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臨渭區豐原鎮西關村第一書記唐超'

第一書記 4月吃什麼 農村 畜牧業 渭南日報 2019-08-11
"

記者 呂佳

“選定了目標,就為之奮鬥,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這樣的青春才沒有虛擲。”臨渭區豐原鎮西關村第一書記唐超經常這樣鞭策自己。

2016年9月,唐超響應組織號召,到豐原鎮西關村任第一書記。從此,他便成為駐村扶貧大軍中的一員,由機關幹部轉變成農村基層第一書記。三年的磨鍊,讓他“脫胎換骨”,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

“剛來時,一切都很陌生,空曠的田野、寂靜的村部經常伴隨著我。”提起剛駐村時,唐超感觸頗深,入戶走訪三言兩語他就無話可說了,群眾不願意交流,很難了解到貧困戶的真實情況,有時候也鬧出“人與名不對”的笑話來。

面對如此窘境,唐超很彷徨,壓力特別大。為了儘快打開工作局面,他有事沒事就主動找鎮村幹部“諞閒傳”,說“土話”。

他從接待群眾時的讓座、詢問是否吃飯開始,在拉近距離的同時掌握了群眾的來意,記下群眾的難事,分類上報或者由村上處理。群眾的問題解決了,自己也得到了群眾認可,慢慢地有了成就感,心也靜了下來,更能用心聆聽群眾心聲,耐心為群眾辦事。

夏秋播種的時候,唐超和村幹部給貧困群眾協調化肥;冬春群眾生活困難時候,他會為困難群眾送去米、面、油及羽絨服;貧困戶生病無人照看時,他在協助入院的同時去照看他們……

一次次走訪,鞋上的泥土厚了,一次次通話,與群眾的心更近了,他在村裡開展工作的群眾基礎更加堅實了。

趁熱打鐵,乘勢而為。唐超很快理出了“抓黨建促脫貧,抓產業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健全班子成員議事、村“兩委”學習等10餘項制度基礎上,狠抓黨建主題教育,開展了“樹立形象做標杆、崗位工作做示範、奉獻社會做先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創三增”和“作風建設年”等黨建主題活動,定期向全體黨員及群眾代表進行村務公開,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黨員的凝聚力。同時,加強溝通,經常開展交流談心,堅持組織村“兩委”幹部開展週一集中學習活動,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素質、政治覺悟和班子凝聚力。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在黨建這塊“磁鐵”強大吸引力的集聚下,黨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自創幫建致富項目,帶領村民建設施、興產業,村級集體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西關村黨支部按照“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200多畝,一次性注入公司產業資金10萬元,套種“秦薯4號”紅薯100多畝,收入8.7萬元;發展香椿種植100多畝;落實貧困戶產業幫扶資金40餘萬元;先後爭取產業扶持資金80餘萬元,建成兩個扶貧產業園和一個光伏電站。如今的西關村,已形成以花椒為主體、香椿種植和光伏為補充、畜牧養殖為輔助的產業發展模式,單單花椒種植一項,就從過去的80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畝。

“群眾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依靠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唐超先後協調260餘萬元,建成了西關村文化休閒娛樂廣場,硬化村道道路2.4公里,新砌排水管道2.1公里,新建生產路1.36公里,新鑿250米灌溉井一眼,並完成村道的綠化;落實5萬元資金對原黨家村自備水塔進行修繕,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爭取變壓器兩臺,緩解用電高峰期供電問題。現在的西關村,有第一書記用心有情的幫扶,有村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帶領,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環境衛生越來越整潔,村民的口袋越來越鼓,對於未來的發展和生活,西關村的村民充滿信心。

“青春無悔,因為親身參與和見證了當代最壯麗的事業——脫貧攻堅!”唐超說。

編輯:王姣

審籤:徐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