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實行軍事化管理育兒的奧運冠軍劉璇,自己深知自律帶來的好處,所以對兒子“赳赳”也進行了相應的培養,定點睡覺、不吃糖、不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曹曦文會為女兒打造一間專屬的房間,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時的些許遺憾。而孫茜在節目中也或多或少談及了網絡暴力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明顯的傷害等。凡此種種,都無形中激發了觀眾對於“母愛的分寸與界限”產生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實行軍事化管理育兒的奧運冠軍劉璇,自己深知自律帶來的好處,所以對兒子“赳赳”也進行了相應的培養,定點睡覺、不吃糖、不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曹曦文會為女兒打造一間專屬的房間,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時的些許遺憾。而孫茜在節目中也或多或少談及了網絡暴力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明顯的傷害等。凡此種種,都無形中激發了觀眾對於“母愛的分寸與界限”產生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真正的創新,其實就是通過日常化和陌生化效果的創新性組合,賦予新意,從表層的煙火生活中,挖掘出令人驚奇的真意,讓平面立體化,讓靜態動態化。不難發現,《你好媽媽》帶著鮮明的新聞特質和紀實手法,讓這檔情感訪談節目看起來“熟悉又陌生”。具體如每期節目,節目組都會以社會調查、人物短片、嘉賓初瞭解、採訪對談、真情告白,以及浮動式版塊為固定內容,目標是為觀眾呈現出更加客觀多元的視角,讓其從中獲得不同維度的解讀。

特別是每期節目結尾處,都會進行一定主題性質的社會調查,圍繞一個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疑問,聚集母親群體,以問卷調查、實驗短片、街頭測試等形式展開調查,客觀展示社會上存在的家庭現狀和問題,自然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啟發,並進行主動反思。例如,“你知道自己祖輩的名字嗎”“對媽媽說我愛你”“做90分的自己還是做90分的媽媽”“你是孩子的榜樣嗎?”“婚姻沒有標準答案”“網絡暴力傷害有多大”“中國式親子關係”“二胎時代”“如何看待生孩子這件事”“關注產後抑鬱症”等。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實行軍事化管理育兒的奧運冠軍劉璇,自己深知自律帶來的好處,所以對兒子“赳赳”也進行了相應的培養,定點睡覺、不吃糖、不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曹曦文會為女兒打造一間專屬的房間,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時的些許遺憾。而孫茜在節目中也或多或少談及了網絡暴力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明顯的傷害等。凡此種種,都無形中激發了觀眾對於“母愛的分寸與界限”產生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真正的創新,其實就是通過日常化和陌生化效果的創新性組合,賦予新意,從表層的煙火生活中,挖掘出令人驚奇的真意,讓平面立體化,讓靜態動態化。不難發現,《你好媽媽》帶著鮮明的新聞特質和紀實手法,讓這檔情感訪談節目看起來“熟悉又陌生”。具體如每期節目,節目組都會以社會調查、人物短片、嘉賓初瞭解、採訪對談、真情告白,以及浮動式版塊為固定內容,目標是為觀眾呈現出更加客觀多元的視角,讓其從中獲得不同維度的解讀。

特別是每期節目結尾處,都會進行一定主題性質的社會調查,圍繞一個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疑問,聚集母親群體,以問卷調查、實驗短片、街頭測試等形式展開調查,客觀展示社會上存在的家庭現狀和問題,自然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啟發,並進行主動反思。例如,“你知道自己祖輩的名字嗎”“對媽媽說我愛你”“做90分的自己還是做90分的媽媽”“你是孩子的榜樣嗎?”“婚姻沒有標準答案”“網絡暴力傷害有多大”“中國式親子關係”“二胎時代”“如何看待生孩子這件事”“關注產後抑鬱症”等。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創新內容價值支撐點

