悅體驗,這些都是其他娛樂活動所不能實現的。

家長一定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認可,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不斷進步,不斷攀登成績的新高峰!

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所以建議各位家長:成為孩子最好的觀眾,為孩子鼓掌喝彩!發現孩子真正擅長的,認可孩子、鼓勵孩子,解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找到成就感,比什麼都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