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9月11日(浙江在線記者 趙晨紅 杜思遠 吳嘉沁 胡揚輝 盧瑋)70多年前,中共金蕭地區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重建武裝,以東陽、諸暨、嵊縣三縣交界的東白山作為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游擊戰基地,虎鹿鎮尚周村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眾基礎,使得該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1946年,該村革命進步人士村民劉章華出資創辦了“尚周小學”,作為革命聯絡站……

時光荏苒,位於窮山溝的尚周村現在早已“茶榧”飄香。當年,東陽的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那時的革命游擊隊和勇敢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一行五人來到尚周村,在村委會主任劉順初的陪同下,走古道、聽回憶、訪老宅、看族譜……重拾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靠山不伐林 “茶榧”滿山巒

“我們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裡山高林密,外人輕易找不進來。”劉順初說,尚周村民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保護林木而“靠山養山”。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9月11日(浙江在線記者 趙晨紅 杜思遠 吳嘉沁 胡揚輝 盧瑋)70多年前,中共金蕭地區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重建武裝,以東陽、諸暨、嵊縣三縣交界的東白山作為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游擊戰基地,虎鹿鎮尚周村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眾基礎,使得該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1946年,該村革命進步人士村民劉章華出資創辦了“尚周小學”,作為革命聯絡站……

時光荏苒,位於窮山溝的尚周村現在早已“茶榧”飄香。當年,東陽的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那時的革命游擊隊和勇敢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一行五人來到尚周村,在村委會主任劉順初的陪同下,走古道、聽回憶、訪老宅、看族譜……重拾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靠山不伐林 “茶榧”滿山巒

“我們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裡山高林密,外人輕易找不進來。”劉順初說,尚周村民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保護林木而“靠山養山”。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劉順初出生於1962年,在那個沒有燃氣的年代,山裡的林木總會被村民們砍伐得光禿禿。但大山深處的尚周村卻並未如此,村民們恪守著村裡成文的規定。

“我們村很早就推出了‘護林公約’,把山林分成荒山和養山。荒山林木供村民們自由取用,但養山禁止隨意砍伐。”劉順初說,村裡還組織了十幾名村民組成護林隊看守。

由於地處山區,時至今日,尚周村民種些玉米、小麥、大豆、番薯等糧食類作物,仍需跋涉近5裡山路。《中共東陽黨史》也記載著數十年前游擊隊戰士們編的順口溜——“吃的六穀糊,睡的稻草鋪。”描寫的正是當時尚周村村民的生活境況。

近十幾年來,尚周村發展過高山蔬菜和中藥材種植,並在市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利用村裡的古香榧樹,通過改造和新基地培育等方式,發展香榧種植。與此同時,尚周村還種起了龍井茶樹,形成了上半年產銷茶葉,下半年產銷香榧的格局,村集體和村民都增收不少。

昔日徒步山道 如今一天四班公交

尚周村四面環山,通村道路蜿蜒曲折,路旁有蒼翠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的灌木,點綴著兩側的山巒。倘若沒有這條山路,外人若想前往尚周村,定會在周遭的密林中繞得暈頭轉向。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9月11日(浙江在線記者 趙晨紅 杜思遠 吳嘉沁 胡揚輝 盧瑋)70多年前,中共金蕭地區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重建武裝,以東陽、諸暨、嵊縣三縣交界的東白山作為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游擊戰基地,虎鹿鎮尚周村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眾基礎,使得該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1946年,該村革命進步人士村民劉章華出資創辦了“尚周小學”,作為革命聯絡站……

時光荏苒,位於窮山溝的尚周村現在早已“茶榧”飄香。當年,東陽的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那時的革命游擊隊和勇敢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一行五人來到尚周村,在村委會主任劉順初的陪同下,走古道、聽回憶、訪老宅、看族譜……重拾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靠山不伐林 “茶榧”滿山巒

