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老百姓對村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反映強烈,楊細芬就積極爭取省建工集團黨委的支持,投入180萬元修建了壩洲水渠、周家水渠、武當閣水渠、一座小橋和一座“風雨亭”,徹底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讓400多戶村民受益。村民強烈反映,古村晚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楊細芬就積極向樂安縣有關領導和流坑管理局反映,路燈很快得到解決。村裡92位村民申請低保,楊細芬就與駐村連心小分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民家中,戶戶調查瞭解,並組織召開了兩次流坑村低保評議會,投票通過了41人的低保申請,在流坑群眾中樹立了扶貧幹部公正、公平的形象……

2019年春節過後,樂安的精準扶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5%以上”的好成績順利地通過了省檢。聘期已滿的楊細芬又面臨著是走還是留的選擇。

當地的幹部群眾為把楊細芬留下來,同時感謝楊細芬等幫扶幹部對流坑村所作出的貢獻,今年4月,流坑村委會授予楊細芬等10位駐村幫扶幹部為“榮譽村民”。這在流坑村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老百姓對村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反映強烈,楊細芬就積極爭取省建工集團黨委的支持,投入180萬元修建了壩洲水渠、周家水渠、武當閣水渠、一座小橋和一座“風雨亭”,徹底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讓400多戶村民受益。村民強烈反映,古村晚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楊細芬就積極向樂安縣有關領導和流坑管理局反映,路燈很快得到解決。村裡92位村民申請低保,楊細芬就與駐村連心小分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民家中,戶戶調查瞭解,並組織召開了兩次流坑村低保評議會,投票通過了41人的低保申請,在流坑群眾中樹立了扶貧幹部公正、公平的形象……

2019年春節過後,樂安的精準扶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5%以上”的好成績順利地通過了省檢。聘期已滿的楊細芬又面臨著是走還是留的選擇。

當地的幹部群眾為把楊細芬留下來,同時感謝楊細芬等幫扶幹部對流坑村所作出的貢獻,今年4月,流坑村委會授予楊細芬等10位駐村幫扶幹部為“榮譽村民”。這在流坑村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扶貧義工”奉獻中展作為

今年夏天,樂安縣順利地迎接了貧困縣退出抽查,流坑村已有345戶1479人擺脫了貧困,摘掉了“窮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考慮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父親身體不佳、母親雙目失明,楊細芬決定回鄉盡做兒子的責任。

聽說“楊書記”要離開流坑,不少流坑村民趕到村委會,董小華、董澤富等村民還特意製作了錦旗,請求楊細芬留下。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老百姓對村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反映強烈,楊細芬就積極爭取省建工集團黨委的支持,投入180萬元修建了壩洲水渠、周家水渠、武當閣水渠、一座小橋和一座“風雨亭”,徹底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讓400多戶村民受益。村民強烈反映,古村晚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楊細芬就積極向樂安縣有關領導和流坑管理局反映,路燈很快得到解決。村裡92位村民申請低保,楊細芬就與駐村連心小分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民家中,戶戶調查瞭解,並組織召開了兩次流坑村低保評議會,投票通過了41人的低保申請,在流坑群眾中樹立了扶貧幹部公正、公平的形象……

2019年春節過後,樂安的精準扶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5%以上”的好成績順利地通過了省檢。聘期已滿的楊細芬又面臨著是走還是留的選擇。

當地的幹部群眾為把楊細芬留下來,同時感謝楊細芬等幫扶幹部對流坑村所作出的貢獻,今年4月,流坑村委會授予楊細芬等10位駐村幫扶幹部為“榮譽村民”。這在流坑村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扶貧義工”奉獻中展作為

今年夏天,樂安縣順利地迎接了貧困縣退出抽查,流坑村已有345戶1479人擺脫了貧困,摘掉了“窮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考慮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父親身體不佳、母親雙目失明,楊細芬決定回鄉盡做兒子的責任。

聽說“楊書記”要離開流坑,不少流坑村民趕到村委會,董小華、董澤富等村民還特意製作了錦旗,請求楊細芬留下。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楊書記,留下來吧”,這是流坑村民的共同心願,也是黃勇等各級幫扶幹部的共同心聲。為了把楊細芬留下,7月28日,黃勇與幾位幫扶幹部驅車來到楊細芬老家進賢縣,看望他年近90旬的父母,並徵求二老的意見。面對遠道而來的幹部,兩位年近九旬的老黨員動情地對兒子說,“如果地方政府確實需要,能為流坑的脫貧再盡一份力,家裡的事你就放心吧。”

