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中國製造”服務“中國消費”?網易丁磊:走互聯網+之路!

如何讓“中國製造”服務“中國消費”?網易丁磊:走互聯網+之路!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主體,是技術創新主戰場。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加工製造能力不斷提升,我國企業逐步實現從模仿到創新、從貼牌到創牌,服務國內消費市場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但目前,我國大量具有強大製造能力的企業,主要是幫助國外知名品牌代工,缺乏自主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渠道,往往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用,高溢價則被國外品牌方所佔有。”

丁磊表示,隨著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拉動,我國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比如到境外旅遊消費時,所購買的大量商品都是國內企業代工製造,在國外搶購的電飯煲、馬桶蓋實際均產自國內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國內強大的製造能力沒有直接服務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突出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丁磊這樣說。

在丁磊看來,在當前我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需充分釋放“互聯網+”的力量,培育加工製造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藉助強大的網絡消費能力和大數據分析,幫助其積極打造自主品牌,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中國製造”直接服務“中國消費”。

如何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丁磊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有效利用消費大數據優化生產能力配比。充分發揮互聯網收集海量信息、聚集優化各類要素資源的比較優勢,把分散在各地的消費數據,以及線上、線下的數據聚攏在一體,通過大數據動態分析國內消費需求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如,根據消費喜好與需求,幫助製造企業實現定製化生產和柔性生產,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需求地統籌安排,有效降低採購、生產、物流成本,提高庫存週轉率、能源利用率,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二是融合互聯網銷售渠道打造自主品牌。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利用互聯網銷售渠道廣泛、成本低廉、市場認可度較高、直接觸及消費者的優勢,由品質電商組織市場測試、渠道推廣和開展營銷,甄別確定國內的優質代工企業。

三是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的指導引領作用。通過產業專項基金、互聯網發展基金等渠道,大力推動先進製造企業與品質電商之間相互開展戰略投資、品牌培育、網上銷售、物流配送等領域的合作,支持生產領域和銷售渠道通過網絡形成新的融合創新,鼓勵製造企業嘗試新電商模式、智能化改造等,促進“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融合,必要時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和產業政策扶持。

四是積極推動行業內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在積極鼓勵品質電商與先進製造企業協同發展、大力打造國內優質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和確立標準化、規範化的生產銷售模式,比如在供應商篩選、生產監管、質檢品控、物流倉儲、產品服務、網絡營銷、售後服務等環節,形成系列標準化的工作規範,積極推動製造企業電商化、電商服務製造業的標準化進程,通過確立行業規範的方式,進一步減少融合創新的制度性成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