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不完美媽媽 日本 文章 渡邊淳一 尼莫媽媽育兒師 2019-09-07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鈍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對於他們自身的評價,他們很"遲鈍",對於外界的評

價,他們似乎聽不到,也聽不懂。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他,也不會去主動認可別人。

所以,別人的讚揚不會讓他們驕傲,別人的批評、譴責也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大多數人會厭惡別人的嫉妒和諷刺,但是,那些鈍感的人卻相反,他們反而是對那些嫉妒諷刺的人懷有感恩之心。鈍感的人從嫉妒與諷刺的人嘴裡知道了他們的優點,多虧了這些人,他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優點。

  •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從容、淡定,也是鈍感的人具有的特質。對待失敗,他們選擇忽略,只朝著目標前行,面對成功、面對表揚,他們不會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東西,他們選擇正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從來都不會強行去爭取,這是不得寸進尺的優點。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鈍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對於他們自身的評價,他們很"遲鈍",對於外界的評

價,他們似乎聽不到,也聽不懂。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他,也不會去主動認可別人。

所以,別人的讚揚不會讓他們驕傲,別人的批評、譴責也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大多數人會厭惡別人的嫉妒和諷刺,但是,那些鈍感的人卻相反,他們反而是對那些嫉妒諷刺的人懷有感恩之心。鈍感的人從嫉妒與諷刺的人嘴裡知道了他們的優點,多虧了這些人,他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優點。

  •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從容、淡定,也是鈍感的人具有的特質。對待失敗,他們選擇忽略,只朝著目標前行,面對成功、面對表揚,他們不會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東西,他們選擇正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從來都不會強行去爭取,這是不得寸進尺的優點。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有"鈍感力"的父母,能夠培養出有"鈍感力"的孩子

父母為孩子展現出的模樣,多為孩子未來的模樣。焦慮的父母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而鈍感的父母會培養出鈍感的孩子。

有鈍感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擁有以下三種特質:

  • 沒有"玻璃心"

父母不會隨便在意外界的評價,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外界的影響包括環境的變化、包括他人對孩子的評價等等,這兩個部分也是影響最大的部分。

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次考差、同齡人的嘲笑與諷刺、同齡人的拋棄......變得沮喪。

外界的一絲變化很容易就能夠影響孩子的內心,如果這個變化是好的,那麼那麼孩子將會放大這個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是不好的,孩子也會放大這個變化,只是變得更加沮喪、挫敗了。

然而,鈍感的孩子卻能夠很好地應付以上兩個方面的東西。

  • 對待不好的事情,變得"佛系"

有些人認為"佛系"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的表現,其實,"佛系"也是要分實際情況討論的。

鈍感的孩子的佛系體現在,不過分在乎事情的結果、不刻意追求某種狀態、不可以融入某一個社交環境......有些成年人連這些都做不到,但是,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卻能夠做到。

這是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只看著前方的路、努力前行、不患得患失的表現。雖然孩子不過分在乎結果,但是,只要孩子能夠保持這種狀態,最終,孩子的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鈍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對於他們自身的評價,他們很"遲鈍",對於外界的評

價,他們似乎聽不到,也聽不懂。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他,也不會去主動認可別人。

所以,別人的讚揚不會讓他們驕傲,別人的批評、譴責也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大多數人會厭惡別人的嫉妒和諷刺,但是,那些鈍感的人卻相反,他們反而是對那些嫉妒諷刺的人懷有感恩之心。鈍感的人從嫉妒與諷刺的人嘴裡知道了他們的優點,多虧了這些人,他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優點。

  •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從容、淡定,也是鈍感的人具有的特質。對待失敗,他們選擇忽略,只朝著目標前行,面對成功、面對表揚,他們不會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東西,他們選擇正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從來都不會強行去爭取,這是不得寸進尺的優點。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有"鈍感力"的父母,能夠培養出有"鈍感力"的孩子

父母為孩子展現出的模樣,多為孩子未來的模樣。焦慮的父母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而鈍感的父母會培養出鈍感的孩子。

有鈍感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擁有以下三種特質:

  • 沒有"玻璃心"

父母不會隨便在意外界的評價,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外界的影響包括環境的變化、包括他人對孩子的評價等等,這兩個部分也是影響最大的部分。

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次考差、同齡人的嘲笑與諷刺、同齡人的拋棄......變得沮喪。

外界的一絲變化很容易就能夠影響孩子的內心,如果這個變化是好的,那麼那麼孩子將會放大這個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是不好的,孩子也會放大這個變化,只是變得更加沮喪、挫敗了。

然而,鈍感的孩子卻能夠很好地應付以上兩個方面的東西。

  • 對待不好的事情,變得"佛系"