“我們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裡山高林密,外人輕易找不進來。”劉順初說,尚周村民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保護林木而“靠山養山”。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劉順初出生於1962年,在那個沒有燃氣的年代,山裡的林木總會被村民們砍伐得光禿禿。但大山深處的尚周村卻並未如此,村民們恪守著村裡成文的規定。

“我們村很早就推出了‘護林公約’,把山林分成荒山和養山。荒山林木供村民們自由取用,但養山禁止隨意砍伐。”劉順初說,村裡還組織了十幾名村民組成護林隊看守。

由於地處山區,時至今日,尚周村民種些玉米、小麥、大豆、番薯等糧食類作物,仍需跋涉近5裡山路。《中共東陽黨史》也記載著數十年前游擊隊戰士們編的順口溜——“吃的六穀糊,睡的稻草鋪。”描寫的正是當時尚周村村民的生活境況。

近十幾年來,尚周村發展過高山蔬菜和中藥材種植,並在市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利用村裡的古香榧樹,通過改造和新基地培育等方式,發展香榧種植。與此同時,尚周村還種起了龍井茶樹,形成了上半年產銷茶葉,下半年產銷香榧的格局,村集體和村民都增收不少。

昔日徒步山道 如今一天四班公交

尚周村四面環山,通村道路蜿蜒曲折,路旁有蒼翠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的灌木,點綴著兩側的山巒。倘若沒有這條山路,外人若想前往尚周村,定會在周遭的密林中繞得暈頭轉向。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劉順初說:“這條山道是1986年新建的,在此之前,村民出村趕集、探親,得走古道。”他口中的古道終點在虎鹿溪口,一路需經白峰嶺、黃沙垛、門前嶺、斤絲嶺、眠牛嶺等山嶺。走完這全長15裡左右的山路,哪怕熟悉路況的村民,也需近一個半小時。

如今,古道兩側依舊樹高林密,腳下已是雜草叢生。回想當年,游擊隊戰士、村民們正是在這條寬僅一米左右的古道上奔波往來。現年81歲的村民劉新華告訴記者,通暢寬闊的瀝青公路鋪起來後,已經少有人去走這條古道。

“1986年,尚周村建起5米寬左右的機耕路;1995年對原機耕路加寬;2001年鋪設瀝青公路。”族譜上清晰地記錄著尚周村通村公路的變遷史。如今,尚周村民想出村看病、探親、採購,都可以乘坐公交車,一天四班,完全能滿足村民們日常出行的需求。

你出力我出力 村民齊心扮家園

“以前人們說起尚周,總覺得是個偏僻落後的山村,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土坯房變成了紅磚小洋房,村民們也開上了小汽車。”說起尚周村幾十年來的變化,劉新華老人眼中滿是欣慰。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浙江在線-東陽新聞網9月11日(浙江在線記者 趙晨紅 杜思遠 吳嘉沁 胡揚輝 盧瑋)70多年前,中共金蕭地區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重建武裝,以東陽、諸暨、嵊縣三縣交界的東白山作為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游擊戰基地,虎鹿鎮尚周村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群眾基礎,使得該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1946年,該村革命進步人士村民劉章華出資創辦了“尚周小學”,作為革命聯絡站……

時光荏苒,位於窮山溝的尚周村現在早已“茶榧”飄香。當年,東陽的革命之火從這裡燎燃,那時的革命游擊隊和勇敢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一行五人來到尚周村,在村委會主任劉順初的陪同下,走古道、聽回憶、訪老宅、看族譜……重拾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靠山不伐林 “茶榧”滿山巒

“我們村成為游擊隊活動的據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裡山高林密,外人輕易找不進來。”劉順初說,尚周村民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為了保護林木而“靠山養山”。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劉順初出生於1962年,在那個沒有燃氣的年代,山裡的林木總會被村民們砍伐得光禿禿。但大山深處的尚周村卻並未如此,村民們恪守著村裡成文的規定。

