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不幸福的婚姻裡往往有個“敏感”的人

“鈍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協議離婚,劇情一度反轉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個“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賢好友在接受《韓國經濟》採訪時表示, 具惠善總是要求安宰賢“去哪裡要先講”、“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我在等你的訊息快點回信”,人在哪、做什麼事、和誰在一起,都要向她彙報。不僅如此,具惠善還會時時刻刻要求“視頻通話”,親眼確認老公和誰在一起。“不管安宰賢說什麼,她都不聽,我在旁邊看也覺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說。具惠善之前的多次發文也洩露出她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懷疑安宰賢外遇,終於演變到了離婚的地步。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不幸福的婚姻裡往往有個“敏感”的人

“鈍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協議離婚,劇情一度反轉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個“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賢好友在接受《韓國經濟》採訪時表示, 具惠善總是要求安宰賢“去哪裡要先講”、“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我在等你的訊息快點回信”,人在哪、做什麼事、和誰在一起,都要向她彙報。不僅如此,具惠善還會時時刻刻要求“視頻通話”,親眼確認老公和誰在一起。“不管安宰賢說什麼,她都不聽,我在旁邊看也覺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說。具惠善之前的多次發文也洩露出她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懷疑安宰賢外遇,終於演變到了離婚的地步。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為什麼具惠善會如此敏感?

從具惠善和安宰賢婚姻相處的日常細節來看,具惠善是典型“焦慮型依戀”的人。

“焦慮型依戀”是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基於情感依戀研究得出的四種依戀類型之一。

這類人在婚姻裡把所有小事放大到對方還愛不愛自己的層面,從而誕生出被拋棄的恐懼,接著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焦慮型依戀的人對伴侶感受到的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這種性格的產生追溯起來可能是由於嬰幼兒時期父母對自己的迴應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時好時壞,讓孩子長期處於被忽略和拋棄的恐懼中,這種恐懼就是“原生情緒”,為避免自己受“原生情緒”所擾,又會生出“焦慮”、“憤怒”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童年缺 “愛”的孩子,一生缺愛。

她極度渴望與人親密,卻總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因為這種懷疑和恐懼,以及接下來感受到的失望和無助就是從童年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從而更加重了他們對人心的無法信任、不能安全。惡性循環。

哪些行為是“焦慮型依戀”的體現?

·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 一旦對方違背自己的意志,或者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 害怕被拋棄,獨處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 會先行拋棄對方,對方如果接受分手的結果,又會回頭做出低自尊的行為挽回對方;

· 被拋棄時止不住感到崩潰和憤怒,做出衝動舉動,情緒管理能力不良。

對照以上,如果你中了四條以上,那麼你可能是“焦慮依戀型”人,需要求助專業人士,及時做出調整,否則你無法在親密關係裡得到想要的安全。

如果你只是“敏感”,那麼你需要在親密關係裡培養適度的“鈍感力”,才能在細水長流的婚姻中,用雙方舒服輕鬆的方式,安穩度過一生。

修煉婚姻“鈍感力”三部曲

儘管有些人鈍感力是天生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獲得“鈍感力”。

如何修煉婚姻中的“鈍感力”,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建立安全感:全然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我們之所以會敏感,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不斷在做自我否定的自卑“小孩”。我們唯有不斷向內審視,認知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能找回自信,建立安全感。

榮格說過“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人”

  • 你得首先要意識到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完美卻有自己的特質,你要愛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別人的不良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老公今天不開心了,你習慣性反應“是不是我有哪裡做的不好,惹他不高興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哪怕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也不用放大事情嚴重性,直接與他去溝通,事情往往在溝通中就解決了。
  • 相信自己是因為值得被愛才會吸引TA,而不是因為你的“委曲求全”或“控制”。

2、 建立“成長型思維”,把婚姻中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不幸福的婚姻裡往往有個“敏感”的人

“鈍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協議離婚,劇情一度反轉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個“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賢好友在接受《韓國經濟》採訪時表示, 具惠善總是要求安宰賢“去哪裡要先講”、“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我在等你的訊息快點回信”,人在哪、做什麼事、和誰在一起,都要向她彙報。不僅如此,具惠善還會時時刻刻要求“視頻通話”,親眼確認老公和誰在一起。“不管安宰賢說什麼,她都不聽,我在旁邊看也覺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說。具惠善之前的多次發文也洩露出她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懷疑安宰賢外遇,終於演變到了離婚的地步。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為什麼具惠善會如此敏感?

