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小孩有三愛: 書、車、球

楊周小時最喜歡三樣東西:書、車、球。

先說書,前文提到過,楊周對書極其喜歡,不僅喜歡讀,還喜歡撕,古有晴雯撕扇,今有楊周撕書,曾把媽媽厚厚的一本年鑑讀薄了半本,但那個過程持續時間不長,而楊周是真的很喜歡讀書、聽書。而且,往往都是一本書聽了很多遍,讓媽媽反反覆覆地講,講得過程中,媽媽想給楊周擴大點詞彙量,有時就替換個詞,立即就會被糾正。一本故事書,在他還不認字時,就知道那頁是哪個故事,想聽時就翻到那頁,說:媽媽,講吧。乾脆利索。媽媽說,這個不是講過好多遍了嘛,換一個吧。不行。就得是這個,還就得是第一次用的詞!後來媽媽就很謹慎了,一開始就嚴格按書上的念,害怕哪天忘了,用錯了詞,讓孩子著急。後來媽媽都講煩了,一個故事沒完沒了的,就跟楊周商量兩人換著講。估計楊周也在等著呢,很高興,開始跟媽媽兩個人還有點小結巴,流暢後又講給家裡別人聽,最後發展到有外人也敢講,還講得更大聲。就這樣每天講,每天講,楊週會了很多故事,一本恐龍的書,能從第一個字複述到最後一個。後來上幼兒園之後,楊周又把這一講述能力發揚廣大,回家來就給媽媽講在幼兒園聽的故事,媽媽記憶最深的是木蘭的故事,開頭是:木蘭是個好姑娘,……利用機會,媽媽還教他背誦了木蘭詞,這給他後來上學打下了良好的記憶基礎。

關於讀書,楊周還有個段子。楊周兩歲時,一個夏天飯後,大家在外面乘涼,就見楊周進屋拿了本書出來,兩人捧著,書是打開著的,他邊走邊念。鄰居們嘖嘖稱奇,爺爺奶奶臉上止不住地笑。楊媽,蒙了。不知道兒子什麼時候有了這個本事。迎面走過去看看,差地笑抽,書是反著的。真乃神童!

但是,楊周學習語言的過程技巧和能力還是讓媽媽很佩服的。楊媽清楚地記得楊周第一次說“貝”字的情形。那時候楊周差兩天滿十個月,媽媽抱著洗過澡的楊周,親親臉蛋,說:寶貝真乖。楊周指著媽媽說:貝。清清楚楚。媽媽說:再說一次。他又指著聞聲而入的爸爸說:貝。在爸爸媽媽欣喜的對視中指著牆上畫中的小孩說“貝”。第二天,全家人,還有他的虎頭小帽,小豬枕頭,都“貝”, “貝”了好幾天。還讓媽媽把“貝”字寫給他看。媽媽就寫下來貼門上,想起來就讓他看。然後,他想起講過的故事裡有“小寶貝穿著不怕冷的大衣”,就自己翻書找,找到“貝”字就興奮地指給媽媽看,好像尋到了寶。一番折騰,他牢牢地記住了這個“貝”字。非常符合語言的學習規律,聽懂,會說,練習,應用。不只語言,所有能力技巧的獲得都不外這樣的過程,先習得後應用,在應用中進一步理解掌握至純熟,哪怕開始時用的不對,也能慢慢矯正,就怕不用,不用永遠不會。在楊週上一年級時,新學了詞:張牙舞爪。他覺得新鮮,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開始應用,清潔工、司機、鄰居、姥姥,所有人都張牙舞爪了。到後來徹底明白這個詞用法後,他自己也笑了,說就覺得這個詞好玩,為了記住,就用了。跟他小時候說說都是“貝”一樣的,在練習中記熟並學會運用。

識字後的楊周酷愛讀書,怕他視力受影響,媽媽開始選擇不讓他自己讀,所有在他上一年級時,媽媽又給他讀了《魯賓遜漂流記》,每天在他寫完作業後讀兩章,怕影響他睡眠和第二天的課,他有時候很不甘心想多聽點,那就得提前寫完作業,不然媽媽絕不讓步,保證他九點之前睡覺。到二年級後,他自己又把《魯賓遜漂流記》重讀了一遍。估計時覺得別人講不如自己讀收穫大,以後都是自己讀了。之後楊周讀了很多,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不愛讀,其他都讀了,一次跟他爸爸逗著玩時來了一句“休得逼我!”;《亮劍》更是讀得熟熟的,問他裡面所有事情都門清。

讀網絡書籍也是楊媽牽的頭。前文提到過,楊周和爺爺奶奶的感情非常深,每個週末都要回奶奶家,路途不近,單程一個多小時,寶貴的親子時間不能浪費,娘兩個就經常玩連詞、單詞接龍、交換角色練習走遍美國等遊戲。一次楊媽腦抽,在車上給他講看過的網絡小說壞事多磨,輕鬆搞笑的那種,不想他後來上癮,開始自行讀網絡小說,什麼誅仙啥的,及至後來眼睛近視帶上了眼鏡,也不知是不是網絡小說害的,白費了媽媽當初保護他眼睛的一番功夫。楊媽想起來,就會一生長嘆。自己看小說能看到凌晨四點,怎麼就近視不了呢!

第十七章 楊周愛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