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初最著名的軍隊統帥、決定滿清入主中原的關鍵人物多爾袞,生前戰功赫赫,攝政時權勢熏天,卻在壯年十分突然而死,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古今疑團。

多爾袞的死因竟有這麼多說法 哪個更令人相信

史載: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大妃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遼寧新賓縣老城),為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多爾袞生前勇謀兼備,簡單輕易死掉不大可能。那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死因是啥?後人作了許多分析解讀,因為眾說紛紜,也是看得一頭霧水,莫衷一是。

清朝官方給出的通行答案,說多爾袞是順治七年(1650年)入冬出獵古北口墜馬受傷不治,死於喀喇城,年39歲。

關鍵是,清朝官方對於多爾袞具體死亡的前因後果和過程都語焉不詳,簡而概之。介於多爾袞突然死亡的微妙時間節點,身後又先是享受皇帝王治喪禮遇,而後不久又被追懲,進而削爵、掘墓戮屍。這就讓人懷疑此事的表相之下,也許有著不可被人知曉的祕密,進而對於其死因更加猜測不已。

多爾袞到底是體弱多病舊疾復發而死?是受傷不治身亡?還是被蓄意謀殺了呢?

不確定性的歷史事件,往往最能抓住人們的好奇心理。本篇也羅列一下有關多爾袞死因的多種說法來比較比較:

&通常看到的有關多爾袞的死因記載,來源都出自明末清初談遷的【北遊錄】記載: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墮馬受傷,膝受重創,塗以涼膏,太醫傅胤祖認為用錯了藥。至十二月初九日卒於喀喇城。

&多爾袞從成年20多歲之後就時常生病,在他自己敘述、別人議論、史料記載裡都有很多次。他的一些平時身體健壯如牛的兄弟侄子們很多都是二三十歲病亡,而多爾袞健康狀況一向不佳,卻能活到39歲,而且在死前幾天還能正常地行獵,可見他當時並沒有什麼極其嚴重的病症,甚至絕症之類,突然病死之說不大可能。

&影視劇中對多爾袞之死是怎麼描寫的呢?歷史劇《孝莊祕史》中,多爾袞是在戰鬥中傷重不治而亡的。鎮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將姜鑲得知多鐸病故、多爾袞染病後叛變,多爾袞經不起福臨譏諷,不顧大玉兒勸阻,堅持率兵攻打姜鑲。不料,多爾袞雖殺死姜鑲,自己卻也傷重身亡。因為這是藝術作品,自然是編劇說了算了。

多爾袞的死因竟有這麼多說法 哪個更令人相信

(劇照)

而在小說作品中,多爾袞的死被演繹成是少年順治親自下的圈套。說是順治帝故意把蒙古王公進貢的一匹正宗汗血寶馬讓瘋狗咬傷染上狂犬病毒,之後又故意炫耀使寶馬被多爾袞搶去騎用。1650年12月28日,多爾袞騎著那匹28天前進貢的汗血寶馬,在古北口外出獵,正當他拉弓準備射殺一頭梅花鹿時,汗血寶馬突然狂跳不止,多爾袞立時墜落馬下,寶馬仍然不停的長鳴還亂跑,地上的多爾袞被寶馬又踏又咬。跟隨多爾袞的鰲拜等人哪裡會想到出現這事,請命皇上如何處理,福臨回覆“救十四王爺重要,寶馬就地正法。”在場的官兵接到命令,亂箭齊發射,寶馬被射成刺蝟倒地死亡,多爾袞被救出後,人們發現也被射中了三箭,還沒來得及醫治就斷氣了···。

&有人分析認為多爾袞死於外因作用下突發的腦溢血。多爾袞和他的兄長皇太極一樣患有腦血管疾病,像這樣的疾病很可能在馬上發生高血壓造成眩暈墜馬。根據詞條解釋:“腦出血起病急驟、病情凶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大量史料可以佐證,愛新覺羅家族在那個時候的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遺傳,明顯死於這類疾病因的,其家族就有莽古爾泰、德格類、皇太極、豪格等人。

