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地震 唐山大地震 投資 城市規劃 科學導報晉中頻道 科學導報晉中頻道 2017-11-02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省地震局局長郭星全在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館考察指導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晉中市副市長辛琰在市防震減災指揮部調研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晉中市副市長郝嚮明在市地震局現場辦公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晉中市地震局局長王子江帶隊深入扶貧村—左權縣王家莊村實地勘察修路情況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夯實基礎強科技 防震減災惠民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地震局的指導下,晉中市地震局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現任領導班子自2012年組建以來,緊緊依靠和團結帶領全體幹部職工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敢於作為,勇於擔當,真抓實幹,奮力趕超,堅持以防震減災融合式發展為舉措,著力打基礎、強科技、抓管理、求突破,全面推進了我市防震減災事業快速跨越發展,使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防震減災基礎工作紮實到位

過去,我市的防震設施薄弱,指揮系統缺乏,地震基礎工作欠賬較多。近年來,市地震局從基礎工作紮實抓起,填補了許多歷史空白,大大提高了全市的防震減災能力。一是全面完成了城區震害預測項目建設,對政府防震減災和城市規劃建設意義重大。我市震害預測工程項目由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承擔建設,項目於2014年10月完成招標,2015年啟動,2016年全面完成。該工程的完工,不僅可以為全市防震減災提供可以信賴的基礎信息和城市建設規劃信息,而且可以在地震發生後對災害進行快速評估,為救災工作提供決策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晉中市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面前有更充足的準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二是認真做好轄區內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實施中的相關工作,對項目實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2016年4月,市地震局按要求完成了晉中市的選點勘察等工作,共勘選了11個臺點。2017年1月,又選取了轄區內防震減災科普宣教工作開展較好的22所中小學校作為預警工程項目建設的試點,按時完成了各項階段性工作,推進了項目有序實施。

監測預報工作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市縣兩級集中精力,加大投資,“一縣一臺”建設順利推進,地震監測環境不斷優化,監測數據更加科學,實現了市縣地震監測信息聯網和資源共享,全市新增和升級換代了6個前兆手段。重點加強了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的軟硬件建設,在對該中心進行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監測環境進行了改善,修建了護坡,硬化了道路,升級了電磁波,新增了傾斜儀,改造了伸縮儀,實現了監測數據自動記錄和觀察信息網絡傳輸,並配齊配強地震監測預報人員,使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成為全省市一級一流臺站,極大地提升了我市地震監測預報的能力和水平;對全市的電磁波、地傾斜、岩土應力等監測儀器進行了檢查維護,保證了監測手段的正常運轉和數據連續可靠,運行率達95%以上;嚴格按規定進行異常跟蹤落實和震情會商;切實加強了對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保護。