當天,楊細芬帶著百姓的期盼和父親的囑託,再次扎進了讓他牽掛和不捨的流坑村。

如今的流坑,烏江水清人歡唱,龍湖波碧映初心。在位於流坑新村一角的扶貧工廠,創業青年董雲告訴記者,他的企業年加工200餘萬副眼鏡,全部出口,解決當地就業30多人,其中貧困群眾16人。走進村頭的董文明家,“楊爺爺好!”病情穩定的董偉平見到楊細芬來了,笑著打招呼。患腎病的非貧困戶董小強,自從納入低保後,看病的報銷比例提高了,家裡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平時,他在村裡打點零工,妻子劉財英專心經營著南貨店。“當初申請低保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真實現了。楊書記實事求是,工作很到位!”劉財英告訴記者。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老百姓對村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反映強烈,楊細芬就積極爭取省建工集團黨委的支持,投入180萬元修建了壩洲水渠、周家水渠、武當閣水渠、一座小橋和一座“風雨亭”,徹底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讓400多戶村民受益。村民強烈反映,古村晚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楊細芬就積極向樂安縣有關領導和流坑管理局反映,路燈很快得到解決。村裡92位村民申請低保,楊細芬就與駐村連心小分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民家中,戶戶調查瞭解,並組織召開了兩次流坑村低保評議會,投票通過了41人的低保申請,在流坑群眾中樹立了扶貧幹部公正、公平的形象……

2019年春節過後,樂安的精準扶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5%以上”的好成績順利地通過了省檢。聘期已滿的楊細芬又面臨著是走還是留的選擇。

當地的幹部群眾為把楊細芬留下來,同時感謝楊細芬等幫扶幹部對流坑村所作出的貢獻,今年4月,流坑村委會授予楊細芬等10位駐村幫扶幹部為“榮譽村民”。這在流坑村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扶貧義工”奉獻中展作為

今年夏天,樂安縣順利地迎接了貧困縣退出抽查,流坑村已有345戶1479人擺脫了貧困,摘掉了“窮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考慮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父親身體不佳、母親雙目失明,楊細芬決定回鄉盡做兒子的責任。

聽說“楊書記”要離開流坑,不少流坑村民趕到村委會,董小華、董澤富等村民還特意製作了錦旗,請求楊細芬留下。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楊書記,留下來吧”,這是流坑村民的共同心願,也是黃勇等各級幫扶幹部的共同心聲。為了把楊細芬留下,7月28日,黃勇與幾位幫扶幹部驅車來到楊細芬老家進賢縣,看望他年近90旬的父母,並徵求二老的意見。面對遠道而來的幹部,兩位年近九旬的老黨員動情地對兒子說,“如果地方政府確實需要,能為流坑的脫貧再盡一份力,家裡的事你就放心吧。”

當天,楊細芬帶著百姓的期盼和父親的囑託,再次扎進了讓他牽掛和不捨的流坑村。

如今的流坑,烏江水清人歡唱,龍湖波碧映初心。在位於流坑新村一角的扶貧工廠,創業青年董雲告訴記者,他的企業年加工200餘萬副眼鏡,全部出口,解決當地就業30多人,其中貧困群眾16人。走進村頭的董文明家,“楊爺爺好!”病情穩定的董偉平見到楊細芬來了,笑著打招呼。患腎病的非貧困戶董小強,自從納入低保後,看病的報銷比例提高了,家裡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平時,他在村裡打點零工,妻子劉財英專心經營著南貨店。“當初申請低保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真實現了。楊書記實事求是,工作很到位!”劉財英告訴記者。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兩年多的駐村幫扶,楊細芬從當初人生地不熟,語言交流都存在障礙,到現在,無論他走進哪條街巷,遇到的男女老少都會熱情地走過來與他打招呼、聊家常、說變化。“董楊一家親,我也是流坑人。”楊細芬笑著解釋說。

眼下,楊細芬在流坑還面臨著兩項迫切需要推進的工作,一是村委會主任補選、村黨支部書記選舉,另一件是低保整頓和評議。這兩件大事,經過楊細芬等各級幹部的努力,都在有序推進。記者行走在流坑村中看到,配合創建5A級景區,流坑村的景區公路、生活汙水處理管網、民清古街改造、精品民宿建設、文保單位維修等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湖旁的老村委會內,安置在裡面居住的五保老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搖著蒲扇乘涼聊天;古巷人家,不見了打牌的身影,聽不到吵鬧的聲音,迎面走來的村民,臉上多了一份自信和微笑。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下,千年古村流坑,正以新的姿態、新的形象、新的活力,展露在世人面前。

編輯:徐晴燕、方玉成

審核:王 黎

供稿:樂安縣委組織部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看到楊細芬的身影,聽著他講述從南昌坐4個多小時班車輾轉來到樂安縣流坑村扶貧的故事,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可可西里》中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在平凡中奉獻,用真情去堅守。