為女性帶來更多正能量和治癒性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當把一檔節目所有炫技層面的內容進行抽離,那麼真正能夠支撐一檔節目的內在動力,無疑是情感層面的共振。所以,東南衛視《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在於給予當下女性更多尊重和接納,讓女性可以在承擔母親責任的同時,也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說,一檔好的節目,最終都會與社會發生關聯,呼應社會情緒,幸福或許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更多的是一種優雅的淡然,尤其是對於當下女性而言,所以說《你好媽媽》無疑為更多女性帶來豐富的正能量和治癒性。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實行軍事化管理育兒的奧運冠軍劉璇,自己深知自律帶來的好處,所以對兒子“赳赳”也進行了相應的培養,定點睡覺、不吃糖、不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曹曦文會為女兒打造一間專屬的房間,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時的些許遺憾。而孫茜在節目中也或多或少談及了網絡暴力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明顯的傷害等。凡此種種,都無形中激發了觀眾對於“母愛的分寸與界限”產生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真正的創新,其實就是通過日常化和陌生化效果的創新性組合,賦予新意,從表層的煙火生活中,挖掘出令人驚奇的真意,讓平面立體化,讓靜態動態化。不難發現,《你好媽媽》帶著鮮明的新聞特質和紀實手法,讓這檔情感訪談節目看起來“熟悉又陌生”。具體如每期節目,節目組都會以社會調查、人物短片、嘉賓初瞭解、採訪對談、真情告白,以及浮動式版塊為固定內容,目標是為觀眾呈現出更加客觀多元的視角,讓其從中獲得不同維度的解讀。

特別是每期節目結尾處,都會進行一定主題性質的社會調查,圍繞一個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疑問,聚集母親群體,以問卷調查、實驗短片、街頭測試等形式展開調查,客觀展示社會上存在的家庭現狀和問題,自然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啟發,並進行主動反思。例如,“你知道自己祖輩的名字嗎”“對媽媽說我愛你”“做90分的自己還是做90分的媽媽”“你是孩子的榜樣嗎?”“婚姻沒有標準答案”“網絡暴力傷害有多大”“中國式親子關係”“二胎時代”“如何看待生孩子這件事”“關注產後抑鬱症”等。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創新內容價值支撐點

為女性帶來更多正能量和治癒性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當把一檔節目所有炫技層面的內容進行抽離,那麼真正能夠支撐一檔節目的內在動力,無疑是情感層面的共振。所以,東南衛視《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在於給予當下女性更多尊重和接納,讓女性可以在承擔母親責任的同時,也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說,一檔好的節目,最終都會與社會發生關聯,呼應社會情緒,幸福或許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更多的是一種優雅的淡然,尤其是對於當下女性而言,所以說《你好媽媽》無疑為更多女性帶來豐富的正能量和治癒性。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媽媽的身份,還是會在職場上給女性帶來某些負面的標籤,可能你的精力不能夠完全投入,或者說你的時間上不能夠都給公司。我希望通過節目,這麼多的媽媽在鏡頭前袒露自己、表達自己,看到她們既在做好媽媽的同時也在完善自身,做好自己的工作或者事業,扮演好所有的角色,讓更多的人勇敢的在公共空間裡面談論內心,談論自己母親的角色,甚至對母親、對女性真正的尊重和接納。” 在節目收官之際,李小萌如此分享。

另外,她還補充道,“我覺得每個人在分享自己故事的時候都是有一顆更博大的愛心,希望電視機前的某一個媽媽,在你碰到困難或者焦慮的時候,聽到我曾經有過的故事,也許可以給你一點點支撐。我覺得這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初衷,雖然她未必有那麼明確的想法,但是是這樣的,所以我是非常感恩。”


"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傳媒內參導讀: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縱觀當下的綜藝生態,聚焦代際關係和家庭主題的節目,已然成為創新的重要切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此時大眾的內心痛點和社會情緒,特別是聚焦於母親這一更為垂直且具體的身份,諸如《媽媽是超人》《不可思議的媽媽》《拜託了媽媽》《媽媽的味道》《媽媽的選擇》《新生日記》等。

相較於這些被大眾較為熟知的“媽媽類”節目,如果想做一檔更有新意且深度的“同主題”節目,好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觀眾會對“後來者”進行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和維度考量。由此來看,東南衛視順時推出的這檔深度情感訪談節目《你好媽媽》,著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實力支撐。