有些人認為"佛系"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的表現,其實,"佛系"也是要分實際情況討論的。

鈍感的孩子的佛系體現在,不過分在乎事情的結果、不刻意追求某種狀態、不可以融入某一個社交環境......有些成年人連這些都做不到,但是,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卻能夠做到。

這是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只看著前方的路、努力前行、不患得患失的表現。雖然孩子不過分在乎結果,但是,只要孩子能夠保持這種狀態,最終,孩子的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擁有一定的抗挫力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很活潑開朗,整天都是處於一種沒心沒肺的狀態。但是,這個孩子卻是一個鈍感的小孩。他喜歡參與一些活動,卻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

有一回,他在一個比賽中沒有拿到名次,我開玩笑說:"你沒有拿到獎,難道你就不難過嗎?"這個孩子回答:"難過也不能改變事實啊,我爸媽說了,參與了,學到新知識了,這可比結果重要多了。"

面對失敗,鈍感的孩子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讓孩子在經歷挫折時,能夠時刻保持腦子的清醒,從容淡定地面對挫折,運用自己的力量,加上週圍人的力量,把問題解決掉。

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培養"鈍感力"

當孩子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孩子會產生焦慮;當父母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父母也容易產生焦慮。要是不想讓焦慮影響親子的生活狀態,父母應該擁有"鈍感力",並且用鈍感的狀態,將孩子也培養成為一個有"鈍感力"的人。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包容

鈍感的父母要做到包容,包容孩子的缺點、包容孩子身上令父母不滿意的地方。那麼,包容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父母不要隨意拿孩子與他人去比較,既要承認孩子的優點,也要接受孩子的缺點。對於孩子的優缺點,父母都不能過於放大。這樣,孩子便能更加從容地面對自己。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也要選擇包容孩子,要和孩子說清楚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鈍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對於他們自身的評價,他們很"遲鈍",對於外界的評

價,他們似乎聽不到,也聽不懂。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他,也不會去主動認可別人。

所以,別人的讚揚不會讓他們驕傲,別人的批評、譴責也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大多數人會厭惡別人的嫉妒和諷刺,但是,那些鈍感的人卻相反,他們反而是對那些嫉妒諷刺的人懷有感恩之心。鈍感的人從嫉妒與諷刺的人嘴裡知道了他們的優點,多虧了這些人,他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優點。

  •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從容、淡定,也是鈍感的人具有的特質。對待失敗,他們選擇忽略,只朝著目標前行,面對成功、面對表揚,他們不會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東西,他們選擇正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從來都不會強行去爭取,這是不得寸進尺的優點。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有"鈍感力"的父母,能夠培養出有"鈍感力"的孩子

父母為孩子展現出的模樣,多為孩子未來的模樣。焦慮的父母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而鈍感的父母會培養出鈍感的孩子。

有鈍感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擁有以下三種特質:

  • 沒有"玻璃心"

父母不會隨便在意外界的評價,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外界的影響包括環境的變化、包括他人對孩子的評價等等,這兩個部分也是影響最大的部分。

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次考差、同齡人的嘲笑與諷刺、同齡人的拋棄......變得沮喪。

外界的一絲變化很容易就能夠影響孩子的內心,如果這個變化是好的,那麼那麼孩子將會放大這個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是不好的,孩子也會放大這個變化,只是變得更加沮喪、挫敗了。

然而,鈍感的孩子卻能夠很好地應付以上兩個方面的東西。

  • 對待不好的事情,變得"佛系"

有些人認為"佛系"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的表現,其實,"佛系"也是要分實際情況討論的。

鈍感的孩子的佛系體現在,不過分在乎事情的結果、不刻意追求某種狀態、不可以融入某一個社交環境......有些成年人連這些都做不到,但是,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卻能夠做到。

這是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只看著前方的路、努力前行、不患得患失的表現。雖然孩子不過分在乎結果,但是,只要孩子能夠保持這種狀態,最終,孩子的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擁有一定的抗挫力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很活潑開朗,整天都是處於一種沒心沒肺的狀態。但是,這個孩子卻是一個鈍感的小孩。他喜歡參與一些活動,卻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

有一回,他在一個比賽中沒有拿到名次,我開玩笑說:"你沒有拿到獎,難道你就不難過嗎?"這個孩子回答:"難過也不能改變事實啊,我爸媽說了,參與了,學到新知識了,這可比結果重要多了。"

面對失敗,鈍感的孩子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讓孩子在經歷挫折時,能夠時刻保持腦子的清醒,從容淡定地面對挫折,運用自己的力量,加上週圍人的力量,把問題解決掉。

