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成名前是父親“逼”他,成名後是整個臺聯“逼”他。——丁俊暉

01

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去年,有兩個關於丁俊暉的消息比較“惹眼”:

一個是“8月8日丁俊暉喜得千金升級當爸爸”的消息。

另一個是,一張丁俊暉“因廣告遮住國旗而撕掉廣告”的動圖引網友大量轉發,並收穫一大波讚的消息。

網友都稱讚丁俊暉愛國精神可嘉,但也有人一語道破:其實,他之所以把右胸的廣告撕下來貼到左胸,並不是因為廣告擋住了國旗,而是因為右胸的廣告標籤太多,影響了他俯身打球的動作發揮。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他的高貴品質和精神。因為一直以來,不論是在賽場裡還是賽場外,丁俊暉都是一個專注力特別強的人,他一向沉著冷靜,尤其在那麼重要的賽事中,奪冠或許是他唯一能想到的。

我認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嫌廣告標籤影響打球,以丁俊暉那種低調內斂的性格,完全沒必要在眾目睽睽下去秀自己的愛國情懷。

也許這個“真相”會讓那些紛紛為之感動的網友們有點小失望,但那有什麼關係呢?不管他當時那個“小動作”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比賽最後的結果是——他贏了。

02

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2017年,應該是丁俊暉進入斯諾克職業生涯以來最開心的一年吧?

因為在4月份的斯諾克世錦賽中,丁俊暉首次戰勝了自己的偶像、一個偉大的對手奧沙利文,終結了11年來與“火箭”對打的失敗魔咒。

丁俊暉說:“我認為這可能是我生涯至今最偉大的一場勝利,每個人都知道我和奧沙利文交鋒通常打得都很爛,今天我終於做到了。”

回顧之前,丁俊暉屢屢敗給自己最想贏的對手奧沙利文,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因為跟奧沙利文“切磋”的機會太少了,對他的球風和戰術還沒有摸透。

第二個原因,也是丁俊暉在很多賽事中都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心態的調整和情緒的把控。

熟悉丁俊暉的球迷們應該都聽說過丁俊暉的那兩次被開罰單的事,因為鬧情緒而導致敗北,兩度引起臺聯的反感,被認為丁俊暉這種因為情緒而主動棄戰的行為,是對比賽和對手極大的不尊重,他這種不嚴肅不負責的參賽態度遭到了臺聯重金罰款。

被兩次罰款後的丁俊暉,他不得不清醒過來,因為他不想堅持都不行,他沒有退路。全世界都在看著他,從八歲開始接觸檯球一直走到今天,斯諾克已經刻進了他的生命,他不得不負重前行。

縱使他那時候壓力很大,縱使他還經歷著母親的生病與去世的接連打擊,他對自己只剩下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贏”!

03

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其實,丁俊暉的成功,按照他自己話講,真的只是一個個例。

他有特殊天分,並被他的父親很早就發現,然後他的父親母親決定將他的人生就賭在斯諾克的球檯上,開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練。

這一場人生豪賭,不是每一對父母都敢去做的。但我們普通人能從丁俊暉身上學到哪些有參照價值的東西呢?

丁俊暉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父親對他的嚴格教育,自己的嚴格要求,還有破釜沉舟的思想準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給孩子指引的道路是否適合孩子去走,又是否是孩子自己真正想走的路,這點很重要。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往某個方向努力,才有可能通往成功之門。

丁俊暉說他對自己有要求,也就是他給自己定了“規矩”,這個“規矩”還很嚴格。這個嚴格的“規矩”靠什麼執行下去呢?正是他緊接著說的第三點——思想上的準備。

丁俊暉說:“除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我自己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臺球的時間安排,對自己的要求從來沒有間斷過。比如本來每天應該練夠8小時,如果哪天因為什麼原因只練了5個小時,我心裡就會有一種負罪感。”

當打球已經成為他每天都要進行最少8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的習慣時,怎麼可能沒有厚積薄發的那天呢?

04

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卻堅持不到終點。

假使當初丁俊暉的父親雖然發現了兒子在臺球方面有天賦,卻沒有下定決心從這方面去培養他,或即便有意識培養卻也只是當個業餘愛好不做嚴格訓練,那麼,如今的世界上必定會少一個令人矚目的“檯球王子”。

現代控制論創始人、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說:“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幹的人,可是他們到後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鬆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訓練。”父親嚴格的訓練,終於使維納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

家長的嚴格教育,可以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而要想將好習慣保持下去,只能靠自律。

現在,丁俊暉的父親已經不再操心兒子的事,因為丁俊暉自己早已把斯諾克當成他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斯諾克早早地也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並且,這條路,註定要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必須“退役”那一天。

05

丁俊暉|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沒有退路

那麼,丁俊暉的人生路對我們普通大眾有什麼啟示呢?

當年,丁俊暉一鳴驚人,一下子引起了國內的斯諾克熱,很多孩子希望自己也走丁俊暉這條道路,很小就輟學了。

對此,丁俊暉表示,他不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學他,不建議他們從小就棄學。

丁俊暉說:“當時我自己的思想準備就是不管發生什麼,沒有後路了。但現在的孩子根本就沒有達到那種沒有退路的狀態,各方面的資源很豐富,他們覺得一切來得太簡單了。”

是的,成功從來就不簡單,你沒有破釜沉舟的一腔孤勇,就不可能塑造出絕地求生的精彩人生。

反倒是,我們經常會說:凡事要給自己留點後路。很多做父母的更是恨不得什麼事情都給孩子鋪墊好,代替孩子成長,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註定平凡,甚至無能。

我們還聽說過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注意,這個“車到山前必有路”裡的“路”,絕不是你留在身後的退路,而是擺在你面前的必須要爬過去的“上坡路”。

上坡路都很難走,會累,就如養成一種習慣的過程一樣,意志一不堅定就可能轉身下山,所以,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去“逼”。

我們不需要期望自己的孩子像丁俊暉那樣成為世界冠軍,只要“逼”他養成一種可以惠及他一生的好習慣,就足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