去年的9月30日,當省建工集團的扶貧“大部隊”整體撤出流坑村時,在當地幹部群眾的極力挽留下,省建工集團駐流坑的扶貧幹部楊細芬留了下來。如今,大部隊撤出了近一年,67歲的楊細芬依然堅守在流坑村,為流坑村的精準扶貧和發展忙碌著。

“第一書記” 擔當裡有情懷

2018年9月14日,時任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楊細芬收到不再定點幫扶流坑村有關事項的函,這對他來說,感覺就像炸彈爆炸一樣突然。

這是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根據全省脫貧攻堅實際,對省建工集團定點幫扶工作做出的調整,撤出的時限2018年的9月30日。

“還有兩天,省建工集團扶貧工作組的二位同志就要撤回單位去了,我因為是第一書記,樂安縣委組織部還沒有任命流坑的第一書記,故還不能走……”雖然沒有同時撤,但省建工集團給楊細芬的最後撤出期限是2018年10月25日。

“近幾天,縣、鎮、局主要領導和村裡的幹部、百姓分別找到我,讓我不要走,說要找我單位的負責人溝通,一定把我留下來。我是2017年5月18日進駐流坑村的,在流坑扶貧工作一年多來,和所有扶貧幹部及流坑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流坑沒有脫貧,我也不願意離開。”在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楊細芬在日記中表露了對流坑群眾的不捨。

為了留住“楊書記”,在樂安縣委主要領導與省建工集團高層溝通的基礎上,牛田鎮紀檢書記黃勇等人還先後兩次驅車趕到南昌,帶著錦旗和牛田鎮政府的借用函到省建工集團,挽留楊細芬。看到地方政府的誠意,省建工集團同意將楊細芬借用到流坑,但要求不再擔任“第一書記”。

“楊書記是整個流坑幫扶隊伍中帶動作用最大的榜樣。”對與他相處了兩年多的楊細芬,黃勇如此評價。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流坑既是個千年古村,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轄4個自然村、30個村小組、1311戶5677人,有貧困戶370戶、貧困人口1575人。為了攻下流坑這座貧困的“堡壘”,省建工集團、撫州市城投公司、樂安縣公安局、流坑管理局等4家單位各派駐1支連心小分隊,匯聚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幹部141人。

但流坑的人口之多、貧困戶之多、矛盾之多、工作困難之大,超出了有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楊細芬的想像。面對超乎想像的困難,楊細芬沒有灰心,而是儘可能地把自己與流坑的村民和其他扶貧力量完全融入在一起。他特意買了一部電動車,穿行於流坑的田間和小巷,上門上戶瞭解貧困戶的情況,用較短的時間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的人員結構、經濟收入、住房條件、致貧原因和脫貧“瓶頸”,為精準識別、精準扶貧、分戶施策提供了依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楊細芬做事細心而認真,他白天開會、走訪,接待來訪的群眾。晚上,梳理走訪情況、記錄幫扶心得和重要的扶貧政策。到流坑兩年多,他記下了厚厚的3本扶貧日記,為他密切聯繫群眾、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榮譽村民” 平凡中顯初心

工作中,楊細芬喜歡把流坑稱為“我們流坑”。其實,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楊細芬就把自己當作流坑的一員。貧困群眾的冷暖,他始終裝在心裡,幫在實處。

65歲的董文明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到樂安縣城透析8次。兒子離異在外打工,兒媳婦對家庭絕望離家出走多年未歸,留下兩個還在讀書的孫子在家。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6月初,董文明12歲的孫子董偉平查出患噬血細胞綜合症和敗血症。

“孩子的治療不能耽誤,要儘快送到大醫院,有困難,還有我們這些扶貧幹部,還有黨和政府一起來面對。”當得知董文明夫婦想放棄對孫子的治療時,楊細芬第一時間來到董文明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儘快送孩子去省兒童醫院醫治。孩子住院期間,楊細芬利用休息的時間多次到醫院看望,並與主治醫生聯繫,向院方反映其家庭的實際困難,請求院方給予方便,並及時向省建工集團領導彙報,提出給予幫助的建議。集團公司總經理周才柬高度重視,特意趕到流坑看望小偉平,並送上1萬元救助款,周才柬個人還送上了2000元慰問金。村委會又給他家評了2個低保。

貧困戶董福賢家的房子被颱風颳倒了一邊,楊細芬得知後立即趕到他家,並爭取到省建工集團救助資金1萬元,給他修繕房子。董福賢提出想做水酒生意但資金不足,楊細芬得知後,與村幹部一起,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此外,像董小華15歲的女兒突發腦膜炎重病,董龍生想養牛卻不懂技術,大病戶董桔良、董小云醫療費報銷時間過長,周玉金的孫女、周童陽的女兒教育補貼不到位,董接祥求助辦理醫療救助手續等問題,楊細芬帶著幫扶幹部像兄弟一般第一時間出現,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繫,使他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大部分貧困戶脫貧。”關係流坑發展的民生事業和扶貧產業,也是楊細芬著力的重點。