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培養"鈍感力"

當孩子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孩子會產生焦慮;當父母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父母也容易產生焦慮。要是不想讓焦慮影響親子的生活狀態,父母應該擁有"鈍感力",並且用鈍感的狀態,將孩子也培養成為一個有"鈍感力"的人。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包容

鈍感的父母要做到包容,包容孩子的缺點、包容孩子身上令父母不滿意的地方。那麼,包容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父母不要隨意拿孩子與他人去比較,既要承認孩子的優點,也要接受孩子的缺點。對於孩子的優缺點,父母都不能過於放大。這樣,孩子便能更加從容地面對自己。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也要選擇包容孩子,要和孩子說清楚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變通

鈍感的父母,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給予孩子自由。

黃磊的教育方式一直都被別人稱讚,前段時間,多多染了紫色的頭髮。很多家長認為,這是給予了孩子充分自由的表現。但是,自由並不是讓孩子去做他想做任何他想做得事情。

孩子的自由應該是分場合,在某些地方,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很多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由;而在某些場合,父母就要約束孩子的行為,不能讓孩子亂了分寸。

適時的自由,會讓孩子懂得把握分寸,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用更穩定的情緒

有一次,我看到一對小夥伴不小心吵了起來,最終兩人都不小心摔在地上。

其中一個媽媽看到孩子摔在地上,便破口大罵:"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好好玩著,你也能摔。還有,你為什麼要和別人打架......"

本來這個孩子還沒有覺得什麼,經過父母不斷地"教育",孩子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而另外一個孩子的媽媽則沒有責怪孩子,她平靜地問了孩子一句:"你沒事吧?"聽到孩子說沒事,這位媽媽就把孩子帶回了家。這個孩子原本以為自己一定會受到責怪,結果父母卻沒有責怪他。

但是,這個孩子並不感覺到輕鬆,相反,他感覺到壓抑,感覺到很愧疚。於是,在回家路上,孩子便主動向父母說明了剛才發生的事情。

兩個媽媽的不同在於情緒管理上面,父母以不同的情緒面對孩子,最終,孩子的表現也是不同的。若是父母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很多事情都會自動變得簡單很多。

就像渡邊淳一所說的: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所以,父母應該擁有鈍感力,運用鈍感力去教育孩子,然後也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擁有"鈍感力"的人吧!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聽到了這個好消息,便說:"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們今天晚上得慶祝以下才行啊!說吧,兒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麼,我們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興奮地跳了起來,說:"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點頭:"好,就聽你的。"

聽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對話,我忍不住為孩子潑了冷水:"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給你慶祝吧!你現在趕緊吃完飯,趕緊去學習吧。"

聽到我說的話,孩子的臉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現在的社會競爭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覺到焦慮。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放鬆便落後於別人,所以,父母寧願讓孩子多揹負一點壓力,也不願意讓孩子有放鬆的時間。

可是,父母的焦慮真的有用嗎?父母把孩子逼得這麼緊,孩子就能馬上考好嗎?答案沒有如父母的心願。

孩子的學習、成長並不是一瞬間的事情,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經營,不是靠父母的焦慮、催促就能快速達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慮。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焦慮呢?答案是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的定義和五個特質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是指"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擁有"鈍感力"的人有5個特質:

  • 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很快就能共忘記事情,也就是健忘。對於一些讓自身悲傷、難過、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鈍感的人選擇健忘。對於自己的失敗、所經歷過的挫折,鈍感的人也選擇健忘。

因為經常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所以鈍感的人總是活得活得很輕鬆,很快樂,也容易滿足,幸福感比較高。

  • 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對於失敗與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讓他們一直處於一種得意洋洋的狀態,而一次失敗就能夠打敗他們,甚至讓有些人永遠都站不起來。

然而,面對失敗,鈍感的人的反射弧卻要長許多。他們似乎感受不到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認定了的事情,他們一定會走完。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鈍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對於他們自身的評價,他們很"遲鈍",對於外界的評

價,他們似乎聽不到,也聽不懂。他們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他,也不會去主動認可別人。

所以,別人的讚揚不會讓他們驕傲,別人的批評、譴責也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大多數人會厭惡別人的嫉妒和諷刺,但是,那些鈍感的人卻相反,他們反而是對那些嫉妒諷刺的人懷有感恩之心。鈍感的人從嫉妒與諷刺的人嘴裡知道了他們的優點,多虧了這些人,他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優點。

  • 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從容、淡定,也是鈍感的人具有的特質。對待失敗,他們選擇忽略,只朝著目標前行,面對成功、面對表揚,他們不會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東西,他們選擇正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從來都不會強行去爭取,這是不得寸進尺的優點。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有"鈍感力"的父母,能夠培養出有"鈍感力"的孩子