從具惠善和安宰賢婚姻相處的日常細節來看,具惠善是典型“焦慮型依戀”的人。

“焦慮型依戀”是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基於情感依戀研究得出的四種依戀類型之一。

這類人在婚姻裡把所有小事放大到對方還愛不愛自己的層面,從而誕生出被拋棄的恐懼,接著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焦慮型依戀的人對伴侶感受到的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這種性格的產生追溯起來可能是由於嬰幼兒時期父母對自己的迴應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時好時壞,讓孩子長期處於被忽略和拋棄的恐懼中,這種恐懼就是“原生情緒”,為避免自己受“原生情緒”所擾,又會生出“焦慮”、“憤怒”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童年缺 “愛”的孩子,一生缺愛。

她極度渴望與人親密,卻總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因為這種懷疑和恐懼,以及接下來感受到的失望和無助就是從童年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從而更加重了他們對人心的無法信任、不能安全。惡性循環。

哪些行為是“焦慮型依戀”的體現?

·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 一旦對方違背自己的意志,或者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 害怕被拋棄,獨處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 會先行拋棄對方,對方如果接受分手的結果,又會回頭做出低自尊的行為挽回對方;

· 被拋棄時止不住感到崩潰和憤怒,做出衝動舉動,情緒管理能力不良。

對照以上,如果你中了四條以上,那麼你可能是“焦慮依戀型”人,需要求助專業人士,及時做出調整,否則你無法在親密關係裡得到想要的安全。

如果你只是“敏感”,那麼你需要在親密關係裡培養適度的“鈍感力”,才能在細水長流的婚姻中,用雙方舒服輕鬆的方式,安穩度過一生。

修煉婚姻“鈍感力”三部曲

儘管有些人鈍感力是天生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獲得“鈍感力”。

如何修煉婚姻中的“鈍感力”,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建立安全感:全然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我們之所以會敏感,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不斷在做自我否定的自卑“小孩”。我們唯有不斷向內審視,認知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能找回自信,建立安全感。

榮格說過“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人”

  • 你得首先要意識到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完美卻有自己的特質,你要愛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別人的不良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老公今天不開心了,你習慣性反應“是不是我有哪裡做的不好,惹他不高興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哪怕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也不用放大事情嚴重性,直接與他去溝通,事情往往在溝通中就解決了。
  • 相信自己是因為值得被愛才會吸引TA,而不是因為你的“委曲求全”或“控制”。

2、 建立“成長型思維”,把婚姻中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根據對能力發展的認知,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和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通過鍛鍊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在書中寫到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說,這一切都可以培養。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侶和你的戀愛關係——都可以成長和改變。 固定思維模式者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恆的和諧相處。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都註定如此。好比很多故事中描述的,兩個人騎著馬走入夕陽,“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建立成長型思維,你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 不要給自己貼“定義式標籤”,例如”我很笨,不會做飯”,“我太內向了,不懂浪漫”,而要肯定自己努力的過程;
  • 制定可以達成的婚姻個人成長目標和計劃並去實施,比如一週學會一道菜,為伴侶準備一個有儀式感的生日禮物等,要知道,變化是先從自己開始的;
  • 努力做自己確定要做的事情,不對對方的“即時反饋”過分期待。

當你在婚姻裡建立起“成長型思維”,你就會發現,你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同時你也會更具同理心,你會更多地關注伴侶,而非伴侶對你的評價和反饋。

你會主動經營親密關係,相信良好的親密關係是可以培養和成長的。

3.管理好情緒:不翻舊賬,好好說話

婚姻是兩個來自完全不同成長環境的人因為愛走到一起,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修煉“鈍感力”,在發生矛盾時“好好說話”、“不翻舊賬”。

《好好說話》裡說:

“當我們經歷了一些事之後,就容易在內心留下包袱,這些包袱在心中越堆越多,就造成了我們更多的負面情緒。”

如何管理好情緒,處理矛盾,好好說話呢?