地震應急救援水平顯著提高

(一)建設完善了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使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在全省市級地震應急指揮系統中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建成了覆蓋晉中全市併兼顧鄰近區域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包括覆蓋全市的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地震災害快速評估系統、地震應急救援輔助決策系統、地震應急專題圖快速產出系統以及大屏幕顯示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等。該系統的建成結束了我市地震應急指揮體系不健全的局面,成為目前基礎數據庫數據類別最全的市級地震應急指揮中心,是繼太原市防震減災局後第二個採用網格化技術建成的地震指揮系統,其功能更加完善,在全省市級地震應急指揮系統中處於領先地位。近兩年,進一步完善了市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快速評估軟件、基礎數據庫與輔助決策系統等,強化了地震應急指揮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二)建立建強了搶險救援隊伍,以確保應急搶險救援及時有效。按照“一隊多用、資源共享、專兼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組建了由軍分區、消防、武警、礦山救護及各縣武裝部牽頭,基幹民兵參加的16支綜合救援隊,人員達1300多人。還為晉中市消防系統和晉中武警支隊救援隊伍購買配備了救援器材裝備。同時,通過“內挖外學”的方法狠抓了應急救援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內挖”就是運用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知識競賽等方式進行業務學習,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大型培訓和實戰演練,組織市縣兩級地震系統分別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實戰演練。“外學”就是送出去培訓學習,連續3年組織全市防震減災業務骨幹到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救援培訓基地和防災科技學院進行培訓學習。(三)強化了地震應急物資儲備,以確保各項應急工作順利進行。出臺了《晉中市地震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辦法》,採取實物儲備、貨幣儲備、契約儲備3種方式進行了應急物資的儲備。按照“有機運轉、長備毋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地震應急物資儲備指導思想,建立了市縣兩級地震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地震應急物資按日常用品、飲用食品、醫療藥品三大類儲備,以滿足處置突發災害事件的需要,確保自然災害發生24小時之內,讓受災群眾得到衣被飲食、醫療救護、臨時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我市儲備的地震應急物資主要有面粉、大米、食油、飲用水、方便麵、餅乾、凍肉、帳篷、棉衣褲、棉被、棉大衣、摺疊床、汽柴油等。確定了山西田森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平遙縣萬福隆商貿有限公司作為生活應急物資庫。(四)加強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以確保地震發生後災民妥善安置。按照“一場多用、平災結合、分步建設、逐漸完善”的總體建設規劃理念,市縣兩級共建設84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有73處掛牌,這些場所中有29個學校及體育場,23個公園綠地,32個休閒廣場,總面積約557萬平方米。為有效對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進行管理與維護,制定了《晉中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管理維護辦法》,確保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正常運轉。尤其是近年來,新建了27萬平方米的社火公園,與原有的晉商廣場連為一體,可容納7萬餘人。體育公園更換了防災避險標識牌,新建了應急蓄水池、垃圾池、廁所等,達到了國家Ⅱ級避難場所標準。

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明顯增強

(一)開展防震減災廣場宣傳活動。每逢“5·12防災減災日”、“ 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等重要時段,市地震局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廣場宣傳活動,通過展出橫幅、版面,發放大量宣傳資料,向廣大群眾大力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二)充分運用媒體進行宣傳。通過市縣媒體開闢專欄對防震減災知識進行廣泛宣傳,特別是充分利用市地震局微信公眾號組織開展了防震減災知識問答和“我要提問”等公眾互動活動,充分利用住宅小區電梯視屏、多媒體宣傳車、微電影等進行防震減災宣傳。(三)以“平安中國”活動為載體進行宣傳。近年來,在榆次、祁縣、介休、太谷等地啟動了“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系列活動,在學校利用防震減災優秀宣講課件、微電影、防震減災進校園專題片等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防震減災文化氛圍。(四)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平臺進行宣傳。市局在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建設了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將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拓展成為一處容地震基礎科研、數據採集和相關自然科學書籍、展板、圖片、多媒體、地震體驗等科普手段為一體的地震科研科普教育場所,被省地震局命名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教育基地”,吸引眾多中小學生進行參觀學習。(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六進”活動。市地震局運用多種形式,紮實開展了防震減災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今年5月,在晉中市5·20中國感恩節大會上,為參加活動的1000餘戶家庭發放了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筆、知識讀本和宣傳摺頁。8月,在市城區舉辦了紀念唐山大地震41週年消夏晚會,以精彩的文藝節目、防震知識問答和現場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積極向市民傳播防震減災知識,從而提高防震避險能力。

震害防禦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依法進行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山西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條例》和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實施以來,通過宣傳促使了全社會對《條例》和新一代區劃圖的瞭解,提高了人們的抗震設防意識,進一步規範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行為。除開展《條例》知識競賽外,還重點對各縣地震局分管領導和具體承辦人進行了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培訓,提高了業務人員素質。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好抗震防設要求並聯審批工作。強化了地震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邀請建築專家開展講座,推廣了減隔震技術的應用。目前減隔震技術在我市立交橋、人行過街天橋、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山西現代雙語學校等工程建設中得以應用。(二)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示範創建工作。近年來,我市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防震減災示範縣、示範學校、示範社區等創建工作,全市共創建“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28個。其中,靈石縣東城社區被中國地震局評為“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昔陽縣被省地震局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示範縣”。晉中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太谷縣科普教育館被省地震局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