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端午節 屈原 離騷 歷史 粽子 憶術品 2019-06-08

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曆來被世人所銘記,我相信幾乎所有朋友都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端午節為的就是紀念屈原,他的那份愛國情懷被世人所稱讚。同樣他在歷史上也有著無比重要的貢獻,自屈原起個人風格的詩詞歌賦被世人所接受。在其一生中每時每刻充斥著對自己國家的熱愛,跨出了個人情感的小愛,追求保家衛國的大愛。最終在他投江後,世人為了不讓其身軀被魚蝦所侵,便發明了最早的筒粽並投入江河餵食魚蝦。

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屈原是我國傑出政治家和世人,他的作品始終貫徹這對國家的熱愛,《離騷》便是其流傳至今的傳奇經典之作。《離騷》正式在楚國滅亡之後,屈原在悲憤與絕望之中創作的作品,在全文中不難看出其對楚國的務必熱愛,不論是君臣還是子民都是他所不捨的。對楚國最終的遭遇表現出那種深刻的悲痛。屈原在此作中用宏偉的語言闡述了當時自身的無奈已經對世事的所悟所感。可即便如此他依然無比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才最能證明他的那份愛國情懷。

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在我看來屈原的除了在文學界的偉大之外,對國家的情懷同樣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即便身處戰亂與楚國後期不作為的背景下,他依然為舉國民眾所操心,真正用行動詮釋了後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在眾多不良因素下,他依然熱愛著楚國,忠誠於楚國。即便楚國陷入戰爭漩渦之中,依然堅持發出自己振興楚國的號召,積極推行改革,試圖為楚國扭轉局面,讓人民擁有安定的生活。在改革過程中儘管屢受挫折,但是從未放棄。雖然最終事與願違並未能實現振興大計,可他的愛國情懷卻並未被歷史所磨滅,流傳至今始終被人所歌頌!

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如今可能有些朋友知道屈原,可並不瞭解屈原的事蹟,簡單的概括一下也是為了更多朋友能感受到中國曆代偉人們的風采。其實屈原對楚國的那份情懷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追求的,不僅僅對國家,即便在自身的情感世界中我們都需要學會他的那份勇敢。不論我們身處怎樣的境遇,我們都該有自己的追求,並且勇往直前。哪怕我們知道我們所追求的也許很難實現,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阻礙,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努力追求夢想時的我們是充實的,努力未必能夠成功,但卻能夠讓我們避免遺憾。回顧人生我們便會發現,我們都曾因為恐懼而錯過一些對我們有意義的人或事,可能那時的我們就是因為不夠積極樂觀,都未曾嘗試就直接放棄了,如今的我們回想起仍然會耿耿於懷。

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不論是愛國還是愛人,都需要我們有自己的堅持。這份堅持不僅可以成為我們的一份動力,更能讓我們在我們的人生中避免許多遺憾。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弱小,相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無比強大,我們的那些失敗是源自我們的膽小。患得患失讓我們在多次衡量中變得懦弱,往往在我們遺失了堅韌之後,成功也將隨之而去。其實屈原的故事離我們真的很遠,可是他的那份精神卻離我們很近!我們同樣需要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同樣需要堅持我們的理想,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該熱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美好。

端午節背後的情懷

願所有朋友在端午節都能吃上一顆美味的粽子,讓好好感受美好的生活,熱衷於我們生命中的一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