從首播到收官,12期節目,12位各具風格的“媽媽們”,敬一丹、霍思燕、鄧亞萍、曹曦文、黃瀾、孫茜、陶虹、盧秀芳、張寶豔、葉檀、劉璇、劉敏濤。在一場場深度體驗和訪談中,讓大眾對於當下新型親子關係和母愛表達,產生了新的認知度和包容度,並進行深度反思,形成自我心理關照。同時這對於內容創新來說,無疑也是一次頗具實驗性的挑戰和示範。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關注現實生活的當下

才是優質內容創作的源頭和生命線

作為內容創作者,大家有著某種共識認知——如果從內容層面的創新談起,那麼一檔節目最終的結果都是與社會發生關聯。而關注、捕捉、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洞察力,或許才是決定一檔節目是否實現其真正價值與意義的關鍵,畢竟之前網上流傳過一個好笑又令人心疼的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並稱為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

事實上,《你好媽媽》是東南衛視“新人倫主義”節目矩陣“三部曲”之一,是繼《你好爸爸》之後的第二檔品牌節目。不難發現,這檔節目延續了思索級深度情感訪談的定性,深入探索“母愛管理”的社會熱點話題。

在東南衛視總監陳加偉看來,“中國曆來講究人倫道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吸收了一些新習慣、新觀念後,很多關係、角色、維護關係的方式都產生了變化,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節目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新時代的人倫主義。例如,在探討母愛表達的話題中,《你好媽媽》不僅會讓觀眾看到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會探討新社會環境下,母愛表達和家庭教育的新方式。”

而作為節目總製片人、主持人的李小萌,從《你好爸爸》到《你好媽媽》,更加純熟地完成了從新聞觀察者到新型家庭關係探索者的轉變,尤其是在《你好媽媽》這檔節目中,她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製作人,更是以自身就是“母親”的身份,產生了更多代入感,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對話的嘉賓與李小萌之前並不是那麼熟絡,但因為同是母親這一身份就天然拉近了彼此的社交距離,可以對著鏡頭說出更多真心話,甚至是一些小祕密,而這對於一檔談話類節目而言,已然成功了大半。

好的內容必然具有深刻思想含量的主題,融入了創作者的思考和情感,以及給觀眾帶來反思的內容。回顧到真實生活之中,關注現實的當下,這才是優質內容的生命線和基本點。所以,你會發現,當節目首播時,主持人李小萌其實是帶著“如何找到恰如其分的母愛”的清晰目標出發,一季節目之後,你會巧妙地發現,這趟“探索之旅”發生了太多感動和真言金句,值得被紀念和深刻反思。

諸如,主持人敬一丹表達了“知道自己的來處,未來人生才有參照”如此的人生感悟;演員霍思燕則會輸出“生活最大”的生活智慧;而新聞主播盧秀芳認為“當一個有趣的媽媽,喜歡有趣的自己”更為重要;演員陶虹表達“人在生氣、緊張、害怕的狀態下,是沒有智慧的”;製片人黃瀾覺得,“所有人生的至暗時刻,都是改變的契機”;奧運冠軍鄧亞萍分享了自身的價值判斷,“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好的自己。”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

重塑中國式母親的新群像和母愛界限

綜藝創作的關鍵在於如何量體裁衣,即根據特定的價值訴求和受眾定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和呈現方式,最適合的其實就是最佳的。反觀《你好媽媽》,創新目標清晰明確,手法上化繁為簡,通過12場親密且深度訪談對話,發現世間母親的萬種模樣,“重新梳理中國家庭關係,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這也是每期節目李小萌的開場獨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著她自己和觀眾,如何從這檔節目中汲取更多精神養分和榜樣力量。

特別是回溯這檔節目頂層設計的“初衷”,無疑就是如何對“重新定義母愛的分寸與界限,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真實探索。通過一季節目的體量樣本,或許並沒有真正解答這個核心議題,但卻給大眾帶來更多啟發性思考,這才是《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大的價值體現。

