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地理 秦嶺 漢江 嘉陵江 長江 一哥說世界 2018-12-20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

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山系特點

狹義上的秦嶺

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東西綿延400—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 [4]

廣義上的秦嶺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於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別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

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產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主要山峰

終南山

天下第一福地——終南山

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多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山中分佈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

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截至2013年)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太白山

太白山跨太白縣、眉縣、周至縣三縣,主峰拔仙台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71.2米,介於東經107°41′23″—107°51′40″,北緯33°49′31″—34°08′11″之間,直距太白縣城43.25千米。太白山山頂氣候嚴寒,冰凍時間很長,常年有積雪,天氣晴朗時,雪峰皚皚,因而以“太白”命名。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地理環境

地貌特點

秦嶺由東向西逐漸升高,陝西境內嶺脊海拔約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華山主峰海拔為2400米,太白山主峰為3771.2米,高出漢水及渭河河谷超過3000米之多。秦嶺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峽谷,南坡山麓緩長,坡勢較緩、但是因河流多為橫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峽谷。秦嶺山脈入隴南境內後,其走向為西北-東南,主脈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叢山之間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因而山勢陡峭,形成千崖競秀的壁立山峰,總坡長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氣候特點

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溼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資源概況

水資源

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今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經沔縣(現勉縣)稱沔水,東流至漢中始稱漢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襄陽以下別名襄江、襄水。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北麓的陝西省鳳縣代王山。幹流流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在重慶市朝天門匯入長江。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洛河:陝西省內長度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渭河,途經黃土高原區和關中平原兩大地形單元。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植物資源

秦嶺地區的秦巴山區跨越商洛、安康、漢中等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特色產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產量居全省之首,核桃產量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它還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中草藥種類1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

比較而言,秦嶺被子植物中約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屬、1000多種,其中常綠闊葉木本植物佔38科、70屬、177種,除個別樹種外,南坡都有生長,而北坡只有21屬、46種。

秦嶺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亞熱帶標誌植物均可生長良好,而秦嶺以北柑桔絕跡,卻盛產蘋果、梨等溫帶水果。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動物資源

秦嶺地區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被並稱為“秦嶺四寶”。在秦嶺裡,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

秦嶺南北的動物也有較大差別。就獸類來說,以秦嶺為分佈北界的有23種,佔獸類總數的42%。秦嶺以南的獸類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華氏菊蝠、金絲猴、大熊貓、豬獾、大靈貓、小靈貓、雲豹、羚牛、蘇門羚、豪豬等。而分佈於秦嶺以北的獸類,只有8種,佔獸類總數的10%,主要有白股闊蝠和黃鼠等。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礦產資源

秦嶺地區的關中平原盆地區南部山地礦產資源豐富,不僅金礦、鉬礦等蘊藏豐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屬礦和建材石料,為發展冶金、建材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中潼關、太白的金礦,金堆城鉬礦,藍田玉石等最為著名。

秦嶺地區的秦巴山區礦產資源含量高,主要礦產金、銀、煤、釩、鋁、鋅等,鉀長石儲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釩礦亞洲第一。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溼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成為了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南北差異對比

⑴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⑵一月份中國0℃等溫線

⑶溼潤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

⑷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⑸南方水田與北方旱地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界線

⑻(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

⑼多水帶與過渡帶分界線

⑽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歷史文化

詩詞文章

孟浩然《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

白居易《初貶官過望秦嶺》

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

薛濤《別李郎中》

李嘉佑《登秦嶺》

杜甫《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司空曙《登秦嶺》

白居易《送武士曹歸蜀》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許渾《送鄭寂上人南行》

尚顏《冬暮送人》

張籍《華清宮》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李逢吉《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

殷寅《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

趙氏《雜言寄杜羔》

地理標識之秦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點,風景美到極致

歷史名人

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陝西省秦嶺終南人)

天子之師——王九思(今終南鄠邑區人)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在終南山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臺授經)

全真聖祖——王重陽(終南山南時村“活死人墓”得道,歸葬於鄠邑區大重陽萬壽宮)

文財神——劉海(終南鄠邑區人)

武財神——趙公明(終南山周至縣人)

文史真人——尹喜(迎老子於終南古樓觀,為道教樓觀派祖師)

藥王——孫思邈(隋唐長期隱居終南)

四皓公——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甪里(隱居秦嶺商山)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晚年隱居於秦嶺紫柏山)

西周元勳——姜子牙(秦嶺支脈岐山文王求賢)

詩佛——王維(晚年隱居秦嶺輞川別業)

麻衣子——李和(南北朝太元年間終南山得道)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常住秦嶺圭峰山北麓草堂寺)

相關推薦

推薦中...