“我們村很早就推出了‘護林公約’,把山林分成荒山和養山。荒山林木供村民們自由取用,但養山禁止隨意砍伐。”劉順初說,村裡還組織了十幾名村民組成護林隊看守。

由於地處山區,時至今日,尚周村民種些玉米、小麥、大豆、番薯等糧食類作物,仍需跋涉近5裡山路。《中共東陽黨史》也記載著數十年前游擊隊戰士們編的順口溜——“吃的六穀糊,睡的稻草鋪。”描寫的正是當時尚周村村民的生活境況。

近十幾年來,尚周村發展過高山蔬菜和中藥材種植,並在市林業部門的指導下,利用村裡的古香榧樹,通過改造和新基地培育等方式,發展香榧種植。與此同時,尚周村還種起了龍井茶樹,形成了上半年產銷茶葉,下半年產銷香榧的格局,村集體和村民都增收不少。

昔日徒步山道 如今一天四班公交

尚周村四面環山,通村道路蜿蜒曲折,路旁有蒼翠挺拔的松樹、枝繁葉茂的灌木,點綴著兩側的山巒。倘若沒有這條山路,外人若想前往尚周村,定會在周遭的密林中繞得暈頭轉向。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劉順初說:“這條山道是1986年新建的,在此之前,村民出村趕集、探親,得走古道。”他口中的古道終點在虎鹿溪口,一路需經白峰嶺、黃沙垛、門前嶺、斤絲嶺、眠牛嶺等山嶺。走完這全長15裡左右的山路,哪怕熟悉路況的村民,也需近一個半小時。

如今,古道兩側依舊樹高林密,腳下已是雜草叢生。回想當年,游擊隊戰士、村民們正是在這條寬僅一米左右的古道上奔波往來。現年81歲的村民劉新華告訴記者,通暢寬闊的瀝青公路鋪起來後,已經少有人去走這條古道。

“1986年,尚周村建起5米寬左右的機耕路;1995年對原機耕路加寬;2001年鋪設瀝青公路。”族譜上清晰地記錄著尚周村通村公路的變遷史。如今,尚周村民想出村看病、探親、採購,都可以乘坐公交車,一天四班,完全能滿足村民們日常出行的需求。

你出力我出力 村民齊心扮家園

“以前人們說起尚周,總覺得是個偏僻落後的山村,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土坯房變成了紅磚小洋房,村民們也開上了小汽車。”說起尚周村幾十年來的變化,劉新華老人眼中滿是欣慰。

東陽:昔日星火燎原 如今“茶榧”飄香

1970年,為農業灌溉,該村村民自發修建起了水域面積達10畝左右的金貓水庫。請不到工人,村民齊上陣;沒有機械設備,去外地採購。憑著一股韌勁,金貓水庫如期竣工。“當時還沒機耕路,為了把拖拉機運上山,村民們在山腳把它拆解掉,沿著古道一點點扛進去組裝。可以說,有了金貓水庫,才有日後繁榮的尚周。”劉順初說。

水庫修好了,村裡立即開始著手解決飲用水問題。村民們相互結對形成互助小組,各自籌資修建蓄水池。如今,村民們自建蓄水池已達幾十個,基本能滿足日常用水需求。

近幾年來,尚周村投資百餘萬元開展村莊整治,建成了500平方米的停車場,完成了村莊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村莊舊貌換新顏。尤其是位於村中央的綜合樓,得益於市“一事一議”專項資金、地質災害補助、村民籌集等相關資金的支持,這棟耗資180萬元的大樓得以順利落成。

如今,站在尚周村口遠遠眺望,整個村莊呈階梯狀、高低錯落地依山而建在會稽山脈南麓連綿的山坡上,別具一番特色,兩側的山巒上則栽滿了綠意盎然的茶樹、香榧樹。誰能想到,這個昔日偏遠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名聲在外的秀美山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