父母為孩子展現出的模樣,多為孩子未來的模樣。焦慮的父母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而鈍感的父母會培養出鈍感的孩子。

有鈍感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擁有以下三種特質:

  • 沒有"玻璃心"

父母不會隨便在意外界的評價,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不易受外界的影響。外界的影響包括環境的變化、包括他人對孩子的評價等等,這兩個部分也是影響最大的部分。

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次考差、同齡人的嘲笑與諷刺、同齡人的拋棄......變得沮喪。

外界的一絲變化很容易就能夠影響孩子的內心,如果這個變化是好的,那麼那麼孩子將會放大這個變化;如果這個變化是不好的,孩子也會放大這個變化,只是變得更加沮喪、挫敗了。

然而,鈍感的孩子卻能夠很好地應付以上兩個方面的東西。

  • 對待不好的事情,變得"佛系"

有些人認為"佛系"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安於現狀的表現,其實,"佛系"也是要分實際情況討論的。

鈍感的孩子的佛系體現在,不過分在乎事情的結果、不刻意追求某種狀態、不可以融入某一個社交環境......有些成年人連這些都做不到,但是,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卻能夠做到。

這是一種從容的狀態,一種只看著前方的路、努力前行、不患得患失的表現。雖然孩子不過分在乎結果,但是,只要孩子能夠保持這種狀態,最終,孩子的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擁有一定的抗挫力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很活潑開朗,整天都是處於一種沒心沒肺的狀態。但是,這個孩子卻是一個鈍感的小孩。他喜歡參與一些活動,卻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

有一回,他在一個比賽中沒有拿到名次,我開玩笑說:"你沒有拿到獎,難道你就不難過嗎?"這個孩子回答:"難過也不能改變事實啊,我爸媽說了,參與了,學到新知識了,這可比結果重要多了。"

面對失敗,鈍感的孩子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讓孩子在經歷挫折時,能夠時刻保持腦子的清醒,從容淡定地面對挫折,運用自己的力量,加上週圍人的力量,把問題解決掉。

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培養"鈍感力"

當孩子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孩子會產生焦慮;當父母過分在意某些榮譽時,父母也容易產生焦慮。要是不想讓焦慮影響親子的生活狀態,父母應該擁有"鈍感力",並且用鈍感的狀態,將孩子也培養成為一個有"鈍感力"的人。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包容

鈍感的父母要做到包容,包容孩子的缺點、包容孩子身上令父母不滿意的地方。那麼,包容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父母不要隨意拿孩子與他人去比較,既要承認孩子的優點,也要接受孩子的缺點。對於孩子的優缺點,父母都不能過於放大。這樣,孩子便能更加從容地面對自己。

其次,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也要選擇包容孩子,要和孩子說清楚錯誤,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變通

鈍感的父母,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給予孩子自由。

黃磊的教育方式一直都被別人稱讚,前段時間,多多染了紫色的頭髮。很多家長認為,這是給予了孩子充分自由的表現。但是,自由並不是讓孩子去做他想做任何他想做得事情。

孩子的自由應該是分場合,在某些地方,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很多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由;而在某些場合,父母就要約束孩子的行為,不能讓孩子亂了分寸。

適時的自由,會讓孩子懂得把握分寸,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做鈍感型的父母,要用更穩定的情緒

有一次,我看到一對小夥伴不小心吵了起來,最終兩人都不小心摔在地上。

其中一個媽媽看到孩子摔在地上,便破口大罵:"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好好玩著,你也能摔。還有,你為什麼要和別人打架......"

本來這個孩子還沒有覺得什麼,經過父母不斷地"教育",孩子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而另外一個孩子的媽媽則沒有責怪孩子,她平靜地問了孩子一句:"你沒事吧?"聽到孩子說沒事,這位媽媽就把孩子帶回了家。這個孩子原本以為自己一定會受到責怪,結果父母卻沒有責怪他。

但是,這個孩子並不感覺到輕鬆,相反,他感覺到壓抑,感覺到很愧疚。於是,在回家路上,孩子便主動向父母說明了剛才發生的事情。

兩個媽媽的不同在於情緒管理上面,父母以不同的情緒面對孩子,最終,孩子的表現也是不同的。若是父母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很多事情都會自動變得簡單很多。

就像渡邊淳一所說的: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所以,父母應該擁有鈍感力,運用鈍感力去教育孩子,然後也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擁有"鈍感力"的人吧!

考第二有什麼可慶祝的!”化解焦慮,父母都該擁有“鈍感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