&有人認為多爾袞之死與孝莊皇太后有關。孝莊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其政治手段與隱忍並不比多爾袞差多少。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繼位、多爾袞攝政時就規定,從孝莊皇太后開始,嚴格執行後宮不得干政的制度···。為了兒子皇位,孝莊太后一邊與多爾袞虛委以蛇,一邊暗中聯絡或挑起兩皇旗骨幹和被多爾袞打壓的兩紅旗等其他力量,如濟爾哈朗、索尼、范文程等,對多爾袞進行反擊。

多爾袞的死因竟有這麼多說法 哪個更令人相信

多爾袞禁止孝莊干政,早已引引起了孝莊的不滿。因此,孝莊與人合謀害死多爾袞完全有可能。再說多爾袞出獵受傷住進的這個喀喇城,在今天的河北承德附近,當時是科爾沁蒙古地盤,也就是孝莊皇后的孃家。於是後面的事情就容易了。多爾袞因墜馬受傷,扈從的科爾沁王爺(孝莊皇后親哥)獻上所謂的治傷“良藥”和名醫,留下了“塗以涼膏不合”之說,導致感染髮炎,而後一個月不到,多爾袞不治身亡。

&認為多爾袞的死與其兄長阿濟格有關的說法也不少。多爾袞死時,阿濟格也隨行,在多爾袞死後,諸王五次哭臨,阿濟格獨不至。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勞親,令其多率兵馬來,並囑勞親不要把調兵事告知諸王。並脅迫原多爾袞所管兩白旗大臣附庸於他。在到達京城外的時候,阿濟格與其子勞親合軍,令部下大張旗幟,環喪車而行。此時阿濟格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妄圖在小順治帝來的時候,幹掉順治及其他王公大臣,篡奪帝位。阿濟格能在多爾袞死後很短的時間,就把這些舉措安排妥當,可見阿濟格早已懷有殺多爾袞取而代之的動機。種種跡象表明,阿濟格與多爾袞的死肯定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多爾袞死前不久,順治六年三月,德豫親王多鐸去世。阿濟格自認為功勞卓著,聞訊後派人向多爾袞表達:“輔政德豫親王征討流寇時,在慶都躲到偏僻地方,在潼關、西安時不全殲其眾,追剿騰機思時不取其國,功績並不顯著,不該對其子給予優厚待遇。我是太祖的兒子、皇帝的叔叔,應該叫叔王才是。”多爾袞斥其狂妄。阿濟格又請求營建府邸,多爾袞也沒批准,還告誡阿濟格禁止干預朝廷事務及交接漢官。或許在此時刻,阿濟格已經起了對多爾袞的殺心。

還有史料說,多爾袞彌留之際,其兄長阿濟格當時在他身邊,兩人有過密談。多爾袞剛一斷氣,阿濟格立即派自己統帥的三百騎兵飛馳北京,如同發動軍事政變一樣緊急。大學士剛林身為多爾袞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細,立即上馬飛奔進京,提醒順治帝關閉城門,通知諸王做好防變準備。順治帝聽從其他王爺們的建議,將三百飛騎收容誄殺殆盡。阿濟格隨多爾袞的靈柩進京時,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監牢幽禁。他在監獄中還企圖舉火,被賜令自盡。

&有說多爾袞的死與其近侍蘇克薩哈有關。權力之爭的幕後,隱藏著複雜的宮廷矛盾。在多爾袞死後不久,他的貼身侍衛蘇克薩哈就向開始親政順治皇帝遞上一封檢舉奏章,揭發多爾袞生前曾與黨羽密謀,企圖率兩白旗移駐永平,“陰謀篡奪”;又說他偷偷地製成了皇帝登基的龍袍,家中收藏著當皇帝用的珠寶。因為這一舉報正和要出出被壓抑之氣的順治帝心願,蘇克薩哈被加官進爵,在順治死後,還成為四大輔臣之一。

多爾袞的死因竟有這麼多說法 哪個更令人相信

這使人不得不產生懷疑蘇克薩哈是否與多爾袞的突然死亡有關?史料說,蘇克薩哈頗能察顏觀色,又有勇謀。最早,他見多爾袞擁立順治有功,在朝中獨攬大權,不光儀仗規格與順治不相上下,朝臣任免等大事也均由他一個人說了算,權勢煊赫,於是押寶在多爾袞身上,竭力依附於他,也很快成為多爾袞的心腹。但是隨著小皇帝的長大,很快就要大婚,到時多爾袞就會被迫交出政治權力。作為心腹的他,肯定知道順治是如何憎恨多爾袞。他是否趁多爾袞生病幹掉了多爾袞,以圖在順治帝親政面前立了頭功。意圖進階,令人猜疑。