諸如節目中嘉賓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雖然她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和自己年邁母親之間探索出母愛的界限應如何搭建和維護。她認為,母親與自己之間的善意和愛意是天然地關聯,彼此可以體會的到。並且,如何把握界限,需要明白,這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能夠具備獨自生存能力之上,同時也需要跟母親之間進行一點點的適應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母子(或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或者說母愛的新分寸感。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實行軍事化管理育兒的奧運冠軍劉璇,自己深知自律帶來的好處,所以對兒子“赳赳”也進行了相應的培養,定點睡覺、不吃糖、不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曹曦文會為女兒打造一間專屬的房間,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時的些許遺憾。而孫茜在節目中也或多或少談及了網絡暴力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明顯的傷害等。凡此種種,都無形中激發了觀眾對於“母愛的分寸與界限”產生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真正的創新,其實就是通過日常化和陌生化效果的創新性組合,賦予新意,從表層的煙火生活中,挖掘出令人驚奇的真意,讓平面立體化,讓靜態動態化。不難發現,《你好媽媽》帶著鮮明的新聞特質和紀實手法,讓這檔情感訪談節目看起來“熟悉又陌生”。具體如每期節目,節目組都會以社會調查、人物短片、嘉賓初瞭解、採訪對談、真情告白,以及浮動式版塊為固定內容,目標是為觀眾呈現出更加客觀多元的視角,讓其從中獲得不同維度的解讀。

特別是每期節目結尾處,都會進行一定主題性質的社會調查,圍繞一個家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疑問,聚集母親群體,以問卷調查、實驗短片、街頭測試等形式展開調查,客觀展示社會上存在的家庭現狀和問題,自然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啟發,並進行主動反思。例如,“你知道自己祖輩的名字嗎”“對媽媽說我愛你”“做90分的自己還是做90分的媽媽”“你是孩子的榜樣嗎?”“婚姻沒有標準答案”“網絡暴力傷害有多大”“中國式親子關係”“二胎時代”“如何看待生孩子這件事”“關注產後抑鬱症”等。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創新內容價值支撐點

為女性帶來更多正能量和治癒性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當把一檔節目所有炫技層面的內容進行抽離,那麼真正能夠支撐一檔節目的內在動力,無疑是情感層面的共振。所以,東南衛視《你好媽媽》這檔節目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在於給予當下女性更多尊重和接納,讓女性可以在承擔母親責任的同時,也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說,一檔好的節目,最終都會與社會發生關聯,呼應社會情緒,幸福或許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更多的是一種優雅的淡然,尤其是對於當下女性而言,所以說《你好媽媽》無疑為更多女性帶來豐富的正能量和治癒性。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所謂媽媽的身份,還是會在職場上給女性帶來某些負面的標籤,可能你的精力不能夠完全投入,或者說你的時間上不能夠都給公司。我希望通過節目,這麼多的媽媽在鏡頭前袒露自己、表達自己,看到她們既在做好媽媽的同時也在完善自身,做好自己的工作或者事業,扮演好所有的角色,讓更多的人勇敢的在公共空間裡面談論內心,談論自己母親的角色,甚至對母親、對女性真正的尊重和接納。” 在節目收官之際,李小萌如此分享。

另外,她還補充道,“我覺得每個人在分享自己故事的時候都是有一顆更博大的愛心,希望電視機前的某一個媽媽,在你碰到困難或者焦慮的時候,聽到我曾經有過的故事,也許可以給你一點點支撐。我覺得這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初衷,雖然她未必有那麼明確的想法,但是是這樣的,所以我是非常感恩。”


東南衛視《你好媽媽》收官,重塑母親的高光時刻


創新需要資源和平臺,因此平臺和節目需要形成真正的互助關係。2015年開始,東南衛視積極尋求轉型。在內容佈局方面,從政論節目《中國正在說》到紀實類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再到品牌節目《魯豫有約一日行》,東南衛視都在不斷深化內容的思想性和深刻性。而《你好媽媽》無疑是對東南衛視“有力量有情懷”的定位更為貼合的詮釋。在陳加偉看來,如果說過去電視的功能更多是傳遞信息、提供娛樂,那麼現在還需要增加有深度的思考,探討有價值的問題。

之前曾聽到過一句話,不要在生活中尋找你要的東西,而是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這個道理,同樣也可以運用到節目的創作之中。如果從更為長遠的角度分析一檔節目,無疑是要看這檔節目是否尋找到了創新的價值支撐點,產生更為廣泛的大眾情感共鳴,而《你好媽媽》顯然是找到了一條還不錯的創新路徑,為女性和母親帶來更多暖心的底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