  • 就事論事,吵完就忘,不要猜忌,不要語言攻擊,更不要試圖用“冷戰”解決問題;
  • 不翻舊賬,比如彼此約定 “1個月前的過錯一律不提”,這樣每次矛盾的解決都是雙方關係新的開始;
  • 有底線的退讓和不拘小節。如果沒有原則性問題,婚姻中許多事情沒必要非分出是非高下,學會退讓和不拘小節,會讓雙方感覺更為輕鬆;
  • 好好說話是真誠地讚賞對方。看到對方在婚姻裡的付出,真誠的讚賞對方的具體行為,讓對方感覺到被肯定,有價值;
  • 好好說話是懂得在適當的場合秀恩愛。婚姻雖然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社交圈裡秀恩愛,肯定對方的價值,會讓伴侶感覺被尊重,找到安全感。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的邊界,彼此成全

人生來孤獨。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然也不會有兩個相同的人。婚姻中的兩個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成長環境、獨立人格,所謂三觀高度一致的“靈魂伴侶”幾乎是不存在的。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邊界”,良好的親密關係是“親密有間”。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在婚姻中留給雙方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正如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寫道自己的婚姻模式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不幸福的婚姻裡往往有個“敏感”的人

“鈍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協議離婚,劇情一度反轉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個“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賢好友在接受《韓國經濟》採訪時表示, 具惠善總是要求安宰賢“去哪裡要先講”、“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我在等你的訊息快點回信”,人在哪、做什麼事、和誰在一起,都要向她彙報。不僅如此,具惠善還會時時刻刻要求“視頻通話”,親眼確認老公和誰在一起。“不管安宰賢說什麼,她都不聽,我在旁邊看也覺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說。具惠善之前的多次發文也洩露出她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懷疑安宰賢外遇,終於演變到了離婚的地步。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為什麼具惠善會如此敏感?

從具惠善和安宰賢婚姻相處的日常細節來看,具惠善是典型“焦慮型依戀”的人。

“焦慮型依戀”是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基於情感依戀研究得出的四種依戀類型之一。

這類人在婚姻裡把所有小事放大到對方還愛不愛自己的層面,從而誕生出被拋棄的恐懼,接著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焦慮型依戀的人對伴侶感受到的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這種性格的產生追溯起來可能是由於嬰幼兒時期父母對自己的迴應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時好時壞,讓孩子長期處於被忽略和拋棄的恐懼中,這種恐懼就是“原生情緒”,為避免自己受“原生情緒”所擾,又會生出“焦慮”、“憤怒”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童年缺 “愛”的孩子,一生缺愛。

她極度渴望與人親密,卻總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因為這種懷疑和恐懼,以及接下來感受到的失望和無助就是從童年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從而更加重了他們對人心的無法信任、不能安全。惡性循環。

哪些行為是“焦慮型依戀”的體現?

·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 一旦對方違背自己的意志,或者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 害怕被拋棄,獨處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 會先行拋棄對方,對方如果接受分手的結果,又會回頭做出低自尊的行為挽回對方;

· 被拋棄時止不住感到崩潰和憤怒,做出衝動舉動,情緒管理能力不良。

對照以上,如果你中了四條以上,那麼你可能是“焦慮依戀型”人,需要求助專業人士,及時做出調整,否則你無法在親密關係裡得到想要的安全。

如果你只是“敏感”,那麼你需要在親密關係裡培養適度的“鈍感力”,才能在細水長流的婚姻中,用雙方舒服輕鬆的方式,安穩度過一生。

修煉婚姻“鈍感力”三部曲

儘管有些人鈍感力是天生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獲得“鈍感力”。

如何修煉婚姻中的“鈍感力”,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建立安全感:全然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我們之所以會敏感,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不斷在做自我否定的自卑“小孩”。我們唯有不斷向內審視,認知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能找回自信,建立安全感。

榮格說過“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人”