近年來,流坑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蠶桑、養蜂、養牛、養鴨等產業的成長。但這些產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為此,他多次深入村裡進行摸底,廣泛徵求村裡黨員、在外務工人員、來流坑的專家學者的意見。村裡不少群眾想參與養牛,他就領著村民到萬崇鎮和進賢縣實地考察,穿山越嶺為養牛場的選址而奔波。流坑村的眼鏡加工產業初具規模,楊細芬和市城投公司駐流坑村“連心小分隊”隊長何少偉一起,共爭取省建工集團、市城投公司投入援建資金300多萬元,在流坑新村建起了一座總面積1996平方米的扶貧工廠,讓眼鏡加工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能力。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老百姓對村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問題反映強烈,楊細芬就積極爭取省建工集團黨委的支持,投入180萬元修建了壩洲水渠、周家水渠、武當閣水渠、一座小橋和一座“風雨亭”,徹底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讓400多戶村民受益。村民強烈反映,古村晚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楊細芬就積極向樂安縣有關領導和流坑管理局反映,路燈很快得到解決。村裡92位村民申請低保,楊細芬就與駐村連心小分隊、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民家中,戶戶調查瞭解,並組織召開了兩次流坑村低保評議會,投票通過了41人的低保申請,在流坑群眾中樹立了扶貧幹部公正、公平的形象……

2019年春節過後,樂安的精準扶貧工作以“零漏評、零錯退、滿意度95%以上”的好成績順利地通過了省檢。聘期已滿的楊細芬又面臨著是走還是留的選擇。

當地的幹部群眾為把楊細芬留下來,同時感謝楊細芬等幫扶幹部對流坑村所作出的貢獻,今年4月,流坑村委會授予楊細芬等10位駐村幫扶幹部為“榮譽村民”。這在流坑村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扶貧義工”奉獻中展作為

今年夏天,樂安縣順利地迎接了貧困縣退出抽查,流坑村已有345戶1479人擺脫了貧困,摘掉了“窮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考慮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父親身體不佳、母親雙目失明,楊細芬決定回鄉盡做兒子的責任。

聽說“楊書記”要離開流坑,不少流坑村民趕到村委會,董小華、董澤富等村民還特意製作了錦旗,請求楊細芬留下。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楊書記,留下來吧”,這是流坑村民的共同心願,也是黃勇等各級幫扶幹部的共同心聲。為了把楊細芬留下,7月28日,黃勇與幾位幫扶幹部驅車來到楊細芬老家進賢縣,看望他年近90旬的父母,並徵求二老的意見。面對遠道而來的幹部,兩位年近九旬的老黨員動情地對兒子說,“如果地方政府確實需要,能為流坑的脫貧再盡一份力,家裡的事你就放心吧。”

當天,楊細芬帶著百姓的期盼和父親的囑託,再次扎進了讓他牽掛和不捨的流坑村。

如今的流坑,烏江水清人歡唱,龍湖波碧映初心。在位於流坑新村一角的扶貧工廠,創業青年董雲告訴記者,他的企業年加工200餘萬副眼鏡,全部出口,解決當地就業30多人,其中貧困群眾16人。走進村頭的董文明家,“楊爺爺好!”病情穩定的董偉平見到楊細芬來了,笑著打招呼。患腎病的非貧困戶董小強,自從納入低保後,看病的報銷比例提高了,家裡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平時,他在村裡打點零工,妻子劉財英專心經營著南貨店。“當初申請低保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真實現了。楊書記實事求是,工作很到位!”劉財英告訴記者。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兩年多的駐村幫扶,楊細芬從當初人生地不熟,語言交流都存在障礙,到現在,無論他走進哪條街巷,遇到的男女老少都會熱情地走過來與他打招呼、聊家常、說變化。“董楊一家親,我也是流坑人。”楊細芬笑著解釋說。

眼下,楊細芬在流坑還面臨著兩項迫切需要推進的工作,一是村委會主任補選、村黨支部書記選舉,另一件是低保整頓和評議。這兩件大事,經過楊細芬等各級幹部的努力,都在有序推進。記者行走在流坑村中看到,配合創建5A級景區,流坑村的景區公路、生活汙水處理管網、民清古街改造、精品民宿建設、文保單位維修等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湖旁的老村委會內,安置在裡面居住的五保老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搖著蒲扇乘涼聊天;古巷人家,不見了打牌的身影,聽不到吵鬧的聲音,迎面走來的村民,臉上多了一份自信和微笑。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下,千年古村流坑,正以新的姿態、新的形象、新的活力,展露在世人面前。

編輯:徐晴燕、方玉成

審核:王 黎

供稿:樂安縣委組織部

“扶貧義工”——記省建工集團駐流坑村原第一書記楊細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