&根據《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多爾袞生前最後一次出獵的全過程是:順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攝政王身體欠安,居家煩悶,欲出口外野遊。”

這一次出遊,多爾袞帶上了清王朝絕大部分政治核心人物。其中有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巴圖魯親王阿濟格、和碩豫親王多尼、巽親王滿達海、多羅承澤郡王碩塞、多羅端重郡王博洛、多羅謙郡王瓦克達,以及諸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等人。

在這些隨行的親、郡王中,既有多爾袞的政敵,也有多爾袞在朝中的親信重臣。他把這些人帶在身邊,一方面是為了隨時處理政事,同時也是為了使自己雖然身在京外,仍能控制朝政。

與多爾袞一行自京師齊化門外出發。一路之上邊走邊行獵。經過七天之後,十一月十八日到達遵化境內,當天住宿湯泉。這天,多爾袞還賜給鄭親王濟爾哈朗、英親王阿濟格備有鞍轡的馬各一匹,未備鞍轡的散馬各一匹。賞賜滿達海、多尼、博洛馬匹各一。多爾袞所帶領的這些王公貴族們,在湯泉沐浴之後,於次日離開湯泉,“十九日,宿遵化。二十日,宿三屯營。”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五日,宿劉漢河。初七日,宿喀喇城。是日,皇父攝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時,皇父攝政王猝崩。”

細讀上述記載會發現,多爾袞應該是在劉漢河駐紮狩獵的時候墜馬受傷的,所以轉移到附近的喀喇城休養。但【清世祖實錄】裡面的記載卻說,當時喀喇城剛剛開始動工,根本連間房子都沒有。到那裡只能紮營安寨,宿於營帳之中。如果多爾袞在來喀喇城之前就已經傷重,又為何會折騰去此荒蕪之處駐紮,令人百思不解。

在【清世祖實錄】中還有記載說“又於初八日,英王知攝政王病劇,乃於初九日早,遣人往取葛丹之女”。可見,多爾袞初七到喀喇城之前身體還不壞,然而健康狀況卻在到達喀喇城的第二天(初八)一早就形勢急轉直下,甚至到了病危的地步。

這樣推測,多爾袞從腿部受傷到突然病重死亡,經歷是很短暫的。也難怪史料中會用“猝崩”來記載了。

關於多爾袞死後被追罰掘墓戮屍的具體情況,當時在北京的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戰紀》中記載說:“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據傳,民國時的1943年夏,盜墓者曾潛入多爾袞陵墓的正墳,只見地宮中擺放一隻三尺多高的藍花壇子,裡面放著兩節木炭。當時看管墓地的老兵丁向盜墓者解釋說:“九王爺身後被論罪,其中的金銀圓寶都被掘去。墳地已經遭過九索(挖抄九次)。罈子是骨灰罐,是一個虛驚位。”可見,史料中有關多爾袞死後被掘墓戮屍揚灰的說法是可信的。

多爾袞的死因竟有這麼多說法 哪個更令人相信

乾隆四十三年,多爾袞在隔了兩朝近百年後,他的後輩乾隆帝弘曆閱看前朝實錄,認為多爾袞“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明示為這位先輩平反昭雪,還其原爵,使之進入清代鐵帽子王行列。

從滿清愛新覺羅氏皇族角度看,多爾袞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創建者,這無可爭議。乾隆帝為他重新作出評價,也是尊重歷史。但乾隆帝仍很慎行,擔心日後會因此惹起宮廷是非。於是他又在上諭中申明:“為後世徵信計,將從前關於此事之上諭,均不得載入國史。”於是有關多爾袞的檔案被概行銷燬,以至《八旗通志》中提到多爾袞死的事,也只寥寥數言,讓後人難以搞清楚多爾袞身死期間的真實情況。

無論如何,多爾袞還是榮幸得到了其後輩皇帝“定國開基、厥功最著”的崇高評價。他真的在天有靈,也該欣慰知足了。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