  • 你得首先要意識到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完美卻有自己的特質,你要愛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別人的不良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老公今天不開心了,你習慣性反應“是不是我有哪裡做的不好,惹他不高興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哪怕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也不用放大事情嚴重性,直接與他去溝通,事情往往在溝通中就解決了。
  • 相信自己是因為值得被愛才會吸引TA,而不是因為你的“委曲求全”或“控制”。

2、 建立“成長型思維”,把婚姻中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根據對能力發展的認知,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和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通過鍛鍊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在書中寫到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說,這一切都可以培養。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侶和你的戀愛關係——都可以成長和改變。 固定思維模式者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恆的和諧相處。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都註定如此。好比很多故事中描述的,兩個人騎著馬走入夕陽,“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建立成長型思維,你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 不要給自己貼“定義式標籤”,例如”我很笨,不會做飯”,“我太內向了,不懂浪漫”,而要肯定自己努力的過程;
  • 制定可以達成的婚姻個人成長目標和計劃並去實施,比如一週學會一道菜,為伴侶準備一個有儀式感的生日禮物等,要知道,變化是先從自己開始的;
  • 努力做自己確定要做的事情,不對對方的“即時反饋”過分期待。

當你在婚姻裡建立起“成長型思維”,你就會發現,你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同時你也會更具同理心,你會更多地關注伴侶,而非伴侶對你的評價和反饋。

你會主動經營親密關係,相信良好的親密關係是可以培養和成長的。

3.管理好情緒:不翻舊賬,好好說話

婚姻是兩個來自完全不同成長環境的人因為愛走到一起,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修煉“鈍感力”,在發生矛盾時“好好說話”、“不翻舊賬”。

《好好說話》裡說:

“當我們經歷了一些事之後,就容易在內心留下包袱,這些包袱在心中越堆越多,就造成了我們更多的負面情緒。”

如何管理好情緒,處理矛盾,好好說話呢?

  • 就事論事,吵完就忘,不要猜忌,不要語言攻擊,更不要試圖用“冷戰”解決問題;
  • 不翻舊賬,比如彼此約定 “1個月前的過錯一律不提”,這樣每次矛盾的解決都是雙方關係新的開始;
  • 有底線的退讓和不拘小節。如果沒有原則性問題,婚姻中許多事情沒必要非分出是非高下,學會退讓和不拘小節,會讓雙方感覺更為輕鬆;
  • 好好說話是真誠地讚賞對方。看到對方在婚姻裡的付出,真誠的讚賞對方的具體行為,讓對方感覺到被肯定,有價值;
  • 好好說話是懂得在適當的場合秀恩愛。婚姻雖然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社交圈裡秀恩愛,肯定對方的價值,會讓伴侶感覺被尊重,找到安全感。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的邊界,彼此成全

人生來孤獨。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然也不會有兩個相同的人。婚姻中的兩個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成長環境、獨立人格,所謂三觀高度一致的“靈魂伴侶”幾乎是不存在的。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邊界”,良好的親密關係是“親密有間”。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在婚姻中留給雙方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正如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寫道自己的婚姻模式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同一屋簷下,共用廚房餐廳,各有書房臥室,可以同時看不同的電影,回到家裡,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這是一種心靈的依偎,更是保留尊重、彼此成全的智慧。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書中,曾提到錢鍾書先生生活中近乎“白痴”,不會修理燈泡,不會點煤油爐,甚至穿鞋左右腳不分……而楊絳先生總是用“沒事,我來”,替先生打點好了一切,她沒有去強求和改變他,而是用自己的付出成全了先生巨大的文學成就。而錢先生在談及楊絳時,也總是不吝讚美,這種認可,何嘗不是一種成全?

"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孫儷幸福,是因為鄧超的“鈍感力”

娛樂圈裡我最喜歡的一對夫妻是“愛到深處自然“黑””的鄧超孫儷夫婦。

他們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嬸兒的。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日常互黑,甜甜狗糧。

鄧超和孫儷合作《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因戲生情。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孫儷是單親家庭長大,年紀很小就入伍,在部隊文工團當文藝兵,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孫儷缺乏安全感,又性格獨立。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她一度十分保守,早年曾經公開表示可能會做“不婚主義者”。

而和孫儷“學霸式”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的鄧超,從小就是“叛逆少年”,長得帥,怎麼看怎麼“不安分”,“吊兒郎當”,太沒有安全感了。

而正是這樣一位“大男孩”,在婚姻裡體現了足夠的情趣和包容,九年裡,帶著娘娘一路“跑偏”,活出了自己的幸福模樣。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孫儷,“現在這麼多人關注你們倆,你們怎麼看?”

