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追夢人(12)王燕燕:黃河灘區的女瓜王

“燕子啊,你來看看今天的瓜咋樣。”“燕子,再過幾天這批瓜又能賣了,來我家坐下歇會喝口水啊!”......

在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臨河村,談起王燕燕,無人不曉。從20歲就開始獨自闖蕩創業,用18年時間,從最初200多名社員發展到如今4000多人,甜瓜種植面積由1000畝發展到5000多畝,年產值突破1億元,她就是利津縣臨河瓜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長及臨河村婦聯主席王燕燕。

18年來,雖然臨河村還是那個靠地吃飯的小鄉村,但跟隨著王燕燕創業的步伐,這裡的農民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歲隻身創業 賺到第一桶金

“我是土生土長的臨河人,孃家在臨河村,婆家也是臨河村的,所以臨河村的情況沒人比我更瞭解。”王燕燕介紹道,臨河村家家戶戶基本都是農民,平均每人2畝多地,臉朝黃土背朝天是大家日常勞作的姿態,但是這靠天吃飯哪裡是容易的,遇上乾旱、災澇這一年的辛苦只能打了水漂,收成也僅僅是勉強維持生計。

父母常年如此的辛勤勞作讓王燕燕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發誓一定要闖出個樣子,讓父母都能過上好日子。2001年,王燕燕還是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在父親的支持鼓勵下,她獨自一人騎摩托車去孤島軍馬場以每畝地30元的價格承包了50多畝蘆葦地,開墾成棉田。雨季時冒雨挖排澇溝,搶救棉花苗;棉花收穫的時候,每天吃住在簡陋的帳篷裡搶收棉花,原本纖細的手指磨起了層層血泡,手上的繭子比壯勞力都厚。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的棉花收成很好,市場行情也高,我成功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一下掙了5萬多元。”王燕燕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眼睛裡閃著自豪的光。

通過這件事,臨河村的父老鄉親們看到了王燕燕的踏實肯幹,當年通過選舉成為臨河村的婦聯主席。“那一刻,我的心裡暖暖的,因為自己得到了鄉親們的肯定,但面對鄉親們的殷切期待也倍感身上的責任重大。”

“抱團發展”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產值破億打響“臨合蜜”品牌

2003年,為了探索出一條致富之路,王燕燕開始研究村裡的土地與適合種植作物。

結合村裡的土地處於黃河灘區,土壤沙粘相間、有機質含量高、礦物質含量大,適宜瓜果種植的有利條件,在鎮婦聯的牽線搭橋下,王燕燕多次向農業專家請教學習,帶頭試種白沙蜜甜瓜。第一年,王燕燕試種了2個大棚,收入比種植傳統小麥水稻有所提高,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一次偶然的機會,到水果店裡逛,我發現商家把甜瓜和西瓜是擺在一起賣的,既然能擺一起賣,為什麼不能一起種呢?”想到就要實施的王燕燕開始試驗西瓜和甜瓜套種,經過試驗,同等甜度高的果類,可以互相授粉互不影響,既提高產量也提高了瓜果甜度。

王燕燕針對甜瓜生長出現的各種問題一一向專家請教,逐一鑽研攻克,天天吃住在瓜棚,不停的思考如何讓甜瓜產值更高。在縣婦聯的引導下,王燕燕來到壽光蔬菜種植基地學習,瞭解到南瓜嫁接技術。“南瓜根系發達、生長期長、抗病蟲害,能夠徹底解決甜瓜早衰、死苗現象。用在嫁接甜瓜上,不僅產量明顯提高,口感也很更好。”

信奉“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王燕燕,在試種成功後發動村裡的婦女種植,形成規模效應,打開了銷路,甚至能遠銷到東北、天津、北京等地,畝收入從原來的6000元增加到15000元。

為了進一步整合力量,打造品牌規模。2006年,王燕燕創建了利津縣臨河瓜果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臨合蜜商標”在國家商標局註冊,申請通過了產地和產品無公害認定。2014年,“臨合蜜”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從創立之初的200多位社員發展到如今4000多人,甜瓜種植面積由1000畝發展到了5000多畝,年產值突破1億元。

“年輕時的目標我已經實現了,當前我們想抓住鄉村振興發展的好時機,把臨合蜜瓜果示範區打造成集生產、銷售、休閒、觀光、採摘等於一體的高標準化瓜果示範基地,讓村民更加富裕。”王燕燕說道。(文/唐夢琳 視頻/李乃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