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孩子需要一點鈍感力,為他的幸福保駕護航

敏感孩子需要一點鈍感力,為他的幸福保駕護航

孩子,你這是咋了

一個小朋友剛學習騎車,騎得不是很熟練,經常摔倒。一次摔倒時動作有些滑稽,同伴們覺得好玩而哈哈大笑,摔倒的小朋友本來爬起來準備繼續騎,聽到同伴的笑聲瞬間就大哭起來,嘴裡還不停的說:不許笑我!

上面的事件經常會在我們生活中遇到,很多孩子會因為各種不經意的小事而不高興,傷心大哭。而且低落的情緒會持續很久。這些孩子普遍都非常敏感,內心比較脆弱,情緒很容易受外界干擾,相對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會變差,面對這樣的孩子需要一點鈍感力來平衡他們的敏感係數。

“鈍感力”一詞其實是日本作家 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dùn gǎn,心理學名詞,與“敏感”意思相對,詞性相同,兩者互為反義詞。鈍感是人的動作活動反應慢度的標尺,是用來描述人活動速率的。鈍感係數越高則對外部反應越遲鈍,同時其敏感度也會越低,人的思維只有鈍感係數與敏感係數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否則反之。

摘自《鈍感力》一書的內容簡介

敏感孩子需要一點鈍感力,為他的幸福保駕護航

你聽我說

  • 培養孩子頓感力的五大好處:

  1. 可以快速忘記不愉快,讓孩子更容易快樂,內心自我療愈能力更強大。

  2. 認定目標,不會因為外界的阻撓而放棄,實現過程中即使失敗也會繼續挑戰。

  3.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影響自我價值的肯定。

  4.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對來自外界的傷害會用一種善意的方式化解,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5.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能夠客觀評估自己的真實能力,避免心理落差帶來的打擊。

敏感孩子需要一點鈍感力,為他的幸福保駕護航

最好的呵護

其實我們的孩子大多生來鈍感力都是很好的,都是因為成人的不當養育,過度喚醒,破壞了孩子的鈍感力。那麼怎樣避免破壞孩子的鈍感力呢?

  • 不攀比,讓孩子做自己

當我們經常用評判的語言去向孩子表述,拿孩子去和別人攀比時,孩子就會覺得我們認為他不夠好,我們愛別人家的孩子勝過他,這時候孩子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變得非常好勝輸不起,要麼變得自卑,自暴自棄。

  • 不過度關注

明明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父母總是喜歡越俎代庖,摔一跤,本來沒啥事兒,父母的緊張讓孩子覺得這事兒很嚴重,我得做點啥才對。所以過度關注只會喚醒孩子內在的過度需求,想讓孩子不敏感都困難,所以多給孩子一點自我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我調整。

  • 不過多指責,抱怨

有時候,我們在面對問題時,著眼點不在處理事件本身,不管來龍去脈,也不管青紅皁白先對孩子一頓數落,翻舊賬,貼標籤,讓孩子過度緊張,對面對問題產生恐懼,孩子自然因壓力變得敏感,破壞了原有的鈍感力。

  • 不隨便拿孩子開玩笑,不取笑,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

成人間經常覺得孩子還小,逗逗孩子找點樂,殊不知你的不經意,無所謂的一笑了之卻讓孩子因為被侵犯而全身戒備,變得敏感多疑。

所以,想讓孩子不被外界干擾,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就保護好孩子的鈍感力吧。

最後把渡邊淳一先生的兩句話送給大家:

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邊淳一

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當然擁有才能,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頓感力。——渡邊淳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