孫儷回答說,“架得越高摔得越慘。”

可這時,鄧超篤定地問她,“幹嘛要摔呢?”

看似不經意的回答,暴露出了二人完全不同的情緒模式,孫儷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評價敏感,而鄧超內心篤定,對外界評價有一定鈍感。

這也從心理層面揭示了這對夫妻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那就是鄧超超強的“鈍感力”。

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來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

作家自己的解釋就是“遲鈍的力量”,是一種對他人的責罵、嫉妒、諷刺、中傷,不敏感,不在意,不往心裡去的明智反應。

渡邊說過,“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體現在婚姻中,就是要少些計較和敏感,不被不良情緒左右,才會更幸福豁達。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不幸福的婚姻裡往往有個“敏感”的人

“鈍感”的反面是“敏感”。

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婚姻中陷入困境。

7月曝出協議離婚,劇情一度反轉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事件中,具惠善就是那個“敏感”的太太。

9月4日安宰賢好友在接受《韓國經濟》採訪時表示, 具惠善總是要求安宰賢“去哪裡要先講”、“不要做出讓我誤會的行為”、“我在等你的訊息快點回信”,人在哪、做什麼事、和誰在一起,都要向她彙報。不僅如此,具惠善還會時時刻刻要求“視頻通話”,親眼確認老公和誰在一起。“不管安宰賢說什麼,她都不聽,我在旁邊看也覺得很心疼。”好友如是說。具惠善之前的多次發文也洩露出她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懷疑安宰賢外遇,終於演變到了離婚的地步。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為什麼具惠善會如此敏感?

從具惠善和安宰賢婚姻相處的日常細節來看,具惠善是典型“焦慮型依戀”的人。

“焦慮型依戀”是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基於情感依戀研究得出的四種依戀類型之一。

這類人在婚姻裡把所有小事放大到對方還愛不愛自己的層面,從而誕生出被拋棄的恐懼,接著產生一系列焦慮情緒。焦慮型依戀的人對伴侶感受到的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這種性格的產生追溯起來可能是由於嬰幼兒時期父母對自己的迴應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時好時壞,讓孩子長期處於被忽略和拋棄的恐懼中,這種恐懼就是“原生情緒”,為避免自己受“原生情緒”所擾,又會生出“焦慮”、“憤怒”的“次生情緒”來進行自我保護。

童年缺 “愛”的孩子,一生缺愛。

她極度渴望與人親密,卻總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因為這種懷疑和恐懼,以及接下來感受到的失望和無助就是從童年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從而更加重了他們對人心的無法信任、不能安全。惡性循環。

哪些行為是“焦慮型依戀”的體現?

·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 一旦對方違背自己的意志,或者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 害怕被拋棄,獨處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 會先行拋棄對方,對方如果接受分手的結果,又會回頭做出低自尊的行為挽回對方;

· 被拋棄時止不住感到崩潰和憤怒,做出衝動舉動,情緒管理能力不良。

對照以上,如果你中了四條以上,那麼你可能是“焦慮依戀型”人,需要求助專業人士,及時做出調整,否則你無法在親密關係裡得到想要的安全。

如果你只是“敏感”,那麼你需要在親密關係裡培養適度的“鈍感力”,才能在細水長流的婚姻中,用雙方舒服輕鬆的方式,安穩度過一生。

修煉婚姻“鈍感力”三部曲

儘管有些人鈍感力是天生的,但是大部分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獲得“鈍感力”。

如何修煉婚姻中的“鈍感力”,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建立安全感:全然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我們之所以會敏感,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不斷在做自我否定的自卑“小孩”。我們唯有不斷向內審視,認知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能找回自信,建立安全感。

榮格說過“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人”

