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故事:頑童戲鏢師

東阿縣 武器 冷兵器 古阿文化傳媒 2019-04-06
東阿故事:頑童戲鏢師

頑童戲鏢師

銅城的二郎拳出名是在清朝中葉。那時冷兵器尚興。江湖上從鏢師口裡傳出一句口條:“好拳不打銅城,好槍不扎石橫。”

鏢師是個特殊的行當,沒有兩下子真本事,是難免吃虧的,所以凡鏢師就要有些根底,得到過名人傳授。然而,藝無止境,走鏢失鏢的事也常有發生。尤其在最出鏢師的地方,就常有告老還鄉的名家名手,隱居鄉里,教幾個村童自娛自樂,與過往的朋友開開玩笑,以示潛龍手段。

並不起名的周家老店,就在城東門裡路南,是個馬車店,有幾間上好的客房,院內地面平整,拾掇的整整齊齊。

那日,金黃的太陽已從城牆邊落下,一行人越過街心,奔著周家老店的幌子走來,三輛弘車(手推車)四個人。領頭的面色冷峻,肩上斜挎了一對銅拐,在晚霞的映照下奕奕光亮。後面的小推車每輛捆了兩個箱子,中間插了把大三角杏黃緞子旗,火紅的繡字像火苗燃燒著耀眼。引來兩邊店鋪店主和行人的駐足凝視。

周老掌櫃微笑著迎在門前抱抱拳,道聲辛苦。年近七旬的老人,卻是身骨硬朗,眉目清疏,舉止儒雅。

那頭人也抱抱拳。

老掌櫃拿眼掃掃這弘車上的旗子,不由的驚訝萬分!問道:客官恕老朽眼拙,敢問旗子上寫的什麼?那背拐的鏢頭哈哈大笑:老人家,這上邊寫的是“拳打南北二京,腳踢運河兩岸。”,後面的是“天下第一拐”!

周掌櫃一臉的疑惑:這天下第一拐什麼意思?

那大漢解道:自我出道以來,背上這對銅拐還沒有遇到過敵手,故大家都稱我天下第一拐。

東阿故事:頑童戲鏢師

掌櫃的笑著點點頭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隨即熱情的招呼:請進,打水,看茶,看座。飯後,閒來無事,鏢師與周老闆談到銅城的來歷,才知道,銅城在唐宋朝就是通都大邑,宋朝前稱作銅駝鎮。明清時更是青瓦樓舍,店鋪林立,設有快馬驛站。清朝有“三十里地,三城兩店”的說法。三城就是指銅城、舊城、谷城,兩店指中間的南京店和北京店。

說話間,天色已晚,鏢師告訴周掌櫃,明天頭遍雞叫就備飯,天不明就要走。掌櫃的告訴他不要慌,這個地方路上不太平。

鏢師笑了:不礙事。

頭便雞剛叫,周掌櫃的招呼:飯做好了,起來吃飯不?

馬車店的大門咣噹的推開,獨輪弘車軋在石頭路面上,咕嚕作響。街上只能隱隱約約地看見路影。周掌櫃的送出門來說:天太早了,最好天明再走。

“沒事沒事!”鏢師領頭,一行人出西門下坡左拐,上了大官道。

耳聽得周掌櫃站在西門邊喊到:“路上遇到不方便時,再回來。”

千年的大路走成河。古老的官路,不過只有對行兩輛馬車的寬度,一路向南延伸,路面兩側的莊稼地比路面低三四米深。

中秋的天氣,空氣十分的清涼,東方天幕有一彎下弦月,時隱時現。有白白的霧氣從兩邊的玉米地裡湧出來,籠罩了路影,路邊的草從裡有蛐蛐嚯嚯叫個不停。有覓食的兔子唰的從路一邊的地裡出來,順了路面跑去,立刻不見了蹤影。吱吱的弘車輪軸聲打破了四周的沉寂。遠處有幾棵高聳的陰影,在霧色中隱現。

“嗖”的一聲,左邊路沿上一個影子,如一片秋葉輕飄飄的落下來,立在路中間。鏢師心中一驚,喊了聲停,隨手從背上抽出那對銅拐。左腳在前,重心在後立了個守式。“哪路英雄,報個名號。”

“呔!何方狂妄之徒,不拜山門,不收旗號,留下買路錢。”隨著一聲清脆的童音,一個瘦小的身影卷一陣清風,直撲過來。

鏢師早已看清,那少年手中的兵器,不過一根小細棍。心暗笑,看我一拐砸死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雛。那少年手中的小細棍挾風呼嘯而至,鏢師右手蓄勁掄起右拐,準備直劈來者的頭部,一擊斃命。這時,那棍梢卻彎曲下來,撲向鏢師,鏢師的臉上一團針刺麻木的感覺,兩眼就模糊不清了。

誰也不曾注意,側面一個更瘦小的身影,一個燕子抄水式,已經飄過了頭輛弘車,錚錚的三聲斷絃的聲音裡,三面杏黃旗已隨小孩的身影飛到了旁邊的玉米地,一陣玉米棵子唰唰的抖動。頭前的少年身影已經退出丈餘,“不跟你們玩了”。一扭身進了玉米地。

護車的三人看見丟掉銅拐、雙手掩面的領頭人,慌了神。警惕的打量四周,並無更多的動靜。

鏢師漸漸回過神來說:回去,去周家老店。他們費力的將弘車推進西門,深紅的太陽在東門洞外的樹梢間露了出來。店門閉著,裡面靜悄悄的。

東阿故事:頑童戲鏢師

鏢師開始敲門,虛腫的臉上,眼皮只漏著一條細縫。

看開門,鏢師撲通跪在門前。

周掌櫃不由高聲稱怪:咦!這是怎麼了?屋裡說話!

師傅,弟子有不識泰山!望收下徒弟!不然弟子長跪不起。

這是哪裡話,你可是天下第一拐呀!快起。鏢師紅腫的臉變的發紫。進客房,坐定。周掌櫃把前因後果問了個清楚。

哦!難道是我的兩個小熊羔子!便對倒茶的說,喊大小和二小來。

一高一矮,一身藍衣,兩個繫了綁腿的兒童,嘻嘻哈哈的笑著,手中拎著杏黃的旗子走進門來。

鏢師見狀問道:弟子有一事不明,小師兄用的明明是一條細棍,卻不知怎麼就彎下來紮了臉。師傅能否讓弟子看看所用兵器。

周掌櫃呵呵一笑,手向外擺擺。牆角邊,立了幾根圪針條子,是杜梨樹下遍生的條子。有兩根用細麻繩從下往上纏了,梢節去了尖,留了一團刺。

是意在人先,以柔破剛。以變制不變,以有心對無心。

鏢師邊看,連連點頭。

好在鏢車押運的並不是十分值錢的東西,時間又充裕。

一行人,留下來學習十天。八十五路二郎拳,學了頭二十趟。空餘時間,又學了長兵短器、短兵長器和文武春秋刀。

從此,銅城的二郎拳,響遍大江南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