  • 你得首先要意識到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完美卻有自己的特質,你要愛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別人的不良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老公今天不開心了,你習慣性反應“是不是我有哪裡做的不好,惹他不高興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哪怕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也不用放大事情嚴重性,直接與他去溝通,事情往往在溝通中就解決了。
  • 相信自己是因為值得被愛才會吸引TA,而不是因為你的“委曲求全”或“控制”。

2、 建立“成長型思維”,把婚姻中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來源於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經典作品《終身成長》。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根據對能力發展的認知,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和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通過鍛鍊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在書中寫到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說,這一切都可以培養。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侶和你的戀愛關係——都可以成長和改變。 固定思維模式者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即刻的、完美的、永恆的和諧相處。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都註定如此。好比很多故事中描述的,兩個人騎著馬走入夕陽,“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建立成長型思維,你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 不要給自己貼“定義式標籤”,例如”我很笨,不會做飯”,“我太內向了,不懂浪漫”,而要肯定自己努力的過程;
  • 制定可以達成的婚姻個人成長目標和計劃並去實施,比如一週學會一道菜,為伴侶準備一個有儀式感的生日禮物等,要知道,變化是先從自己開始的;
  • 努力做自己確定要做的事情,不對對方的“即時反饋”過分期待。

當你在婚姻裡建立起“成長型思維”,你就會發現,你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同時你也會更具同理心,你會更多地關注伴侶,而非伴侶對你的評價和反饋。

你會主動經營親密關係,相信良好的親密關係是可以培養和成長的。

3.管理好情緒:不翻舊賬,好好說話

婚姻是兩個來自完全不同成長環境的人因為愛走到一起,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修煉“鈍感力”,在發生矛盾時“好好說話”、“不翻舊賬”。

《好好說話》裡說:

“當我們經歷了一些事之後,就容易在內心留下包袱,這些包袱在心中越堆越多,就造成了我們更多的負面情緒。”

如何管理好情緒,處理矛盾,好好說話呢?

  • 就事論事,吵完就忘,不要猜忌,不要語言攻擊,更不要試圖用“冷戰”解決問題;
  • 不翻舊賬,比如彼此約定 “1個月前的過錯一律不提”,這樣每次矛盾的解決都是雙方關係新的開始;
  • 有底線的退讓和不拘小節。如果沒有原則性問題,婚姻中許多事情沒必要非分出是非高下,學會退讓和不拘小節,會讓雙方感覺更為輕鬆;
  • 好好說話是真誠地讚賞對方。看到對方在婚姻裡的付出,真誠的讚賞對方的具體行為,讓對方感覺到被肯定,有價值;
  • 好好說話是懂得在適當的場合秀恩愛。婚姻雖然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社交圈裡秀恩愛,肯定對方的價值,會讓伴侶感覺被尊重,找到安全感。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的邊界,彼此成全

人生來孤獨。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然也不會有兩個相同的人。婚姻中的兩個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成長環境、獨立人格,所謂三觀高度一致的“靈魂伴侶”幾乎是不存在的。

擁有鈍感力的人懂得建立“婚姻邊界”,良好的親密關係是“親密有間”。我是愛你的,而你是自由的。在婚姻中留給雙方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正如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寫道自己的婚姻模式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同一屋簷下,共用廚房餐廳,各有書房臥室,可以同時看不同的電影,回到家裡,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這是一種心靈的依偎,更是保留尊重、彼此成全的智慧。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書中,曾提到錢鍾書先生生活中近乎“白痴”,不會修理燈泡,不會點煤油爐,甚至穿鞋左右腳不分……而楊絳先生總是用“沒事,我來”,替先生打點好了一切,她沒有去強求和改變他,而是用自己的付出成全了先生巨大的文學成就。而錢先生在談及楊絳時,也總是不吝讚美,這種認可,何嘗不是一種成全?

孫儷鄧超:越“黑”越甜蜜,原來因為擁有婚姻“鈍感力”

擁有“鈍感力”的幸福婚姻,不是被彼此改變,而是彼此成全。

如果有一天,你看著微笑的TA,突然感慨,我真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幸福的真諦。

(文章系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希望姐,70後中年少女,白天創業,夜晚碼字,願和你一起探尋幸福的奧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